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炼油工业衰退启示录

作者:沈燕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文章来源:能源情报,“流程工业”编辑整理发布 发布时间:2016-03-14
西欧炼油工业曾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辉煌时期,也曾一度引领了世界炼油工业的发展。但近年来受到欧洲经济形势整体不佳、油品需求下降、外部出口环境恶化、炼油利润逐渐收窄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西欧炼油工业正在经历过去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衰退,并有可能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西欧炼油工业曾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辉煌时期,也曾一度引领了世界炼油工业的发展。但近年来受到欧洲经济形势整体不佳、油品需求下降、外部出口环境恶化、炼油利润逐渐收窄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西欧炼油工业正在经历过去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衰退,并有可能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西欧炼油工业现状

(1)炼厂关闭频频出现,炼油能力逐年下降

西欧是世界三大主要炼油地区之一。截至2014年底,西欧共计拥有炼厂91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1331.5万桶/日,约占全球的15.1%。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炼油能力均超100万桶/日分列西欧前六位。六国合计加工能力占西欧的75%以上。2009年以来西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逐年减少,占世界的比重从17.1%下降至2014年的15.5%。

2009年至今,西欧共关闭20多家炼厂,主要集中在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德国等国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减少204万桶/日(见表1)。这些关闭的炼厂多转化为成品油储存(或进口)终端,部分转化为生物燃料炼厂。此外,还有一些欧洲炼厂或关停了部分装置,或处于闲置状态。

西欧炼油工业艰难的处境已经引起了欧洲各国政府的关注,让各国政府最为担忧的是炼厂关闭可能导致燃料供应中断,从而需要进口更多燃料,意味着将增加消费者的支出,尤其是在目前欧洲普遍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可能会引发消费者的普遍抗议,进而引发政治风险。

(2)炼厂开工不足,利润率低下

2009年以来,由于炼油能力过剩加上需求不振,欧洲炼厂开工率平均约为76%,一直低于亚太和北美地区的平均水平。2015年一季度,欧洲炼厂开工率略有提高,主要炼厂平均开工率提高到79%,几乎达到四年来的最高水平。但具体到单个炼厂,情况大相径庭。例如OMV和道达尔炼厂开工率分别达到92%和88%,但MOL和埃尼炼厂开工率只有58%和75%。尽管油价低迷使得西欧炼厂开工率较前几年有所提高,但预计未来并不会出现根本性改观。

西北欧地区炼厂虽然曾得益于2008年春季和夏季美国汽油市场火爆,综合利润率一度达到峰值,但从2009年开始,利润率下降到2~3美元/桶,2012年三季度由于油价大幅回落,利润率有所改观,但随后再次跌入低谷。

目前,欧洲大多数炼油商实际已经处于亏损或微利境地,具体情况取决于炼油复杂程度、地理位置和效率。对于缺乏投资的小型炼厂,由于大多远离市场中心,经营利润通常较大型炼厂低,甚至出现亏损。

欧洲市场炼油能力长期过剩,成品油供过于求,若没有新举措,其炼油毛利将长期维持低迷状态(见图1)。国际评级机构惠誉2014年称,受产能过剩、供求不平衡及海外竞争的影响,至少未来1-2年内欧洲炼油利润仍将维持低迷。

(备注:数据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15年石化化工行业运行情况)

西欧炼油工业衰退原因分析

西欧炼油工业陷入困境,有供求关系等内因,也有替代能源兴起、监管趋严和外部竞争加剧等外因。

(1)欧洲油品需求日益下降。

欧洲是全球重要的油品消费地区。2008年经济危机后,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欧洲油品产量和消费量均呈持续下滑态势。西欧油品产量下滑主要由于本地区成品油市场需求不振。西欧油品需求萎缩的两大重要因素,一是欧盟法规强制推动替代燃料推广应用,二是汽车燃油效率提高。

