海水淡化走盐化工路线很划算

文章来源:中化新网 发布时间:2011-03-11

我国淡水资源贫乏,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步伐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提出建议,从国家战略安全的角度,我国应当加快推动海水淡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这一利国利民的建议代表了盐化企业的心声。有关专家指出,海水淡化只有与盐化工生产结合起来,在利用海水淡化技术生产淡水的同时,联产原盐、溴、镁、钾等化工产品,才能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提高海水淡化竞争力,同时解决浓缩海水危及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存在着成本高、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不完善、扶植政策不到位等诸多难题。据了解,目前,我国沿海城市建设的唐山曹妃甸工业区、大连红沿河电站、青岛百发、浙江大唐乌沙山电厂等多个万吨级及以上海水淡化项目已投产或者开工建设。但是,海水淡化生产成本为5~7元/立方米,远高于自来水3元 /立方米的价格,也高于南水北调工程制水成本,没有价格优势,阻碍着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虽然近几年国内的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全国日产量仍不足全球日产量的1%。海水淡化在解决了淡水问题的同时,也副产大量的浓缩海水,这些浓缩海水大部分都重新排回到大海。浓缩海水里不但含盐量比海水高,而且含有海水预处理时引入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对土壤、地表水、海洋环境等造成污染。

从事多年海洋研究的青岛科技大学刘亦凡教授介绍,淡化1吨海水大约产生50%的浓海水,如果长此以往没有节制地将浓海水排回大海,例如青岛市到2020 年海水淡化规模将达到35万~40万立方米/日,在没有海洋对流的情况下,50年后,浓海水将覆盖整个胶州湾,海洋环境及海洋生态将面临危机。

“浓缩海水污染成了海水淡化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其降低成本的主要渠道。”山东省海洋化工研究科学院总工程师孟烨介绍,海水淡化副产浓缩海水含有大量的无机盐类,除原盐(氯化钠)外,还有镁、钾、硫、溴及稀有元素等化合物,这些都是盐化工的重要原料。

我国已经有企业开始利用浓海水化盐制碱。去年6月22日,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2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建成投产,55%的海水成为浓海水,进入青岛碱业的盐水车间,作为生产纯碱的原料,供化盐使用,每年将节约近6万吨工业盐,可以基本回收海水淡化的成本,每年还可实现销售收入2880余万元,同时节约 300多万立方米自来水。青岛碱业公司在国内首家形成了“纯碱生产—海水淡化—浓海水化盐制碱—热电联产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今年1月8日,曹妃甸新区与唐山三友集团合作建设浓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开工。曹妃甸新区阿科凌海水淡化项目生产的淡水用于工业区的生产用水,而浓海水将用作三友集团盐化工的原料,将可处理利用浓海水1800万立方米/年,节省原盐60万吨/年,节约水资源1000万立方米/年,大大降低了海水淡化和盐化工产业生产成本。

“上述两个海水淡化项目,直接把产生的浓海水直接作为碱厂的原料是好的利用方式,既利用了盐也利用了水。”孟烨说。

据了解,中东和澳大利亚一些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利用太阳能,将浓海水摊晒制取固体原盐,扩宽了原盐的销售和利用途径。孟烨介绍,海水淡化后的浓海水目前最经济的利用方式是摊晒制盐,我国南至江苏、北至辽宁等沿海地区大量生产海盐,近几年因各地工业占地和园区建设等原因导致制盐面积不断缩小,导致我国海盐产量有所下降。如果全部以海水淡化后的浓海水为原料进行摊晒制盐,既解决了浓海水近海排放带来的生态环保问题,同时现有海盐产能又可以增加80%~90%。

孟烨指出,海水淡化与盐化工相结合,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走综合利用路线,要算综合成本和效益。利用浓海水可以提取溴素、化盐、制盐以及生产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钾等盐化工产品,利用浓海水提取的溴素,价格可突破3万元/吨。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我国地下卤水的含溴量和单井出水量都有较大幅度下降,溴素产量减少,这样就摊薄了海水淡化的成本。浓海水还可以首先制取硝酸钾或硫酸钾等,然后提取溴素,提溴后的浓海水生产氢氧化镁及氧化镁,制镁后卤水送入盐田蒸发浓缩析出石膏,最后得到的液体盐,直接用于纯碱、氯碱生产,生产过程无“三废”产生,真正实现浓海水“吃干榨净”。如果海水淡化工厂附近,没有可以用来日晒制盐的土地,也可以充分利用发电厂乏汽,将浓海水中的水全部转化为淡水,同时,将浓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全部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海水淡化利用是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建议,国家应当尽快启动海水淡化与盐化工生产结合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工程,海水淡化装置应当规模化,并尽可能地在盐场、碱厂、电厂相对集中的地方选址,以便于海水淡化副产浓缩海水的集输利用。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