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革命 任重道远

缓解中国的“水压力”一场水务领域的革命势在必行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PROCESS《流程工业》 发布时间:2010-07-06

2009年10月,“中国‘十二五’规划中需要考虑的关键水资源问题”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2009年12月28日,“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编制启动会暨地方科技需求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政府与专家的“先行”,倍受相关行业的关注与期待,在接下来的五年中,中国的“水”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不仅需要政策与资金的投入,更需要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支持与努力。

减排、水价、低碳……这些与环境相关的“年度词语”在2010年到来之后,似乎更有升温趋势。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资源缺乏以及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由此造成的水危机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根据国家水利部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将降低到1760m3,总缺水量将达到400亿~500亿m3,达到世界缺水警戒线。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的过度年,随着国家政策、资金对环境行业的支持,中国的水务市场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持续保持15%的年增长率。2010年,我国供水投资将达到2000亿元;同时,污水处理率将达到60%,预计用于污水处理的总投资将达到4000亿元;此外,山东、浙江、天津、大连等地海水淡化工程项目也将陆续开展。看来,为了缓解中国的“水压力”,国家已经下定决心,进行一场“水革命”。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供水结构中,80%来自地表水,约20%来自地下水;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现阶段,供水需求的增长与水资源短缺以及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的矛盾不断扩大。随着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过程的加快,我国水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其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水、农药、生活污水以及各种固、气体废弃物等,不少江河湖泊的水质逐年下降,工业发达地区水域污染尤为严重。全国以地下水源为主的城市,地下水几乎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北方许多城市由于超采严重,地下水的硬度、硝酸盐、氯化物的含量逐年上升以至超标。全国80%的水域、45%的地下水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源严重污染。

水工业市场发展现

状用水现状

从用水需求角度来看,我国农业需求最大约占65%,工业和生活用水分别占23%和12%。而从用水效率来看,我国整体用水率较低(与美国相当,但GDP 仅为美国的1/7),其中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平均为241m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的回用率约40%,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随着工业节水和中水回用的开展,城市供水中工业用水所占份额明显下降,生活用水比重则显著提高,从1998 年的38%上升到2005 年的48%,年均增长4.34%;同时生产用水从53%下降至43%,年均下降3.29%。

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始于1921年,据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1459座,处理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接近60%,但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长仍然比较缓慢,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40%的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正常,30%不能正常运行,30%处于闲置状态,总体污水处理能力低于设备设计能力。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都是延续了欧美国家近百年来的技术路线,在吸收、消化国外技术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技术特点,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与同时期国外技术水平还存在差距,效率低、能耗高、维修率高、自动化程度低是其主要问题,同时也影响了其在污水处理厂投标中的竞争力;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也是防止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水业投资的主体是城市政府,而城市政府在水业建设方面没有足够的融资渠道,资金缺口巨大,因此用于水污染治理的资金不足,加之水处理厂高昂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也是造成城市污水处理效率低,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另外,传统的水业企业在城市范围内形成相对垄断经营,在产业结构上却总体呈现规模不足,管理落后,市场化经验缺乏,其他资本类型的企业在行业经验或企业实力上缺乏,不能很好地适应水业投资巨大、利润微薄、投资时间较长的运营特点。

水业改革 略见成效

面对我国水工业市场的诸多问题,多年来,国家对环保事业投资力度不断增强,我国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了初步控制,水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部分地区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期,市场化是大势所趋,随着全球性环保要求和卫生标准的不断提升,为各类水业务相关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投资形式转变

中国加入WTO后,水务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家计委2002年3月4日公布的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中,原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和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首次被列为对外开放领域。作为投资密集型行业,国家鼓励非国有资金进入水务业,投资方式出现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筹措体制。除中央及地方财政和收取的污水处理费外,鼓励吸纳国际金融机构、外国政府、国际民间、国内民间等外部资金,BOT等投资形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至2005年,我国水务市场将需要10000亿元的资金,其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大约投入2000~3000亿元,其他均通过利用外资、贷款、市场融资等方式筹集解决,推进了水务行业的发展速度。

技术革新

“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给水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的关键技术和技术创新领域均取得重大进展;并研制开发了一大批节能高效污水处理关键技术设备与器材,实现了产业化生产与工程应用,水工业科学技术体系已初步形成。在水工业科技产业化的过程中,企业已经逐步成为水工业行业科技进步的主体。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科技工作的重心正在由科研院所向企业转移。水工业将以推进建立科技型的水工业集团,建立完善的水工业科技体系为核心,开展水处理关键技术装备的研究,切实推进水工业产业化。