2013年,西欧油品产量1179万桶/日,进口625.5万桶/日,出口611.9万桶/日,表观消费量1192.6万桶/日。西欧油品进出口相对平衡,近五年除2012年为净出口外,其余年份均为净进口,净进口量为10万~30万桶/日左右。

2008年以来,西欧柴油需求基本维持在600万桶/日以上,总体较为平稳,略呈先增后降趋势;净进口呈加大之势,目前约达100万桶/日。汽油需求较大幅度下滑,降幅超过20%,一直呈净出口态势,目前净出口约70万桶/日。

欧盟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大幅提升,也导致欧盟油品需求的下滑。欧盟法规(EC)443/2009对新轻型汽车(LDVs)CO2排放提出要求:通过改进车辆发动机技术于2015年将CO2排放降至130g CO2/km(相当于5.6L/100km),如图2所示。

根据欧洲环境署(EEA)发布的数据,目前欧盟乘用车和厢式货车都已经满足各自的CO2减排目标。欧盟2013年出售新乘用车的平均CO2排放水平为127g/km。也就是通过改进车辆发动机技术等水平,欧盟轻型汽车的油耗水平已从2008年的6.5L/100km左右下降到目前的5.6L/100km,未来还将进一步降至4L/100km。

(2)炼厂产品结构与需求严重错位

Frost & Sullivan咨询公司最新报告指出,欧洲炼油商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从2005年的90%降至2015年1月的75%以下。这不仅反映出非常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也反映出成品油市场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欧洲成品油市场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汽油产能严重过剩,而柴油和煤油产能不足(见图3)。同时,重油、沥青、石蜡和石油焦需求下滑,而液化石油气和石脑油供应不足。需求和供应能力的错位已经导致欧洲成为美国市场汽油净出口商,同时柴油需要从俄罗斯净进口。虽然炼油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不是炼油商自身的问题,但也反映出欧洲炼油商适应当地需求快速变化的能力不足。

欧盟汽柴油消费税和汽柴油车购置税政策差异是导致消费柴汽比不断升高的主因。以欧盟成员法国和比利时为例,税收占汽油总价的比重高达60%~70%,占柴油总价的比重为55%~60%,柴油税收低5~10个百分点,两国的柴油车在新车中的比重分别达74%和77%。而在欧盟外的英国,税收占汽、柴油总价的比重相当,均为约66%,柴油车在新车中的比重为40%。奥地利新车销售中柴油车比例达70%,其柴油车购置税相当低。

此外,汽车CO2排放标准也对效率更高的柴油车有利。欧洲石油工业协会认为,由于欧盟税收政策向柴油倾斜,欧盟市场“柴油化”趋势还将继续,预计消费柴汽比将从2010年的2.1升至2030年的3.3。而炼厂生产很难达到如此高的柴汽比,导致炼厂生产越来越难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大量进口柴油,同时大量出口汽油。

(3)替代能源的兴起削减了部分市场

2009年,欧盟设定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法定约束性目标,要求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20%,在运输部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比为10%。欧盟委员会2015年6月公布的《2020可再生能源目标进展报告》显示,2014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15.3%,正在逐步实现20%的目标;在运输部门的占比仅为5.7%,离实现10%的目标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此可以看出,欧盟替代能源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挤占了部分成品油市场。

据IHS最新统计和预测,2005年,欧盟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需求占柴油和汽油需求的比重均不到1%;2014年,欧盟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需求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3.7倍和4.6倍,占柴油和汽油需求的比重均超过4%;到2040年,欧盟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需求占柴油和汽油需求的比重将分别达到5.7%和7.4%(详见表2)。

此外,替代能源汽车销量稳定增长。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欧盟28个成员国加上自由贸易联盟国家(瑞士及挪威)的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0.3%,达97791辆。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也逐步替代部分油品需求。

