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酯包膜控释肥产业化在望

破解污染大、利用率低、成本高三大难题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发布时间:2012-03-28
3月26日,中国农业大学与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可降解高分子包膜控释肥料中试生产技术转让协议,标志着这一环境友好且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缓释肥料标准的技术,将在双方合作下实现产业化生产,并快速推向市场.

3月26日,中国农业大学与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可降解高分子包膜控释肥料中试生产技术转让协议,标志着这一环境友好且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缓释肥料标准的技术,将在双方合作下实现产业化生产,并快速推向市场。

据中盐安红四方副总经理陈勇介绍,可降解包膜控释肥技术引进后,将首先在一条20万吨/年肥料生产线上应用,之后再根据市场反应进行调整。“经过一系列必要的技术调整,我们争取用3个月的时间将产品推向市场,届时将缓解我国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大和控释肥成本高等问题。”陈勇说。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树文主持完成,是针对目前国内控释肥包膜存在的诸多问题专门研发的新一代控释肥料。据胡树文介绍,目前国内的控释肥包膜大多为硫包衣或聚烯烃包衣,其中硫包衣控释肥占大多数,但其养分含量低,且缓释效果多不能达到国家标准;聚烯烃包衣控释肥则由于聚乙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结构非常稳定,在土壤中很难降解。

胡树文告诉记者,“我们的包膜不同于聚烯烃的碳氢二连接方式,采用酯键链接,在酸性、碱性或土壤微生物条件下,几年即可实现降解。国内其他高分子包膜要占产品质量的8%左右,硫包衣更是在30%左右,而我们的酯材包膜只占2.5%,所以产品养分含量很高。更重要的是,这种肥料突破了传统控释肥价格居高不下的限制,完全适用于大田作物。采用该技术生产的控释肥料成本是目前控释肥料中最低的。在大田作物应用中,每亩施用成本仅比施用常规肥料多几元钱。”

两年多的田间试验证明,这种控释肥产品作物适应性广,可增产9%~15%。即便在减氮量25%的条件下,也可以保证稳产和增产。这项技术已经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技术鉴定,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我们现在已经能实现500千克/时的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中试水平。”胡树文说。

中盐红四方董事长朱枫表示,中盐红四方近几年不断强化与各大中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了多项新型肥料技术。该技术的引进既能促进农业节能降耗、增产增效,还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