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产业发展困境显露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流程工业》(制药) 发布时间:2010-07-05

  今年以来,虽然二甲醚价格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上涨,但企业利润并未随产品价格上涨而增加。相反,在成本持续推高和需求疲软挤压下,绝大多数二甲醚企业已开始微利甚至亏损经营,整个行业由前两年的'暴利行业'沦落为'亏损新星'。业内专家指出,二甲醚产业之所以大'变脸',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其一,产能扩张迅猛。投资少、见效快,是二甲醚行业最大的特点。以一个10万吨/年二甲醚项目为例,如果是外购甲醇作原料,则投资只需1亿多元,建设周期1.5~2年,属'短平快'品种。正因如此,近几年我国二甲醚产能扩张异常迅猛。2002年,国内二甲醚产能仅3.18万吨,2006年猛增至48万吨,2007年又提升至220万吨。今年,随着河北凯跃集团100万吨、久泰能源(张家港)有限公司一期30万吨、山东玉皇金宇化工20万吨等一大批项目的建成投产,国内二甲醚产能将达500万吨。另外,正在规划或已经开始建设的项目还有: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100万吨/年、新奥集团(张家港)100万吨/年、山西兰花科创公司100万吨/年,新奥集团(内蒙古)40万吨/年,内蒙古中天合创300万吨/年,以及陕西煤业化工集团2个100万吨/年等。到2010年,我国二甲醚产能将达1500万吨,即便按60%的开工率计算,届时产量也将超过900万吨。

  其二,需求十分有限。虽然理论上,二甲醚可作为民用燃气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工业燃料替代汽、柴油,作为推进剂和溶剂用来生产自喷漆、彩带、发泡胶、杀虫剂及空气清新剂,作为制冷剂替代氟利昂,但实际上,国内对二甲醚应用领域的开发十分缓慢。目前,民用燃气领域消费的二甲醚,仍占二甲醚消费总量的90%以上。2007年,这一领域消耗的二甲醚约80万吨,加上1.8万吨车用和3.6万吨其他用途的二甲醚,全年消费总量不足90万吨,仅为产能的41%。由于二甲醚掺烧在液化石油气中的比例最高不能超过20%,否则会出现'火苗串动、燃烧困难、热值下降'等现象,因此,到2010年,即便我国液化石油气年消费量达到2500万吨,且全部掺烧了二甲醚,民用燃气领域消费的二甲醚也不过500万吨。加上二甲醚汽车及其他领域的需求,年消费量不会超过540万吨,仅相当于实际产量的60%,大量装置闲置难以避免。

  其三,传统燃气的压力。就热值而言,同等条件下,二甲醚热值为31450千焦/千克,不足液化石油气45760千焦/千克的70%。考虑到液化石油气不能燃尽的残液部分,二甲醚实际热值约为液化石油气的80%。这意味着,同等价格的二甲醚无法与液化石油气竞争。而与天然气相比,二甲醚又无管道长距离输送的便利;与焦炉煤气和城市混合燃气相比,二甲醚亦无'废气综合利用,获取政府补贴'的优势。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川气东输、陕京三线、中国-土库曼斯坦、中国-哈萨克斯坦二线等国内外天然气及其管道输送工程的建设和投运,2010年以后,我国天然气供需矛盾将大为缓解。随着数个千万吨炼油装置2010年前后的建成投产,以及国家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国内炼油产能和产量必然大幅增加,作为炼油副产品的石油液化气产量也将随之激增。加上煤层气、焦炉煤气、城市混合燃气供给量的不断增加,到2010年,我国民用燃气供需矛盾将得到根本好转。届时,配套设施、使用性能、用户接受程度均无明显优势的二甲醚,在民用燃气等各领域的推广将受到传统燃气的强有力竞争。

  其四,成本优势减弱。与石油液化气等传统民用燃气相比,二甲醚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低廉,但这一优势正在消失。随着国内外煤化工领域对煤炭需求的增加,同为石化资源的煤炭在原油涨价的引领下迅速涨价,继而推动甲醇成本和价格上扬。甲醇不仅是二甲醚的原料,还是甲醛、甲基叔丁基醚、醋酸等化工产品的原料。而这些产品近几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产能和产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对甲醇需求量将持续增加。经过近20年的试验和推广使用,甲醇汽油目前已被用户接受,随着成品油价格的上涨,消费量近两年以50万~100万吨/年的速度激增。而甲醇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又决定了2010年前后,国内甲醇供应略显偏紧的格局不会改变。在成本支撑和需求推动下,甲醇价格今后仍将上涨或高位运行。二甲醚企业不仅要面临与其他消费领域争夺甲醇的挑战,还将承受甲醇价格攀升带动二甲醚成本激增和产品价格受各方挤压难以同步上扬之苦。

  因此,业内专家建议,企业慎上项目,国家慎批项目。应把更多精力放到二甲醚应用领域的开发上,使二甲醚这一新兴而被业界一度看好的行业,得到规范、有序、持续、健康发展。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