欧洲炼油商协会预测,2030年欧洲油品消费量将比2006年的峰值下降20%。欧洲石油工业协会(Europia)预计到2030年,欧洲油品需求可能会比目前下降11%;而到2050年,则将下降30%左右。

(4)欧盟严格的气候变化应对政策和监管法规

需求下滑打击企业积极性,而政策“拆台”则更加严重地影响欧洲炼油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欧洲石油工业协会认为,欧盟能源领域的一系列“不成熟政策”,不仅很少支持欧洲炼油工业,而且还损害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在这些“不成熟政策”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欧盟排放交易机制(ETS)。欧洲石油工业协会指出,该机制要求炼厂为其排放的碳支付费用,这无疑会增加炼厂成本。虽然欧盟委员会已经批准,从2013年起,可以给予炼厂一定量的免费碳排放许可,但欧洲炼厂仍需要为大约30%的温室气体排放支付费用,相当于增加了13%的经营成本。欧洲石油工业协会还质疑,提供给炼厂的免费碳排放额度是否足以维持欧洲炼厂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欧盟委员会提出的《能源效率法令》对炼油工业的影响也不够积极。法令要求欧盟各成员国对其境内的炼厂效率进行评估。如果评估表明“炼厂实际能源效率水平与最佳可行技术能效水平之间有显著差异”,将“要求炼厂提升能效水平”或“将采用最佳可行技术作为未来批准新建项目的前置条件”。欧洲石油工业协会认为,应该通过碳定价来提升能效,而不是为难炼油企业。

阻挡欧洲炼油工业发展的第三个监管障碍是《燃料质量法令》。该法令要求燃料供应商在2010-2020年间,减少约6%的道路运输燃料温室气体排放。欧盟委员会目前正在针对不同燃料制定各自的“默认排放标准”,这将进一步增加炼厂成本。研究数据表明,可能将造成欧洲自产炼油产品涨价35%,这意味着欧洲炼油企业在国际市场将毫无竞争优势。

《工业排放法令》的实施也将增加炼油企业成本。该法令为欧洲所有工业装置设定了“最佳可行技术”标准,炼油企业无疑需要投入资金来改造、更新设备,以保证未来符合法令的规定。

(5)面对油品质量严格规范和监管,炼厂升级压力大

目前西欧许多老旧炼厂面临炼厂升级改造压力。一方面是因为许多西欧炼厂最初主要设计主要是加工低硫轻质原油,但随着低硫轻质原油产量日趋减少,许多西欧炼厂不得不转而加工更重、硫含量更高的原油。另一方面西欧炼厂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欧盟温室气体减排和新燃料标准大幅增加了炼油成本。

据欧洲工业组织(CONCAWE)2013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为适应成品油市场的需求变化,欧盟炼厂2009-2015年需投资210亿欧元,主要用于扩大馏分油加氢裂化、焦化、渣油脱硫及制氢装置能力,同时削减过剩的原油蒸馏、重整和流化催化裂化装置能力。

目前,欧盟已为炼油商满足最佳可行技术对标要求、燃料质量法令、削减燃料温室气体排放设立了目标。BP公司曾表示,仅满足欧盟最佳可行技术对标要求,每座欧盟炼厂就需投资3亿美元。

欧洲石油工业协会(Europia)在2013年三季度估计,欧盟已宣布的2020年前炼油项目投资额为300亿欧元,但未来为满足需求变化和新法规的要求,可能还需要投资210亿欧元。CONCAWE也估计,仅满足今后数年欧洲法规的要求,西北欧炼油商需投资150亿到250亿欧元,而这些对提高竞争力没有任何帮助。

(6)外部竞争压力加大,出口环境恶化

全球炼油能力富余,尤其是亚太、中东地区的快速发展,炼厂能力也面临过剩,使欧洲炼厂的产品出口更难。

西欧汽油主要出口美国。在欧盟现有税收政策不调整的情况下,欧盟市场汽油过剩日益严重。而美国汽油市场受乙醇调合量增加的影响,留给西欧汽油的空间日益减少。特别是2008年以来,页岩气革命带来美国轻质低硫页岩油产量大幅增加,并导致美国原油相对于欧洲布伦特原油的价格贴水大幅扩大,一度高达20多美元/桶。

