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治污:控源截污减少排放 改进工艺产业升级

文章来源:谷腾水网 发布时间:2011-06-17

蓝天白云下,湖水碧波荡漾,不见明显的蓝藻痕迹;湖风阵阵来袭,清新的空气吹拂身上充满了惬意。这是上周记者在江苏宜兴市采访时亲身体验到的太湖美景。这里位于太湖西岸,曾是蓝藻易发多发区域。记者从当地环保部门了解到,近期太湖流域气温快速升高,降水同比大幅减少,尽管河流湖体水位处于历史低值,环境容量与排污总量之间矛盾尤为突出,但检测结果表明,太湖水质同比并没有出现恶化情况。这足以表明,太湖治理已经取得明显进展。

江苏2010年环境公报显示,太湖湖体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年均浓度分别较“十五”末下降了14.7%、12.0%、15.2%;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8.5,富营养化程度已由“十五”末的中度富营养转为轻度富营养;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到蓝藻水华现象78次,与2009年相比,蓝藻高发区域面积与次数有所减少;太湖流域53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8.5%,较 2009年提高9.7个百分点。

显然,太湖治理已经取得积极的成效。这当中,沿湖化工企业的自觉减排行为立了不小的功劳。

在太湖上游宜兴市周铁镇,记者在江苏天音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区看到了先进完善的环保设施。其中包括河水预处理装置2座、循环水站2座、SBR污水处理池4 台套、水膜除尘器3台、工艺水浓缩釜2台、蒸汽凝水回收系统2套、COD在线监测仪各1套、在线流量仪1套、汽提塔装置2套,还有水道改造、清污分流、绿化、固废处理、噪声处理等多项设施。

“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后,我们已将污水处理能力由原来的300吨/天扩大到800吨/天,并将工艺废水先自行汽提回收浓缩,残渣交由无锡市工业废物安全处置有限公司做无害化处理。公司实行严格的雨污分流,保证工业污水对外零排放。在监管方面与环保部门联网,实行24小时在线监测。”天音化工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杭银强告诉记者。

据杭银强介绍,从供应、生产、销售整个环节以及化学物料性质上看,公司面临的环保减排约束力较大。“近年来,为了保护太湖,公司累计投入环保治理资金超过3000万元。2010年加入环境责任险,在环境风险评价中,被评为宜兴市绿色企业。” 他说。

太湖治理取得有效进展,一方面受益于流域内各级政府主动加压,严格各项排放指标;另一方面就是有关企业主动承压,把从源头治理污染化为自觉行动。例如,GB18918—2002规定外排水化学需氧量指标为100毫克/升,但太湖流域将该指标先下压至80毫克/升,随后又降到60毫克/升。指标的不断紧缩,无疑加大了企业环保压力。

环保人士认为,要保证太湖水质的彻底好转和长治久安,必须从根本上优化流域产业结构,突出科技含量,多方协作共同发展。为此,2009年由环太湖的江苏无锡、苏州、常州和浙江的湖州、嘉兴5市政协倡议,建立了“携手保护太湖、实现永续发展”联合议政机制,并联合倡议:将环太湖地区建成绿色经济产业带。

为了打造沿湖绿色化工产业,化工企业作出了积极尝试。同样处于宜兴市的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是江苏最大的氮肥生产企业,尿素产能达到130万吨规模。该公司新增80万吨大尿素装置,采用了当今最为先进的工艺技术,以烟煤取代无烟煤做原料,采用连续加压气化技术,不仅实现了生产技术的巨大突破,而且在提升装置技术水平的同时对环保的贡献尤为突出。

据灵谷公司安环部部长徐斌介绍,此工艺系统先进,煤炭转化率由原先的80%提高至99%以上。原料煤利用率大幅提高,意味着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从源头上把好了环保第一道关口。同时,该公司还投资2000多万元配套新增一套污水处理设施,使用生化技术处理后的污水含污染物浓度很低。记者在该公司排水系统即时检测仪表上看到,输往水处理厂的污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各项指标都远远低于当地纳管标准,如化学需氧量数值普遍在130~140毫克/升之间,而水处理厂的纳管标准为500毫克/升。

不久前,江苏出台了《2011年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任务》,明确了2011年太湖淮河长江治理任务,重点实施“三强化两推进”,即强化环境监测预警,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强化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氮磷总量减排,推进控源截污。而江苏“十二五”期间治太总目标也已确定: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促进太湖湖体水质总体保持稳中趋好,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分别保持在Ⅲ类、Ⅱ类、Ⅳ类水平,总氮指标有所改善,2020年太湖水质基本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