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胥树:环境服务业要消除障碍,建立新机制

作者:中国环境报 发布时间:2014-04-10
“由于受现有部门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束缚,以及环境执法不严、信息不透明等因素影响,环境服务仍然非常弱小。”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巡视员胥树凡日前在出席第七届环境产业大会时表示,“要针对现有体制机制中阻碍环境服务发展的问题,消除障碍,建立新的机制。”

“由于受现有部门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束缚,以及环境执法不严、信息不透明等因素影响,环境服务仍然非常弱小。”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巡视员胥树凡日前在出席第七届环境产业大会时表示,“要针对现有体制机制中阻碍环境服务发展的问题,消除障碍,建立新的机制。”

他同时透露,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进一步推动相关试点,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在环境服务的内容、模式、绩效评估、质量控制、信息公开等领域进行创新,总结经验,不断扩大服务市场,提升服务质量。

 

环境服务为何如此受青睐?

引领技术产品和资本市场,丰富环保产业内容

“环保产业市场由技术产品、技术服务以及金融资本三大市场构成。”胥树凡对环保产业的内在构成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三大市场缺一不可。其中,环境服务市场是其中具有龙头作用的部分。

他解释说,服务市场为技术产品市场提供了真正的推动力,因为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技术才能得到根本的进步,也才有助于建立多元化的环境融资格局。“这三个部分相辅相成,环保产业要具备了这些内容,才是完善的市场体系。”

胥树凡说,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高质量服务的要求,会拉动环保技术的优化和提升,推动环境金融服务业,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从总体上促进环保技术设备制造业和融资的发展。”

环境服务业的意义不仅限于此。在我国环境管理由总量控制向质量控制转型的过程中,环境服务业的发展为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找到了有效的途径。他在一次调研中了解到,四川省就将某次运动赛事场地中水面的水质控制、管理、维护的工作,交给了专业企业。“政府部门可以随时抽查,没有兑现合同中的水质承诺,就可以追究企业的责任或是进行处罚。”

胥树凡说,对于很多公共环境服务如城市生活污水和污泥、生活垃圾处理,城市公园、湖泊、河道水面,各类自然保护区等公共区域的环境管理养护,地方政府可以考虑通过购买专业化、社会化的环境服务。“优质优价、按质论价,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也能更好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社会职责。”

在他看来,除了环境污染治理服务、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服务,还有很多环保工作领域可以引入市场机制,交给企业去做。

“包括污染源、环境质量、环评验收、环境治理绩效评估等在内的环境监测服务,环境咨询、规划服务,环境工程监理服务,生态环境修复及绩效评估服务,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服务等。”胥树凡说,环境服务业大大丰富和扩大了环保产业的内容和疆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市场。

 

环境监测有望率先成亮点

地方政府把购买监测数据服务列入财政预算,并招标第三方企业对监测服务进行监督

在国外的通讯行业,手机等产品生产不再是中心,而成为运营商提供服务的工具。“在环保产业,从单纯的产品生产向产品生产和综合服务相结合发展,也是重要趋势。”胥树凡这样认为。

而一些企业的实践似乎已经印证了这样的观点。据悉,原先只生产监测仪器的河北先河环保,已经将业务扩展至提供监测服务。“他们利用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手段,为山东提供全省大气、水质量监测和技术管理服务。”胥树凡说。

他在对当地的调研中了解到,先河环保负责当地水和大气的监测运营网络管理,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数据,用自己的设备来更新;而地方政府则把购买监测数据服务列入财政预算,“化身”服务购买者;而为了保证数据的公正性、真实性、科学性,山东省还招标第三方服务公司对监测服务本身进行监督。

“地方政府、企业成为环境服务的甲方乙方,之间是合同关系而非利益关系,不仅提高了服务质量,还降低了成本。这种探索是有意义的。”胥树凡说,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的第三方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全面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减少了管理环节,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显著提高了环境监督管理水平。

而作为环境监测服务购买者的山东并不“孤单”,四川等地也在进行着相关探索。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履行环境监督管理必须的污染源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前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在软硬件方面压力很大。现在列为政府购买的环境技术服务,交给更具上述条件的企业去做。这已经不是环保产业界人士的“空谈”,正在一些地方正在变为现实。

而记者了解到,环境监测引入社会化服务也已经成为环境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被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稳步加以推进。

 

环境服务业弱小的根源在机制

宏观政策向好,未来空间潜力巨大

根据第四次全国环保产业调查的初步统计,2011年,我国环境服务业规模为1706亿元,年增长率超过30%。但在胥树凡看来,环境服务业才刚刚起步,服务体系、服务模式还非常不完善,未来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

“我国环境服务业目前还不能为环境管理向质量改善转型提供足够强大的支撑。”胥树凡评价说。而他将这一现状的原因归咎于“体制机制的制约”。他说,环境服务业发展受到现有部门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束缚,以及环境执法不严、信息不透明、市场竞争不充分的影响,巨大的市场潜力没有转化成为现实的需求市场。“市场化水平低下,缺乏充分的竞争,极大制约了环境服务业的发展。”

而自去年以来,宏观政策的变化已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创造了“绝佳机会”。胥树凡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要素,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推进环境保护费改税,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谁污染谁破坏谁付费原则、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这些为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扫清了障碍,准备了条件。

在会上,胥树凡透露,相关政府部门正在酝酿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其中有不少推进环境服务业、环保产业发展的内容。“企业今后不能仅仅生产产品,而是要把产品当做服务的工具,提供社会服务的工具。”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