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化工:400亿民营企业说倒就倒、地炼由盛转衰四成亏损,到底怎么了?

作者:流程君 文章来源:PROCESS《流程工业》 发布时间:2018-07-25
山东化工的400亿民营企业说倒就倒、炼化行业由盛转衰四成亏损。

在过去两个月时间里,四艘超级油轮由于难以找到买家,无法完全卸货,只能在山东附近的海域徘徊……”7月3日,媒体曝出的这条消息,经传播发酵,成为炼化行业消化能力不足的直接证据,炼化行业陷入了大面积亏损,已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其中,山东成为关注焦点。

流程工业

近日,有则重磅消息引起了流程君的注意,曾入选《山东民企百强榜》排名第2位的晨曦集团已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

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信息网发布的裁定书显示,2018年7月20日,山东省莒县人民法院下达了《民事裁定书(2018)鲁1122破申2号》。这份文书表明,“2018年7月16日,山东晨曦集团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本院申请破产重整。”

山东晨曦集团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员工6000余人,已形成石油化工、粮油加工、国际贸易、文化旅游四大主营业务。2016年整个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32亿元,其中石化企业总产值168.5亿元,粮油加工企业总产值15.9亿元。

这家曾在山东排名第二的民企曾是山东的明星企业,连续7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董事长邵仲毅曾以190亿元成为《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的山东首富。

作为山东知名地炼企业之一,山东晨曦集团石化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共拥有350万吨/年重交沥青、140万吨/年催裂化、100 万吨/年延迟焦化、25 万吨/年气分等20套化工及精细化工生产装置。2006年,晨曦集团获批商务部颁发的燃料油进口资质,2013年取得成品油批发经营资质;2016年获得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批复的320万吨/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使用资质,成为目前国内13家拥有自营原油进口资质的民营企业之一。

可如今,山东地方炼厂正面临着一场新的产业危机。据路透社6月下旬报道称,已有近40%的中国民营炼厂处于亏损,市场占有率节节败退。按照一种统计口径,6月地方炼厂处理每吨原油平均亏损约300元人民币。而在2016年初时,每吨原油的加工利润尚有900元人民币。地炼大面积亏损也成为了压垮山东晨曦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晨曦集团

现如今,已有近40%的中国民营炼厂处于亏损,市场占有率节节败退。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当地73家炼厂,有68家是地炼。

数据

原油进口配额(单位:万吨)

天风证券市场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山东地炼企业呈现两个极端:

规模大的、拿到原油进口配额的,开工率基本接近满负荷,持续盈利;

加工规模在200万吨以下的,没有原油进口配额的,大部分处于半停工状态,开工率不足30%。

受国际油价、税制改革、环保执法等因素影响,山东境内40%以上的炼厂都处于亏损状态。

一夜之间大起大落

业内曾流传着“油品炼化看山东,山东还得看地炼”的说法。在山东,地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行业的晴雨表。尤其近些年,随着油品终端市场活跃度的攀升和进口原油配额的放开,地炼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投资欲望在不断走高。

向前推大概15年,2003-2005年是山东地炼兴起的高峰期,10年前经营过小炼厂的潍坊人张兴照回忆:“那时候地炼行业赚钱太容易,政府审批和管理相对宽松,赚钱赚到不好意思。”

图表

国内炼能与总加工量比较(单位:亿吨)

快速扩张一方面带来了市场的骚动,另一方面也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十多年狂飙突进的原始积累,市场现在相对冷静了许多,近两年可以说是山东地炼的转型期,地炼企业原本粗放的发展模式开始向规模化、规范化转变。

目前中国的地炼产能已超过国内市场的30%,如果不是遭遇外部因素的冲击,经过这轮改革后的地炼可能会成为“三桶油”和大型炼化企业之后的又一极。然而,该来的还是来了。

从蓬勃发展到超40%企业亏损,山东地炼一夜之间经历了大起大落。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出现?