“十一五”目标基本实现

“十一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规模超过3300 亿元。截止2009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基本达到60%,其中省会以上城市平均达到80%以上、地级市平均达到60%、县级市平均达到50%、县城平均达到30%。全国新建1000 座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基本达到10000 万m3/d。

到2010年,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将不低于95%,农业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 亿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5~0.5;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

再生水方面,到2010 年,北方缺水城市的再生水直接利用率达到城市污水排放量的10%~15%,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10%;“十一五”期间,我国再生水日利用能力提高至680万t,其中2009年再生水日利用能力100万t,COD削减能力为60万t。

水价改革

2009年10月,我国不含水资源费的全国平均水价为2.37元/吨,其中自来水价为1.69元/吨,污水处理价为0.66元/吨,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都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伴随着多年来水价改革的推进,中国正在建立以节约用水为核心的合理水价形成机制。水价改革作为水务产业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和发动机,对拓宽水务市场融资渠道及改革现行供排水管理体制至关重要。2009年,中国水价改革的全面实施引起了各界重视,随着各地供水和污水处理费的不断提高,万亿的水务投资市场似乎依稀可见,水价调整将为投资水务产业获得合理的回报提供经济和法律保障。与此同时,水价的上涨,也鼓励了非国有资金进入水务市场的积极性,为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包括水源、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其回用等各个环节都蕴藏着巨大商机。

“十二五”水专项 任重道远

国家“十二五”水专项措施

2009年12月28日,在北京西台饭店举行的“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编制启动会暨地方科技需求座谈会”上,环保部以及各位专家总结了“十一五”取得的经验教训,总结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水专项管理办公室主任、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水专项将加大关键环境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区扩大到流域;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吴晓青强调,“‘十二五’实施计划将衔接‘十一五’计划,按照‘控源减排、减负修复、综合调控’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在‘三河、三湖、一江、一库’等重点流域开展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河流和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等研究与示范,重点突破面源污染和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水土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将水污染防治综合管理和控制技术体系大规模应用于重点流域和地区”。

吴晓青还表示,“水专项将吸收企业管理和技术专家进入专项总体专家组,参与专项的‘顶层设计’;选择具有市场推广前景或影响企业污染达标排放的关键技术,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企业前牵头承担课题比例,推动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一批具有将强资助创新能力的大型环保科技性企业,为推动环保产业化发展成为我国新型战略性支柱产业提供科技支持”。

“十二五”水专项工作重点

“水专项”正处在一个重要过渡阶段,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表示,“‘十二五’总体战略将从‘十一五’的‘控源减排’向‘减负修复’过度”。技术产业化与强调企业管理和技术的介入,也正是我们环境事业全面走向实践的有力保障。

从“控源减排”来说,要达到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的深度治理。目前,工业企业处于基本达标状态,深度和稳定性都不够,“十二五”期间要使其达到在达标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区域总量控制的要求深化治理。“十二五”期间投入的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约3000~5000万t。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要加强运营的监管,包括污水处理厂负荷率的提升,污水收集管网的完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运行,再生水的利用。对于非点源来讲,重点是畜禽养殖企业的废物综合利用;另外,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国家有一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这笔资金可用于解决农村综合环境治理。

在污染物防治方面,第一是与工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产业政策;第二是与排放标准相结合的环境准入制度(目前,很多行业的排放标准都在修订,修订后能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支持作用);第三是强制性与鼓励性相结合的清洁生产审计。我国出台的《清洁生产促进法》是鼓励性质的,但是对一些重点流域的某些特殊行业可以做强制性的清洁生产审计,这也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降低源头的污染负荷。

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综合治理(包括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区域截污等,在排放达标和总量控制的基础上,使水质进一步得到改善);将水质监控和污染源监控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十二五”规划的一个关键。

小结

随着中国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环境治理与发达国家相比会有更多的挑战和困难,面临挑战、解决困难,是中国水务行业的必经之路。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注定最终会造就出实战经验丰富的精英团队。

建立与发达国家水务企业的沟通渠道,借鉴其优良技术和丰富经验,借助我国水工业市场和政策优势,迅速成长、发展壮大,最终让中国水务走向世界,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与水行业息息相关的人共同努力。作为工业媒体中的领军企业,我们正是要搭建一个国际化展示平台,将国际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传播给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企业,同时将中国水务行业的发展状况展示出来,最终引导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水专项简介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该项目投资总预算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将历时12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中国不断恶化的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和改善中国的整体水环境。水专项是由环境保护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组织实施。这个项目是自建国以来投资最大的水污染治理科技项目,从2009年2月19日启动。

专访宛西制药菫事长孙耀志.flv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