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乙烯发展形势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2-03-19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近20年乙烯产量趋于零,90%以上的石油化工产品依靠进口.上世纪60年代初期,党和国家为了填补我国当时尚属空白的石化工业,赶上世界石化工业发展的步伐,决定从西方引进大型石化联合装置,以带动和促进我国石油化工的起步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近20年乙烯产量趋于零,90%以上的石油化工产品依靠进口。上世纪60年代初期,党和国家为了填补我国当时尚属空白的石化工业,赶上世界石化工业发展的步伐,决定从西方引进大型石化联合装置,以带动和促进我国石油化工的起步和发展。

1962年,兰州石化公司5000吨/年乙烯装置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乙烯工业的诞生。其后,高桥石化公司乙烯装置于1964年投产。这些装置规模小、物耗能耗高、产品质量差、污染严重、工艺技术水平落后。1965年8月,我国第一套以原油为原料的砂子炉制乙烯装置及其高压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丙纶、腈纶等主要装置在兰州石化陆续动工,形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这标志着新中国石油化工一个时代的开始。

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乙烯工业起步阶段,到了70-80年代时稍具规模。随着我国原油资源和炼油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力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在燕山、上海等各地建立了不同规模的乙烯装置。1984年,我国乙烯生产已经达到72.8万吨。

1983年中国石化总公司正式成立。为了用好当时仅有的1亿吨原油,淘汰小型乙烯装置,改扩建大型装置,我国采用了S&W和鲁姆斯的先进专利技术,使乙烯工艺技术迈进一大步,缩小了与世界主要乙烯生产国家的差距。

1998年到现在,我国的乙烯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从生产技术、装置规模和单套装置产能上看都有很大发展。尤其是进入“十一五” 之后,乙烯的产量开始跨越式发展。从2008年突破1000万吨到2011年突破1500万吨,只用了3年的时间。我国乙烯工业先后通过改扩建与新建相结合、独资与合资相结合,生产能力迅速增加、装置规模快速扩大。

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乙烯生产企业23家,生产装置27套,装置平均规模已由2005年的39.5万吨提高到58.1万吨,高于世界52万吨的平均规模。全国乙烯产能已由2005年的785.9万吨猛增至2011年的1569.5万吨,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