行业发展路上的几道关卡

导致亏损的原因有很多,据记者采访得来的情况看,主要集中在原油价格持续走高、税制改革、环保压力、投资压力这四点。

从利润空间看,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地炼企业成本支出大大提高,尤其是拿到较大原油进口配额的炼厂,面对过剩的生产力和疲软的市场需求,也只能硬着头皮生产。 2015年,山东地炼的成品油利润空间可达2500元/吨,目前经营状况较好的大型地炼利润大约只有900元/吨左右,部分小企业甚至出现了价格倒挂。

价格比较

国内汽油价格构成&国内柴油价格构成

从政策层面看,今年年初,《关于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1号)》堵住了原料环节的避税漏洞,5月份执行的增值税改革,又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出厂环节的避税漏洞。随着消费者纳税意识的提高,零售环节索要发票的行为增多,进一步堵住了零售环节的避税漏洞。据专业机构测算,税制改革后,部分地炼企业的成品油出厂价可上浮1800 ~2300元/吨,已与央企炼厂相差不大。

从环保局势来看,一方面,受上合峰会影响,山东省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巡查与环保监察贯穿了整个上半年,在限产、限排、关停、罚款等举措施重压下,地炼生产的难度陡增;另一方面,全国的环保执法都日益严格,诸如上合峰会期间的突击执法极有可能变为常态化,设备不达标或生产能力不足的小型企业面临着被关停的风险。

从二次投资角度看,炼化企业设备的使用年限一般在10~15年左右,按照这个时间推算,第一批投产的地炼已到了设备更新期,经营者需要权衡再投资风险。一直被外界视为地炼红利的原油进口配额,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地炼带来了压力。因为一旦获得原油进口配额,炼厂的开工率就无法灵活调整,商务部会根据第一年的配额完成情况来调整第二年的配额,完成情况不好的,配额可能会被削减甚至取消。另外,原油进口配额从2017年5月停止审批。有些地炼企业即使有能力有意愿扩大一次生产投资,但配额不变也是枉然,现有的扩能以二次加工装置为主。这就意味着,地炼内部的格局已经锁定。

一些咨询公司的市场调研员用“有钱、迷茫、被动”来形容目前的地炼行业,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局面不会是短期存在。

大浪淘沙见真金

地炼轻松盈利的时代画上句号,也促使行业开始重新审视“唱衰‘三桶油’”的论调,先天不足给地炼行业带来的影响逐渐暴露出来,炼化行业正面临一次大的洗牌。

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国家正在倡导炼化一体化,也规划了一些大的项目: 国内超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主要为江苏盛虹(3000万吨/年)、惠州(4000万吨/年)、舟山(4000万吨/年)、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预计今年9月份投产)这几个项目。

新建项目将不断淘汰旧有模式。从化工界的情况来看,目前天津、山东、江苏等地已强制化工企业入园,达不到入园标准的,必须关停。地炼入园是一个明确的趋势,山东在这个方面已有动作,有以下阻力:

  • 因为门槛较高
  • 设备需要重新购置
  • 再投资、重建导致的技术许可、专利费用
  • 并缺少政府补贴

对地炼企业而言实现难度较大。接下来,产能落后、规模较小的地炼面临着强制关停或自然淘汰的结果。

当然,产业整合,影响的不仅是地炼,还有“三桶油”。不过,央企炼厂显然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地炼企业想要活下来且活得有质量,加速转型是唯一的道路。招商证券投资分析师认为,地炼转型的方向,一是规范经营手段,提升除价格优势以外的其他竞争力;二是产品由单一转向多元,把产能从炼油为主转向化工产品深加工领域。

最后,流程君想说,大浪淘沙见真金,在新一轮洗牌之中留下的地炼企业,无论从内部管理能力还是市场适应能力来看,都有更强的竞争力,对“三桶油”和一些大型国有炼化企业来说,它们依然是强劲的竞争对手。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