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伊朗断交 油价何去何从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发布时间:2016-01-11
目前,沙特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在全球的占比分别为13%和19%;伊朗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在全球的占比分别为4%和3%。地缘政治因素会否引发油价拐点,引起市场猜测。

1月3日,沙特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责令伊朗外交人员48小时内离境。图为一名示威者正手举标语抗议。(辛华 摄)

新华社1月3日消息称,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朱拜尔当天宣布,沙特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责令伊朗外交人员48小时内离境。沙特和伊朗分别为全球重要的石油出口国,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两名大佬。此次中东地区两大重要产油国关系紧张的消息传出后,立马引发国际原油市场震荡。

目前,沙特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在全球的占比分别为13%和19%;伊朗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在全球的占比分别为4%和3%。地缘政治因素会否引发油价拐点,引起市场猜测。

看涨派:冲突升级将致生产受限

1月3日沙特伊朗断交当天,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应声跳涨约3%,升破每桶38美元关口;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上涨超2%,出现开门红。

有业内人士认为,同为中东地区大国的沙特和伊朗被认为是目前中东一系列内战和紧张事态的谋局者。两国此次断交的时间点,正值外界加紧促成两国和解,在有限的合作之上帮助结束旷日持久的叙利亚、也门的内战,同时缓解伊拉克、巴林和黎巴嫩等地的紧张氛围。值此敏感期沙特与伊朗冲突升级,将令整个中东地区面临陷入混战的风险。若市场开始忧虑这种混战会令石油生产受限,油价有望乘机反弹。

而事件还在持续发酵。阿拉伯电视台1月4日报道,苏丹共和国决定驱逐伊朗大使,与伊朗断交;法新社1月4日消息,巴林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责令伊朗外交人员在48小时内离境;《耶路撒冷邮报》1月4日报道,阿联酋宣布下调与伊朗的外交关系级别,并召回驻伊朗大使,限制伊朗外交人员的数量。“沙特阿拉伯3日决定驱逐伊朗外交官及关闭伊朗驻利雅得使馆的决定导致本轮石油价格上涨。”新加坡IG Marktes的市场战略分析员贝尔纳德·奥表示。

除了沙特伊朗冲突本身的原因,其他国家的原油供需也有支撑油价上涨的理由。

美国方面,钻井平台数量减少也对原油价格构成支撑。据美国油服公司贝克休斯(BakerHughes)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元旦,当周美国石油和天然气活跃钻井总数减少至698座,较去年同期减少1113座。

目前,美国的石油钻井数约为去年同期1499座的三分之一,去年夏季结束以来,累计减幅已达134座。有原油交易商指出,2014年10月美国石油钻井数曾触及1609座的高位,但自去年9月初以来,美国的石油钻井数仍以平均每周9座的速度在减少。当前,美国活跃钻井总数已降至16年来低位。

印度的需求也是支持油价上涨的主力军。印度是严重贫油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石油的需求也随之增大。目前,印度每天消耗410万桶原油,超过日本的每天380万桶。从人口角度而言,印度人口约是日本的10倍,而人均石油消耗量两国正好颠倒,这意味着印度石油未来消耗量还将有大幅提升空间。印度石油进口来源上,中东地区占据着绝大部分,其中沙特18%、伊朗16%、科威特10%、伊拉克9%、阿联酋8%。因此,沙特与伊朗两国交恶恐将引发印度担忧。市场人士分析,2016年至2018年印度汽油需求将以每日7.5万~12.5万桶的年增速增长。

“如果伊朗石油复产进度低于预期,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石油供应宽松的局面。加之目前OPEC剩余产能已经处在低位,未来难以提供更多的供给。因此,国际油价反弹的预期或将随之增强。”中信证券研究部黄莉莉认为。

2015年11月27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未来25年里印度对于海外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从80%提高至90%,其对于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拉动将超过其他任何国家,从而引领全球能源需求增长。以上因素叠加,将对原油价格上扬产生积极影响。

图为世界最大产油国沙特的一家石油企业生产装置。(CFP 供图)

看跌派:世界石油市场仍供过于求

沙特和伊朗都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输出国。沙特石油输出量长年稳居世界第一,与伊朗、俄罗斯一起并称全球石油输出口三巨头。可以说,沙特和伊朗是决定全球石油供给端的重要力量。

业内人士认为,沙特与伊朗交恶,引发中东局势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传导至OPEC,造成内部土崩瓦解。OPEC其他成员国将不得不被迫做出选择,要么选一边站,要么保持中立。但无论哪种选择,都将导致OPEC肢解,进而导致全球石油供给失控。而OPEC为各国设定的石油产能上限的限制将面临崩溃的风险,成员国的3000万桶/日的产油目标上限及分配给各成员国的产油上限更加形同虚设。

分析称,为争夺石油市场份额,各成员国将进行博弈,竞相增产,类似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将开始。此前,2015年12月OPEC会议宣布不减产,并放弃日均3000万桶的产量目标。相关数据显示,OPEC本月将日均产量提高了1.8万桶,至3213.9万桶。同时,针对伊朗长达40年的经济制裁即将解除,伊朗方面曾表示,在取消制裁后的一周内,伊朗将把每日出口量提高50万桶。此次两国敌对势力势均力敌,料将比拼石油供给以增加原油收入、争夺“海湾霸主”地位。两国价格战加深两国财政危机,可能最终导致贱卖石油。两国对石油的依赖度都很高,沙特对于石油的依赖度甚至超过80%。如果两国发生区域性摩擦,将导致双方财政压力上升。为控制财政赤字、减少财政压力,双方只能被迫出售更多石油,势必让本已不断下跌的油价雪上加霜。