美国炼油工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大幅提高,导致西欧汽油出口环境恶化,西欧汽油出路面临很大困难。据EIA统计,美国来自西欧的汽油及汽油调和油进口量从2006年峰值的56.4万桶/日降至2014年的27万桶/日,降幅超过50%。此外,虽然全球炼油产能总体处于过剩状态,但亚太和中东地区炼油能力仍在大幅增加。

2000年以来,亚太地区新增大量炼油能力,相当于每年增加4座20万桶/日的炼厂,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国家加快建设炼油项目,导致了该地区汽油和中间馏分油供应过剩。2012-2018年,中东地区将新增8个炼厂,总计新增220万桶/日的炼油能力,而中东地区的新增石油需求只有150万桶/日。中东地区将自身定位为“区域性炼油产品出口中心”。因此,欧洲炼厂向该区域产品出口空间有限。

对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的思考

西欧炼油工业自二战以后迅速发展,经历三十多年时间成为世界上原油加工最密集、炼油能力最发达的地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很多新建炼油设施刚刚投入运营。由于原油价格上涨、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绿色成本加大以及亚洲和中东大型炼厂建成投产带来的冲击加大,西欧炼油工业开始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如今,需求萎缩,成本高企,利润收窄,装置老化,技术陈旧令西欧许多炼厂举步维艰。

过去10年,受宏观经济发展推动及石油消费快速增长影响,中国炼油能力迅猛增长,炼油产能扩张速度超出了国内成品油消费增速,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炼油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的情况。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石油需求增长放缓,环保法规日趋严格,中国炼油工业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应汲取西欧炼厂经历的教训,筹谋长远,提前调整,赢得先机。

(1)正视产能过剩,控制好未来炼油投资速度和节奏,使其与需求增长相匹配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按照85%左右的合理开工负荷计算,预计2015年、2020年中国合理的原油加工能力分别为6.0亿吨/年和7.0亿吨/年。按照目前我国在建及规划建设的产能规模,加上现有装置的改造,届时产能分别可达到7.4亿吨/年和8.9亿吨/年,过剩产能达将到1.4亿吨/年和1.9亿吨/年。可见,我国炼油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且有加重趋势。

与此同时,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效率的提高,国内油品的市场需求增速减缓将成为长期趋势。数据显示,2000-2005年我国石油消费年均增速为7.3%、成品油消费年均增速为8.7%;2005-2010年分别为7.2%、7.9%;2010-2013年分别为3.6%、5.2%。

中国炼油工业要顺应成品油消费增速逐步减缓的趋势,及时根据市场饱和度和效益评价来调整项目建设进度或延后部分新建项目。

(2)发展先进炼油能力,生产清洁油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西欧炼油工业虽然面临严重产能过剩,但依然存在汽油生产能力过剩而柴油和高品质油品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可见产能过剩也有相对的一面。

中国炼油产能过剩的背后也存在许多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例如区域分布不合理,炼厂规模、工艺、装置水平不平衡,生产高清洁、高附加值油品的能力不平衡,核心竞争力和赢利能力不平衡等。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2017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符合国Ⅴ标准的车用汽柴油。虽然目前我国炼油能力总体过剩,但部分炼厂按时生产国V汽柴油仍存在一定困难。中国炼油工业应结合这一轮油品质量升级,充分利用国家升级补助资金,优化炼厂结构、更新落后设备、提高工艺技术装置水平,发展先进的炼油能力,努力打造更多具有竞争力的炼厂。

