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6年世界化工行业并购事件

文章来源:PROCESS《流程工业》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7-01-06
不过从行业的现状看,合并的同时进行拆分重组是当前常用的方式,陶氏杜邦就准备在合并后再重新拆分为三个不同领域的公司,拜耳更是事先拆分了其材料科学业务。这种重组方式可以将不同企业间的优势领域进行重整,更利于新公司的做精做强。

巨无霸间的重组

▲ 2月3日,中国化工集团宣布以每股465美元的现金收购先正达,收购金额为430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

▲ 9月14日,拜耳发布公告称,以总金额近660亿美元,即每股128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孟山都公司。当地时间12月13日,孟山都发布官网声明,股东们已经批准德国拜耳(Bayer)公司并购孟山都。

在农化领域,以往主要是六大公司占据着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拜耳、巴斯夫、孟山都、陶氏、先正达和杜邦。而在2015年底陶氏与杜邦宣布合并之后的短短一年间,除了巴斯夫,六大公司中的五家都牵入到了合并的风波之中。尤其是孟山都曾想收购先正达未遂后反被拜耳收购,更是令人关注。民以食为天,农化行业无疑拥有非常光明的前景,但在2016年农产品价格大跌的背景下,就连这些大佬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整合,也就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不过,这几起合并能否成功似乎都还未知。10月上旬,,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再一次停止了对陶氏杜邦合并案的审查。之后不久,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收购先正达的交易也因欧盟监管方面的原因推迟;而拜耳收购孟山都的交易也将面临欧盟严厉的审查。这也为今年行业的形势变化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无论是传统化工四巨头——巴斯夫、拜耳、陶氏、杜邦,还是化工后起之秀中国化工集团,都在全球化工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对化工行业的发展会生产重大影响,更不要说再加上早已转型成功的农化巨人孟山都和先正达,这或许也是欧盟及各国反监管机构慎之又慎的原因之一。

不过从行业的现状看,合并的同时进行拆分重组是当前常用的方式,陶氏杜邦就准备在合并后再重新拆分为三个不同领域的公司,拜耳更是事先拆分了其材料科学业务。这种重组方式可以将不同企业间的优势领域进行重整,更利于新公司的做精做强。

油气行业的联姻

2016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上游企业苦不堪言,油气开采、油服公司普遍陷入困境。为了协同应对全球油价下跌,不少公司走上了合并之路。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北美,仅2016年下半年收购交易就共计约185起,价值达到1475亿美元。

▲ 10月31日,通用电气(GE)宣布并购全球第三大油服公司贝克休斯,共同缔造新的油服巨头。根据协议,GE将剥离出旗下石油和天然气业务板块,与贝克休斯合并成立新合资公司,新公司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油服公司。不过这宗并购交易还需获得贝克休斯股东大会的通过、政府的监管审查,并满足其他跟交易有关的规定。而在与GE“联姻”前,贝克休斯还曾寻求与哈里伯顿合并,但遭到美国司法部反对而被迫流产,哈里伯顿因此支付了35亿美元的高额分手费。

▲ 12月15日,中国华信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KMG)举行哈石油国际(KMGI)股权转让交接签字仪式。根据本次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中国华信拥有哈石油国际公司51%股权,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拥有其另外49%的股权。通过此次收购,华信直接掌控了一家年收入200亿欧元以上的石油一体化公司。新收购有利于提升我国在中亚及欧洲石油领域的话语权、夯实华信于欧洲当地的战略布局。

▲ 同样是在12月,英国石油公司(BP)宣布以22亿美元收购阿布扎比石油公司10%的股份。中国的洲际油气收购哈萨克斯坦油气运输公司50%股权。北京控股则宣布,收购俄罗斯油气田权益,以11亿美元,向Rosneft Oil收购其下属的一油田20%股权。

页岩气革命曾让油气勘探和服务公司一时间风头无二,大批油服公司纷纷成立,但在油价大跌之后,他们的生存却成了大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在低油价掀起的全球冲击波中,油服领域因服务费用和专业性过于单一使其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小,从而成为了业绩下滑的重灾区。不过一旦油价稳定,这类公司恢复起来也会比较快。所以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2017年,油价能否稳定,将决定许多石油上游企业的生死。

而对于中国油气企业来说,面对我国缺油少气的资源现状,在新的一年里应紧跟“一带一路”的整体战略,抓紧形成资源勘探开发、产能合作、技术服务和对外贸易等四大企业集聚优势,全面提升对外深化合作水平。

专业领域的整合

▲ 2016年1月,中国化工联合汉德资本、国新国际以9.25亿欧元(约66.3亿元人民币)收购加拿大Onex基金拥有的德国橡塑化机制造商克劳斯玛菲集团100%股权,这是迄今中国在德国最大一笔的投资。

▲ 3月20日,美国涂料巨头宣伟发布公告宣布,同意以约93亿美元收购竞争对手威士伯公司。届时,宣伟将超越PPG和阿克苏诺贝尔,成为世界最大的涂料制造与销售商。

▲ 5月6日,德国赢创工业集团宣布投资38亿美元,收购美国空气产品公司旗下的特种化学品及涂料添加剂业务。12月12日,赢创工业集团以6.3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公司Huber二氧化硅业务。

▲ 6月初,美国涂料巨头PPG工业公司宣布,已达成协议收购涂料服务商MetoKote公司;11月1日,PPG工业公司再次宣布,收购罗马尼亚油漆和建筑涂料生产商DEUTEK;11月11日PPG又从其合资伙伴手中购买了意大利合资公司剩下的50%的所有权。

▲ 9月19日,佰利联发布公告书,将以7.62元/股的价格发行逾13亿股,募集资金约100亿元,其中90亿元用以收购龙蟒钛业100%股权。10月12日,合并工作全部完成。佰利联总产能跻身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 9月26日,德国朗盛公司宣布,计划以约24亿欧元收购美国科聚亚公司。双方已签订最终收购协议。如果一切顺利,此次交易预计将于2017年年中完成。2016年9月2日,朗盛完成了对美国化学品制造商科慕公司的清洁与消毒业务的收购。

▲ 9月26日,巴斯夫收购了广东银帆化学有限公司,并在广东省江门市成立了巴斯夫涂料(广东)有限公司;12 月15 日,巴斯夫宣布完成了对全球表面处理业务供应商凯密特尔的收购,同时将工业涂料业务出售给阿克苏诺贝尔,使巴斯夫涂料业务进行了新的调整。

▲ 12月2日,塞拉尼斯宣布完成收购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商——意大利SO.F.TER.集团,进一步增强塞拉尼斯工程材料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 12月20日,德国工业气体公司林德与美国竞争对手普莱克斯就潜在的合并达成一致,该交易或创造出全球最大的工业气体公司,合并后价值为666亿美元。

在专业细分领域中,2016年的整合也非常频繁,化工企业采用并购策略促进增长,应对充满挑战的商业环境,从而推动并购交易量高居不下。进入2017年后,这种趋势可能仍将延续,但在当前的资产组合调整与分拆完成后,这些细分领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

此外,各细分领域重组、调整规模后,新的竞争压力也会进一步影响市场走向。而随着油价日渐趋稳,专用化学品利润也逐渐稳定后,面对大宗商品领域产能过剩和投资回报压力,2017年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带动下、转型升级的压力趋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化工企业将试图通过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加快走出去引进来的步伐,以期改善其资产组合、提高管理与服务能力,获取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生产技术,促进企业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