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治水:半个世纪的城市传奇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PS水处理 发布时间:2010-12-28

1961年4月,绍兴城西,一个名叫西郭自来水厂的地方开始产出了它的第一滴水。也许当时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开始。

数千年以降,身处水乡绍兴的居民,其饮用水一直依靠水井打水或收集屋顶雨水。日供水能力为6000吨的西郭水厂,当时看来似乎显得有点不合时宜,所以它被冷落了。

在整整50年之后,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再也离不开自来水。从青甸湖边两只简陋的滤池开始,绍兴城市自来水第一条进城管线由西向东埋下,并不断延伸,直至虞绍平原的角角落落。

在时隔第一座社会化自来水厂建成22年后的1983年,在市区大江桥至城北桥,这截472米的地下,绍兴铺设了第一条排污管线。次年,呈系统布局的绍兴污水管网首次启动。

自西郭水厂诞生后的这50年间,绍兴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浪潮、工业革命广泛地发生在绍兴。剧烈的变革,让很多过去的东西消失不见,而新生的力量在绍兴涌流奔驰。

从西郭的第一滴水,到大江桥与城北桥那截472米的排污管线,再到今天绍兴城所有的自来水和污水都在预先设计的管线中穿行,那些按照既定轨道运送的水的往来之旅,呈现的不仅是绍兴城市水业现代化之网的编织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它也见证了这座沿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现代治水传奇。

一座城市的供排水系统新生

已经很难想象,一个城市如果只有一座日供应能力6000吨的水厂它将怎样运行。今天,在绍兴,一家大规模企业每天的用水量就在上万吨。而在1961年,西郭水厂建成之初,每天售水量仅为300吨。

西郭水厂设立的初衷是避免通过水的污染带来传染病,而在革命高于一切的年代,它仅是一点现代化的星火。一直要到“文革”结束、中国改革大潮初起,绍兴的自来水供应才真正进入了规模化阶段。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1995年之前,绍兴自来水的供应经历了一个居委会一只龙头、一个楼道一只龙头,到5户人家共用一只龙头,再到一户一表的变化。在此期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原来的单位宿舍逐渐取消,白马畈、花园畈等新的物业小区次第出现。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自来水供应的规模化。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绍兴城市供水进入持续的扩能、扩面时期。在原有6000吨的基础上,绍兴相继实施了西郭水厂扩建、取水口西延、南门水厂等重大供水工程。至1994年6月,绍兴市区供水能力已达到23万吨/日,供水范围基本覆盖老市区、城南新区、城东开发区等在内的市区建成区。

也是在这一时期,素有水乡之称的绍兴开始“喊渴”,1988年甚至出现了取水口无法吸水的尴尬情形。每到夏季枯水期,自来水厂经常面临断炊之虞,为此只能向萧山买水。

绍兴用水需求量的激增,既是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水提出的诉求,也与印染企业密集、河道被污染不无关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绍兴酝酿寻找新的水源。

1995年10月13日,绍兴市委常委会作出了全民动员建设小舜江供水工程的重大历史性决定。1997年12月8日,备受瞩目的小舜江区域供水工程全面开工。2001年1月,小舜江供水工程建成投运。

即使在十年之后的今天回望,小舜江工程依然在时间的河流中熠熠生辉。它彻底改变了绍兴城的供水结构,甘泉泽被了广阔的虞绍平原上百万人,它的重大意义犹如绍兴版的“三峡工程”。一座水库,成为一座城市的骄傲。

就在小舜江工程建成的几个月后,2001年6月,绍兴第一个具有全流程处理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一期30万吨污水处理工程也建成。排水、污水处理工程几乎与供水工程齐头并进。(这一切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市委、市政府对日益突出的污水问题的敏锐嗅觉)。1984年11月,绍兴筹建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工程规模为25公里排污管线,6座排污泵站,设计能力为日排污5万吨。管线由南向北铺设,主要作用是将城区的污水收集输送到绍兴北部曹娥江口,经杭州湾排入东海。该工程前后经历8年,至1991年正式投运。此后,绍兴又相继建成了二期18万吨/日工程,使市区排污总能力达23万吨/日。