(3)迎合市场趋势,在炼油能力过剩区域,逐步转型整合低水平落后产能

西欧被关停和出售的炼厂多是复杂程度低、深度加工能力不足、灵活性差的炼厂,还有些是地理位置不佳、设备陈旧、盈利能力差的炼厂。低水平、盈利差的落后产能终将被淘汰。例如道达尔2015年就宣布将投资6亿欧元对旗下两座亏损严重的炼厂进行改造。其中一座是靠近马赛的La Mede炼厂,计划在明年年底之前关闭炼油生产线,将其改装成为法国第一座生物燃料工厂,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物燃料需求。另一座是位于大西洋海岸的Donges炼厂,道达尔计划投资4亿欧元,将其主营业务转向有利可图的低硫燃料新市场。

目前中国也存在一些能耗物耗高、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装置规模不经济、经济效益低下的炼油装置。对于这些落后的产能,应该在经过综合统筹和评估后,一方面逐步主动淘汰或出售或引入外部投资,另一方面可考虑转型成为生产化工原料的企业。

(4) 根据下游市场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差异化经营

我国成品油消费结构和消费区域都出现了新的变化。长期来看,汽油需求有望维持比较平稳的增长,但柴油需求已经进入到一个不可逆转的下行周期。因此,应抓住结构性变化机遇,实施差异化经营,拓宽出路。

建议中国炼油企业应汲取欧洲炼厂未能适应欧洲市场车用燃料的发展变化,导致欧洲市场出现产能结构性过剩、柴油供应紧张而汽油供应过剩的教训,密切关注国内经济转型发展趋势,厘清未来成品油市场的发展规律,包括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能源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对不同地区成品油消费带来的影响,使不同地区炼厂的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当未来可能出现产品结构失衡的局面时,提前引导企业根据下游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产品结构。

(5)关注世界其他地区的炼油业发展及对国内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美国炼油业竞争力的提高不仅对欧洲市场会造成影响,对亚太成品油市场也会产生冲击。中国炼油商应密切关注美国、中东和亚太周边国家炼油业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竞争策略。目前,在低油价情况下,可考虑从国际市场进口轻质、低硫原油,投资建设简单的拔头或凝析油分离装置,降低炼油成本,提高炼厂的盈利能力。

未来五年,出口型的亚洲炼油企业的汽油生产可能面临挑战,一方面美国汽油需求缺口缩小,中东还将新增大量炼油能力,亚洲炼油商向美国及中东出口油品的机会将减少,未来主要生产汽油的亚洲炼油商的市场前景将不如致力于生产柴油的炼油商。因此,能够获得合适品质的原油,增强炼油业务的竞争力以及适应快速变化的区域贸易现状,将是炼油企业的“制胜法宝”。

(6)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

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并将继续出台大量节能环保低碳法规、政策、标准,对炼油企业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俗称“大气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俗称“水十条”)已发布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俗称“土十条”)即将发布,这些污染治理法规对炼油企业“三废”排放实施严厉约束。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也将对炼油工业传统发展模式形成强大约束。目前碳税正在酝酿之中,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已在部分省市开展,炼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即将发布实施。

因此,国内炼油企业应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和提高能效是目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同时也可降低操作费用。炼厂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不仅将面临按日计罚,而且可能被停产整顿,甚至被淘汰出炼油行业。

结语

西欧炼油工业从繁盛陷入困境也不过十多年的时间,其中有供求关系等内因,也有替代能源兴起、监管趋严和外部竞争加剧等外因。目前中国的炼油工业也正如西欧炼油工业曾经历的一样,面临结构性不平衡、新能源汽车冲击、环境监管趋严等诸多挑战。中国炼油工业应该深思西欧炼油工业转变历程,提前谋划,提高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以免步其后尘。

为了服务广大流程工业行业从事流体工艺设计及运营的用户单位、工程服务机构及设备集成商专业人士,“流程工业”微信公众号即将推出“最受欢迎的工业阀门品牌”微信投票活动,目前是评选品牌征集阶段,更多信息请点击图片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