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业要适应世界能源转型才有出路

文章来源:弗戈工业在线 发布时间:2016-07-08
这段时间,全球头号新闻可能算是英国“脱欧”公投了。6月24日,英国宣布公投结果,赞成“脱欧”居多。三天后的27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天津开幕,主办方紧急将英国“脱欧”的影响列入论坛议题。

这段时间,全球头号新闻可能算是英国“脱欧”公投了。6月24日,英国宣布公投结果,赞成“脱欧”居多。三天后的27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天津开幕,主办方紧急将英国“脱欧”的影响列入论坛议题。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事,波及中国和全世界,可见这个老牌国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国际舞台上还是有些份量的。

英国“脱欧”在国际上最直接的影响是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国际油价在5天内从超过50美元一桶回落到46美元多一桶。中国经济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接受《中国石油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主要是投资者恐慌造成的。他认为未来油价走势还要看基本面,石油需求方面正在逐步回升,倒退几乎不可能。

影响油价的,不止是英国。与英国宣布“脱欧”公投结果在同一天,沙特能源大臣法利赫对媒体表示,全球范围内石油供应过剩的局面已经结束。这言外之意,沙特希望国际石油市场达到供需平衡,价格能够在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接受的范围相对稳定。也许50美元不一定是最终的平衡,但国际油价大起大落的日子至少可以消停一段了。不论是沙特对美国,还是欧佩克对非欧佩克,在油价下跌时争抢市场份额,前期生产国之间的明争暗斗,已让彼此都感到累了。

而未来最大的石油消费增长在哪里?中国曾经作为拉动世界石油需要的头号马车,如今已在逐步改变角色。尽管仍是石油消费大户,但中国正在加紧能源结构转型,今后将使用更多低碳、清洁的能源,中国石油消费历史上的高速增长,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已难以重现。中国炼油产能过剩已成现实,加上低油价影响,原拟建的一些炼油项目出现搁置。国内柴油消费缩减,一些炼油企业甚至寻求向澳大利亚出口柴油。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弱化态势已经对世界石油市场产生了影响。

石油尽管目前仍是全球能源主角,但面临着其他能源品种的竞争。低碳、绿色的能源需求成为主流,中国未来的能源动向也备受关注。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的英国森特里克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伊恩·康恩谈到,能源市场正在向消费方转变,消费方的选择性越来越多,从而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变。他看到中国政府以及很多国家的政府已经找到前进的方向,比如电动汽车的发展,提高能源效率,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加强核电、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等等。显然,关注中国的能源结构优化进程的西方同行们已经感受到能源转型的大趋势,许多公司正在为迎接未来能源作好调整准备,一些国际大石油公司更多转向天然气业务,生产传统化石能源的公司开始更多地探索新能源,一些能源公司开始剥离低效和没有前途的业务。世界排名前几位的石油出口国也在加紧谋划能源转型,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产油大国挪威提出10年内要禁售燃油汽车;头号产油大国沙特加紧发展可再生能源,在国家转型计划中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到4%;沙特电力公司近日公开招标,寻求国际开发商建造两座太阳能电站。这是沙特首次在可再生能源行业对外合作寻求国际伙伴。分析人士认为,沙特未来几年可再生能源投资将超过千亿美元。

不论是英国、挪威还是沙特,这些国家的能源选择与中国相比,各有异同,中国以煤为主、石油第二的能源结构也不会在短时期内改变,但中国影响世界能源,也被世界能源变动影响,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不可逆势而行,石油产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严峻,石油企业的战略方向、灵活性、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都受到新的考验。最终决定企业命运的,一定是能否提供更加优质、清洁、高效而且价格上有竞争力的能源产品。比如天然气再好,如果成本控制不下来,销售气价不合理,恐怕很难避免有的消费用户走弃气用煤的回头路,中国天然气大发展的蓝图也可能变成纸上谈兵。中国能源转型和结构优化,涉及政府、企业、用户、消费者的互动反应,唯有系统性的变革才能解决难题,推动转型进程。

世界很大,世界也复杂,哪个产业哪家企业想过安稳日子,都不容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许我们在享受高油价时,没想到低油价的痛,现在不得不过紧日子苦日子。如果石油旺销不愁卖时,想不到总有一天石油卖不动了,可能我们整个行业饭碗就难保了。只要抬头看世界,埋头干实事,总能找到一条石油重生之路。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