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让环保纳入企业生产成本

文章来源:谷腾环保网 发布时间:2011-02-28

宽敞明亮的厂房、集中有序的生产、统一规范的治污……曾经的污染重灾区变成现代化的电镀生产基地。在省、市、县环保部门和当地政府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艰苦整治,位于惠州市博罗县的龙溪电镀基地如期建成。按照“关闭一批、提升一批、入园一批”的要求,截至去年底,辖区内原有的110家电镀企业,81家限期治理、18家搬迁入园、11家吊销排污许可证,日削减电镀废水排放量4100多吨,在有效控制污染的同时解决了当地电镀产业发展的出路问题。

这样的铁腕治污并非孤例。按照省委书记汪洋“环保部门要能做"恶人"”的要求,近年来,广东省各级环保部门加强环境执法,以环保优化经济增长,积极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共立案处理违法企业52463家,限期治理或整改42037家,关停14793家,罚没金额10.3亿元,有效地遏制了以违法排污、污染环境和牺牲公众利益转嫁生产成本、维持落后生产能力的现象。

信用公开,让环保监管市场化

“这一次,"黑名单"中没有我们了!”望着企业环保信用榜,番禺梅山—马利酵母有限公司负责人如释重负。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整治,公司从“红牌”企业变为“绿牌”企业。通过清洁生产的实施,公司不仅减少了污染的排放,还节约了生产用水、用电成本,新增了不少经济效益。

2010年5月28日,省环保厅公布上年全省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结果。264家参评企业中,共有200家绿牌企业、39家黄牌企业、25家红牌企业。25家红牌企业还被列纳入当年省环保厅、省监察厅联合挂牌督办企业名单。

自2008年起,省环保厅对全省重点污染源企业环保信用进行评级,绿牌为环保诚信企业,黄牌为环保警示企业,红牌为环保严管企业。评价体系包括12项指标,全部合格的为环保诚信企业,即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理处置,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没有经查实的、未完成整改任务的环境污染信访投诉案件;其中有一项不合格,则不得评为环保诚信企业。

评价结果除向社会公布外,还同时抄送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利用经济手段,推进绿色信贷,防范信贷风险。根据企业环境信用结果,金融部门在信贷时会有所考虑。

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厅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办法》,对获得绿牌的环保诚信企业,环保部门将在环境管理中采取倾斜政策,包括:优先推荐参加“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称号评定;开展清洁生产或技术改造申请环保专项资金补助时,优先安排;连续三年获得绿牌的环保诚信企业,需要出具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意见或环境保护守法证明的,免除现场核查环节,并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

对黄牌企业和红牌企业,各级环保部门将加大现场监测频次和巡查力度,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切实提高治污水平。

“企业环境信用管理已成为我们环境监管工作中的有效手段。在现有法制体系下,一些企业不怕罚款,怕曝光。”省环境监察分局副局长陈文韬认为,“因为环境不诚信的企业,其融资、上市将受到影响。”

严格执法,让环保成本内部化

去年10月21日,来自东莞市洪梅镇的打工者王某,从东莞市环保局执法人员手中领取了8万元的奖金。

2007年10月1日,《东莞市奖励举报违法排放工业废水行为暂行办法》实施。3年多来,先后有78批共93人获得了174.07万元的奖励。为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近日,东莞市政府正式颁布该办法,进一步推广有奖举报工作。

除东莞外,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地也开展了群众有奖举报工作。“全省现有污染源约60.2万个,环境执法人员却不到2300名,有奖举报成为环境执法的"第三只眼"。”陈文韬说。

为进一步提高环境执法效果,各级环保部门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控,通过24小时监控,编织环境监控的天网。目前,省级和21个地级以上市均建成了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监控平台),全省387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均已实行在线监测,逐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环境监控网络,对企业排污行为进行严格监控。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