“沙特伊朗冲突升级将成为2016年第一周‘暴躁’的开端,地区紧张局势使得国际油价不确定性增加。”IG集团市场策略师安格斯·尼科尔森表示。他认为,地缘政治因素可能促使油价出现短期阶段性反弹,但全年来看,国际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总体形势没有改变,筑底反弹尚需时日。

美国方面,页岩油革命的兴起,意味着美国可以自己生产更多的石油,从而大幅降低对国外石油的依赖性。2005年美国原油消费量的35%由本国生产,而2014年,这一比例是61%。

北海曾被视为是OPEC低价原油的主要竞争对手,国际能源总署预期,若目前的低油价持续,今年美国页岩油产量每日将减少逾60万桶,届时每日产量将低于500万桶。低油价也将加速北海地区停止生产。“如果低油价再持续一段时间,届时北海地区的330座油田,逾三分之一将被迫提前关闭。”能源顾问公司伍德麦肯兹预测。

国金证券分析师蒋明远认为,国际油价不会因为沙特与伊朗交恶而上涨,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OPEC会议未达成减产协议,引发市场对未来供给格局进一步恶化的担忧,导致原油价格超预期下跌。二是美国开启11年来首个加息周期,打压油价。美联储12月17日宣布加息25基点,至0.25%~0.5%,悬而不决的加息靴子终于落地。短期来看,原油市场反应剧烈,原油价格破近年来历史新低。三是美国解除了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加剧市场供应过剩担忧。数据显示,WTI原油期货去年全年下跌了30%,平均价格创2004年以来最低。而自2013年来,WTI原油暴跌了62%;布伦特原油期货全年下跌了35%,为连续第三年走低。

世界三大石油输出国之一的俄罗斯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经济上严重依赖原料进出口。2014年俄罗斯石油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能源是俄罗斯经济中最大的单一领域,占到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四分之一,该国有近50%的财政收入来源于对欧洲油气的出口,收入当中有70%来源于油气。数据显示,12月,俄罗斯原油和凝析油日均产量约为1078.3万吨,几乎与11月份持平,加剧了油市供求不平衡的担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从理论上看,地缘政治风险抬高油价的效果并非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会出现,只有在市场供不应求,且政治动荡破坏了既有石油产能或显著干扰了石油运输的情况下,地缘政治性风险才会抬高油价。而当前世界石油市场的特点是每日供过于求数百万桶之多,且存在巨大闲置产能;政治动荡中的对立双方也没有意愿破坏石油产能和运输,而是尽可能保护石油产能,尽可能多生产、多销售以增加自家收入。与此前利比亚民兵组织冲突、“伊斯兰国”异军突起和沙特老国王去世一样,这次伊朗沙特交恶虽然会被一些市场参与者当作所谓“地缘政治性风险”大炒特炒,但不仅不会减少产能和妨碍运输,反而会促使石油产量的决策者们竞相增产,削弱石油输出国组织卡特尔机制的约束力,加快伊朗制裁解除和产能增长,从而促使油价下行。

伊朗拥有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储量和世界第四大石油储量。图为该国的一处油田。 (CFP 供图)

对中国影响:因依存度高受制于国际油源

中国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影响整个世界油价与石油格局的重要力量。中国2014年石油表观消费量为5.18亿吨,原油净进口量3.08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9.5%。2015年中国的石油需求为5.34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估计已突破60%。去年4月,英国石油巨头BP集团预测,2035年中国将超过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将升至75%。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015年4月中国进口原油3029万吨。按照比例换算,日均进口量达到737万桶。特别是去年4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近740万桶/日 (相当于全球每日原油消费量的1/13),取代美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

1月5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沙特长期是中国的头号石油进口来源地,伊朗位列前五。虽然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谋求能源来源多元化,从沙特和伊朗进口石油的份额逐年下降,但两国的地位仍然无可替代。

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中国通过各种方式控股或者参与的方式,来调整原油产量。目前,趁油价处于两年最低点之机,中国不断在加快能源储备建设。国务院去年11月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石油储备建设。国家发改委也曾提出,加强原油加工企业商业原油库存运行管理,对原油加工企业的商业储备提出要求。国家统计局去年首次公布国家石油储备信息,显示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等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164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1243万吨。中国计划在现有的储备二期八个战略石油储备项目基础上新建四个项目,预计今年启动,最终目标是到2020年使储备总量满足100天的进口需求。但截至2015年年中,中国的油储仅可满足大约29天的需要。此外,由于政府放松了民营炼油企业的原油进口限制,中国的原油需求进一步增长。

“此次沙特与伊朗断交如果不会引发深层次冲突,对国际油价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反之则将引发油价上涨,总体而言对中国就不利了。”林伯强如是说。

“OPEC减产不太可能促成油价持续复苏,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如果你观察过去15~20年的油价走势,中国经济增长放慢可能是打压油价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最大单一因素,这并非只是供应一方的事情。”汇丰控股高级经济学家简世勋认为。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中东也是“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交叉路口。目前,中国与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已经签署了不少协议,如果伊朗陷入危机,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来源、交通便利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