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废治废铁屑净化工业废水

发布时间:2011-05-27

铁屑能净化工业废水?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让同济大学马鲁铭教授和他的团队孜孜不倦为之奋斗了8年,终于在2008年结出硕果——他的“绿色铁”论文发表于国际环境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

还原可降低生物毒性

说稀奇,一点都不稀奇,化学家们有一种能力,各种物质到他们手上,经过排列重组再结合,就能变魔术般变成其他物质。

人们早就发现,水有自我净化的能力,这依赖于水中的微生物。随着工业发展,排入水体的有机物速度大大超过了微生物分解速度,造成水体含氧量急剧下降,当水体含氧量降为零,水就成了“死水”。

发明于十九世纪初的污水生物处理法,迄今仍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主导方法,其原理就是人为导入微生物,强化水体自净功能。尽管微生物处理起有机物来很“卖力”,可一旦遇上有毒有害物质,它们也会“偃旗息鼓”。环境工程师用尽了各种手段,都难于调动微生物对抗“毒害”有机物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这些有机物还很“顽固”,难以被氧化,这真让人大伤脑筋。

一条路走不通,何不试试另一条路?马鲁铭发现,将毒害有机物还原后,其生物毒性可大大降低,把它们变“老实”后再交给微生物处理,不就容易得多?一个崭新的想法在马鲁铭新心中成形了。

铁刨花解毒又脱磷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选择优秀的还原剂。金属加工过程中的铁屑(铁创花)进入了马鲁铭的视线,“铁屑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又是工业废料,正好来个‘以废治废’。”

马鲁铭课题组将铁屑与另一种电极电位高的金属(如铜)组配,构成所谓的内电解体系,提高铁屑的还原能力。在“铁铜联合军”中,铁屑参与转化毒害有机物的反应,铜起催化作用。当毒害有机物被还原后,就交给微生物按照传统思路处理污水。马鲁铭发现,这时候内电解产生的铁离子在水中,还能大大提高了微生物的“工作积极性”,让水体看起来更澄清。

成功“驯服”毒害有机物后,马鲁铭课题组仍不满足,他们将触角伸向污水处理的另一个难点——富营养化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的富集,造成水中植物、特别是藻类疯长,同样会导致水体“死亡”。由于不同的微生物存活时间不同,脱氮和除磷一直是一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事。要脱氮,就得选“长寿”的微生物,要除磷,就要选“短命”的微生物。

有铁离子的加入,一切就会不同。马鲁铭介绍说,当铁离子与磷结合形成含磷化合物,即可通过沉淀去除,而微生物只需“专心”做脱氮一件事。这样一来,仅需一次处理,就能既吃了鱼,又得了熊掌。

该技术在上海某工业园区应用后,化工废水COD(化学耗氧量)减排约一半、毒害有机物减排约70%,3年为该企业节约796万元。

0
-1
收藏
相关文章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