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国际石油公司做的“面子工程”

文章来源:石油商报 发布时间:2018-05-18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清洁化转型,国际石油公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受损。投资者正在力图消减能源转型造成的风险,因此不惜改变他们的投资模式。

去年,全球规模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挪威主权财富基金计划抛售其持有的石油和天然气股票,在行业内引发了广泛担忧。

近期一次针对总计管理着13万亿英镑资本的英国基金经理的调查显示,不同于石油行业坚称还有数十年的繁荣时期的观点,他们担心风险将继续攀升,2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不再投资国际石油公司了;89%的人表示国际石油公司的估值会受到能源转型的影响,包括声誉风险,气候变化相关的诉讼损失和削减化石燃料使用的监管风险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声誉风险已经显现,79%认为这会在两年之内影响国际石油公司的估值。

国际石油公司近年来纷纷高调布局新能源产业。从结果来看,石油公司通过并购和自主研发已稳居行业领军位置,但是相较于其巨大体量,投入只算是九牛一毛。新能源更像是国际能源巨头的为了吸引投资者,平复社会舆论和应对政府监管的“面子工程”。

新能源如何撬动资本?

影响国际石油公司转型进入新能源领域的因素之一是收益率偏低。石油和天然气项目的回报率高于新能源,而且仅油价走高更扩大了这一差距。但这两项投资面临迥异的的风险状况,石油和天然气项目面临持续数十年的高度不确定的商品价格;而太阳能和风能项目不需要购买燃料,而且根据长期供应合同来销售其产出的电力,保证了可观的经济性。

据报道,由于收益率差异引发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iol)内部的决策分歧,是否放弃目前能产生20%内部回报率的石油项目,而去投资收益率只有9%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但是那些石油项目的内部收益率预期颇具风险,可再生项目则更具前瞻性。

“我们认为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光伏,是一种日益商品化的资产类别,有点类似于房地产,”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投资主管说,“这意味着长期的保障性合理的投资性回报。”

国际石油公司纷纷布局新能源

其实,国际石油巨头早已开始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型,凭借雄厚的资本,他们可以准确迅速地入侵新能源领域并占据主导位置。

新能源类型

今年1月份,壳牌宣布投资2.17亿美元,收购美国太阳能公司Silicon Ranch43.83%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这是壳牌阔别太阳能产业12年后的首次回归。壳牌在2016年成立了新能源事业部,主要致力于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投资,随后展开了建设电动车充电站、氢燃料车加氢站、投资太阳能、风电等一系列行动。壳牌公司提出每年新能源研发预算达2亿美元,占到壳牌每年研发预算的五分之一。

壳牌CEO范伯登今年初宣布,壳牌将在2020年以前,每年向清洁能源领域投资10亿至20亿美元。他指出,“壳牌不仅仅是一家纯粹的油气勘探开采公司,我们还要展现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盈利能力”。

 

BP也在高调回归可再生能源行业。2017年12月15日,BP宣布将斥资2亿美元买入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开发公司Lightsource公司43%股权。BP集团首席执行官戴德立表示,今后每年将向低碳技术投资5亿美元,“我们研究了能源世界的变革、制定了我们的低碳目标,并展示了我们将如何全力推进能源转型”。

BP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分析认为,到203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总量的三分之一将由太阳能贡献,可见其对太阳能产业前景的乐观看法。今年4月,BP宣布与特斯拉公司合作,在美国建设首个风力发电电能存储系统。BP将在位于美国南达科他州的Titan 1号风力发电厂安装特斯拉电池,这也代表着BP进军美国本土风电能源业务。

 

2017年12月20日,道达尔宣布以2.85亿美元价格收购阿根廷一家名为EREN RE的可再生能源公司23%的股权。EREN RE主要从事太阳能和风电业务。此次股权收购不仅扩大了道达尔的太阳能业务,还使公司得以涉足风电领域。实际上,道达尔在2011年以14亿美元收购太阳能公司SunPower的股份,是到目前为止石油公司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大的一笔收购。

道达尔2016年作出计划,每年将投资5亿美元用于发展可替代能源,到2035年将其新能源市场份额增加到15%至20%。目前,道达尔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太阳能运营商,其装机总容量超过6000兆瓦,在中国的四川、内蒙古也拥有太阳能项目。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2017年10月斥资2500万美元,收购了巴西的太阳能项目;当月其建设的全球第一个海上浮式风电场投入运行。Statoil宣布,未来7年内将投资2亿美元用于发展可再生能源,还专门创立了一只规模可观的可再生能源领域风投基金。

全球首个商业化海上浮式风电场

意大利石油巨头埃尼公司也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开展太阳能项目,并计划2020年之前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5.5亿欧元。

埃克森美孚致力研发突破性的清洁能源技术和先进生物燃料,例如碳捕获与埋存技术、藻类生产生物燃料等,埃克森美孚每年对新能源投入的研究资金高达10亿美元。

雪佛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热生产商。凭借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地热生产项目,雪佛龙公司目前是全球地热开发领域的领先者。

能源转型会冲击石油行业?

石油行业不需要对能源转型如临大敌,可再生能源近年来的发展,并没有让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降低。2017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反而出现了加速上涨,且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有所提高。大部分能源机构都预测,未来十年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甚至还将继续增长。

《巴黎协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随即由中石油、壳牌、道达尔、BP、沙特阿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埃尼、雷普索尔、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和印度信实工业共10家大石油公司组成的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简称OGCI)宣布成立清洁能源发展基金,计划在未来10年内每年投资1亿美元开发捕集和储存温室气体技术,并努力提高能源效率。

10年10亿美元与10大石油公司2017年总规模超过9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相比微不足道。彭博财经数据显示,过去15年间,大型国际油气公司收购清洁能源业务的总投资已达62亿美元,在他们巨额的资本支出中比例微乎其微。

屈指可数的项目和有限的投资似乎可以说明,国家石油公司是否受到了能源转型的冲击呢?

好像是“新能源”大喊了一声:“我是未来!”石油公司低下头看看这个小不点儿,耸耸肩说:“好吧,那你跟我混吧。”

这意味着石油巨头们对新能源的投资,并不是迫于对石油行业衰退的预期,而是顺应各国政府对气候及环境治理的要求,平息社会舆论,同时在投资者面前重塑形象,增强投资者对其可持续增长的信心。石油公司由高污染、高能耗向低碳化、清洁化转型是减少其经营风险,获得政府支持和投资者青睐的必由之路。

应该没有哪个投资者不去分析国际油价的走势,而是根据国际石油公司是否向新能源转型来确定其投资策略的,那必定是南辕北辙了。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