基于排水管网已具备的搜集能力,1998年,绍兴市、县决定在绍兴县滨海联合兴建污水处理厂,并最终在2001年形成了排水、污水处理的完整链条。

水业治理的“绍兴道路”

2000年12月,绍兴市水务集团成立。这个新生的机构整合了原分割在各单位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功能,实现了从源头到龙头、从供水到排水的全循环,以构筑绍兴城市水业“供排水一体化,服务区域化,城乡一体化”的大格局,这在全省水业治理中率先获得了体制先发优势。

水务集团的成立,在绍兴50年城市水业的发展史上是又一个标志性的关键节点。斯时,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洋水务”扬长而入中国,民资也开始进入到市政领域。在新的体制性变革的关键时刻,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水务市场化跃进,绍兴选择的是国资模式。

后来,绍兴的成功运行经验和“洋水务”在中国出现的水土不服等事实思辨地证明,中国的城市水业治理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绍兴道路”。在水务集团诞生的这10年间,绍兴城市水业由大转强,为这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环境保护等获得了重要的“水业砝码”。

小舜江工程启动之时,其规划年限为10年。但到了2004年,小舜江所需供水就已达45万吨,超过了原有40万吨的设计承载能力。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计划。在小舜江工程建成之后的3年间,无数大事在绍兴发生了,袍江工业区、滨海工业区……这些昔日的村庄、海涂,演变成了城市的新版图,导致了用水量的急剧上升。

为此,2004年8月,在会稽山脚的一块空地上,小舜江二期工程打下了第一根桩。至2006年6月,日供水能力为40万吨的小舜江二期工程竣工,这座城市再添一条“血脉”。

继小舜江二期工程之后,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又相继开工。污水处理二三期扩建工程、市区农村供水工程、农村供水城市化模式推广工程、市区清水截污工程、排水第三通道工程、开发区排污管网工程等供排水重点工程,这些工程全面构建起了绍兴中心城市供排水安全运行新体系。

在绍兴城市水业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建成的这几年间,中国也走到了民生、环保等问题引起官方前所未有高度重视的新的历史性时期。在此期间,市委书记张金如、市长钱建民多次来到水务集团,要求加快农村供水改造,提高污水治理水平,进一步增强水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度。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重大工程,小舜江惠及了最为广泛的人群,而因为对水环境的杰出治理,绍兴获得了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

绍兴城市水业获得的竞争力,不仅表现在整个社会系统中,也同样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目前,绍兴自来水的浊度已达0.1度以下,远远低于1度的国家标准,水质已达直饮水标准。而作为衡量水务现代化重要指标之一的供水漏损率,绍兴已达到了5%以下,超过了5~7%的国际先进水平标准。

“作为一个公益性企业,我们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目标是实现政府、用户、社会三方的满意。”水务集团负责人表示,城市水业如今已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器官,其平安不仅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活,甚至关涉一个区域的社会稳定。而事实上,在其他地方发生全城停水此类悲剧性事件的时分,得益于政府的提前决策,因为水务集团的社会责任感,使这座城市的居民在最近10多年里,一直无用水之虞。

上述负责人同时表示,针对绍兴只有一个水厂一张水网的现状,目前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始启动曹娥江应急备用水厂建设,总规模为60万吨的备用水厂明年将完成一期20万吨的建设。

目前,一个新的水务版图正在展开:着力构建“二源二厂”安全供水新格局;加紧完成污水处理提标、污泥处理提量、污泥处置提升“三提”系列工程,着手启动污水处理钱塘江工程,全面提升污水安全处理新体系;全面参与滨海新城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开创水务跨区域合作营运新局面。

50年弹指一挥间,同样的水,因为不同的时代和城市版图,其在地理上的穿越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而这座从数千年前就将自己的命运和水维系在一起的城市,在今天所能清晰地看见的是水以及自己的美好未来。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