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优化创新推进“能效倍增”

发布时间:2014-08-26
西北油田积极落实绿色低碳战略,以“三大优化”、“两大创新”扎实推进能效倍增,能耗指标连续多年名列上游板块前茅。

西北油田积极落实绿色低碳战略,以“三大优化”、“两大创新”扎实推进能效倍增,能耗指标连续多年名列上游板块前茅

从新疆轮台县出发,沿着曲折的公路行驶80多公里,透过戈壁滩向远处眺望,只见一盏巨大的“天灯”,耸立在原油储罐群里。在油田工作的员工们和附近的居民都知道,这儿就是塔河采油一厂一号联合站。

燃烧了16年的“火炬”,已经成为了这里的“地标”。而在2014年,塔河油田这样的“地标”不见了。

“灭火炬工程”,是西北油田“能效倍增”计划的重点项目。近两年,西北油田积极落实绿色低碳战略,以大力推进资源优化、装置优化、技改优化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能耗指标连续多年控制在集团公司指标范围之内,并名列上游板块前茅。

“三大优化”,省下的就是赚到的

以往由于受设备和技术的限制,西北油田联合站和天然气处理站共同产生的尾气,一直不能完全回收,每天3万方尾气只能通过火炬进行燃烧放空,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

2013年底,西北油田把“灭火炬工程”列为“能效倍增”计划的重点项目,历时4个月建成投运一号联号站放空气回收系统,燃烧了多年的火炬终于成为了油田的历史。放空气回收系统投运后,每天可回收天然气3万方,年创效超过1000万元。

省下的就是赚来的。西北油田通过资源优化、装置优化和技改优化推进“能效倍增”计划。在沙3、巴楚、桥古、跃进等偏远区块进行资源回收,年回收天然气6000万方。今年新投运的瑞祥30兆瓦发电机组,将天然气发电单耗从每方2.3度提高到2.9度,年节气2200万方。对油田三个轻烃站进行技术改造,提高C3+收率,年回收放空天然气7000万方,增产轻烃9000多吨,增产液化气24000吨。

技术创新,开拓能效新领域

今年6月中旬,中石化安全设备检查组在塔河油田余热利用项目现场听取介绍后,检查组负责人为余热利用技术点“赞”:这可是一举两得,甚至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值得在各油田推广。

在推进“能效倍增”计划过程中,西北油田不仅注重传统领域的能约节约,还通过技术创新,开拓了能效倍增的新领域。

今年4月,西北油田引进余热利用技术,在塔河采油一厂、联合基地片区建成了天然气发电机组余热利用项目。项目投运后,替代了该片区的8台生产用加热炉,日节气2.75万方,年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减少设备维护费用100万元。

负责余热利用项目运行管理的张卫东介绍说:“该项目的生活、采暖系统冬季投用后,可替代周边14台加热炉,日节气4万方,年创效1464万元。余热加热温度比加热炉要高10~15度,采油厂每天可增收轻油1吨,轻烃2吨,液化气2~3吨,效益十分可观。”

西北油田引进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偏远单井AT22井建成了光热----光电一体化太能阳项目,井场上的原油加热炉“下岗”了,租用的120千瓦天然气发电机也退出了运行。新技术使新型原油加热器传热效率比常规换热器提高20%以上,清洗周期延长1倍以上。该项目年减少天然气消耗11万方,年节能163吨标煤,降本50余万元。

管理创新,推进能源环境管理一体化

随着“能效倍增”计划扎实推进,西北油田积极筹建能源管理中心,正在加快建设能源计划、运行、优化、统计、评价分析五大模块,建立覆盖能源利用全过程的能源管理体系。目前正在分阶段完成油田五大重点生产系统的能效监督,并建立了相关能耗标准,已形成每年4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西北油田把“能效倍增”计划与“碧水蓝天”行动紧密融合,大力推行能源环境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瑞祥电厂、跃参区块1.2万千瓦发电站、偏远单井伴生气放空回收等项目中,尝试采用BOT(建设—运营—转移)形式,探索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能源环境管理的新模式,利用外部资金和技术服务油田建设。在实现优化用工的同时,降低了投资风险和技术风险。截至目前,该油田已开展合同能源管理4项,减少投资4.01亿元,优化用工144人;开展合同环境管理两项,减少投资1800万元,优化用工25人。

优化创新推进“能效倍增”,有甜头更有干头。西北油田正在加快以管理节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合同能源管理六大类措施为主线,对“能效倍增”计划进行再细化,计划投资9.2亿元,实施57个“能效倍增”项目,年节约标准煤29.1万吨,为集团公司推进绿色低碳战略探索新方法、积累好经验。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