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时代,化企嬗变中图优图强

作者:胡惠雯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发布时间:2014-12-05
今年全行业的质量工作已经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其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中国化工报记者在2014年度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质量兴业”活动总结大会上了解到的。

在石化行业企业面临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强等诸多挑战的情况下,质量工作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内在需求。

今年全行业的质量工作已经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其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中国化工报记者在2014年度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质量兴业”活动总结大会上了解到的。那么,质量工作在整个行业内具有怎样的意义?当前的质量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提升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中国化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质量工作迈上新高度

今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三个转变”重要论述。9月15日,李克强在首届中国质量大会上提出“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的新要求,把质量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高质量已经成为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质量工作已经从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侧面,转变为战略高度,即现在已经进入全质量时代。”不久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这样形容质量工作的重要性。

12月2日,山东海化股份公司溴素厂非优级品溴素脱氯处理技术改造一次试车成功,所产溴素全部达到优级品标准,优级品出厂合格率100%,并解决了国内同行业溴素难以再脱氯的工艺难题,且该技术在国内尚属首创。图为操作人员正在查看二次脱氯后溴素外观质量。(张勤业 摄)

据了解,近几年化工行业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绩效模式、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在企业的中得到广泛应用,产品的实物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一批行业质量标杆及知名品牌已达到国际先进标准。

在行政管理方面,有关部门对质量工作的监管也进行了改革,使得监管工作更加严格规范。据中国化工报记者了解,去年上海市中心城区已经实行了“四合一”改革,即将原有的工商行政管理分局、质量技术监督分局、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和区物价局整合为中心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打破市场监管“九龙治水”的格局,破解分段管理带来的监管真空与盲点。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向记者透露:“预计明年上海市其他地区也将完成这一整合,而在行政体系的改革中、在行政许可的变更中、在检验监测机构的整合中,质量始终是永恒的主题,以后的质量工作也将更加具体化,并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当中去。”

图为二○一四年度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质量兴业”活动总结大会颁奖现场。 (本报记者 张育 摄)

但由于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强等多重挑战,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整个化工行业的突出问题,而且低层次产品的恶性竞争依然存在,市场内也缺乏高端产品。同时,假冒伪劣产品阻碍了公平竞争和行业的健康发展,打假将成为常态,使得产品质量和档次都迫切需要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此外,目前全行业的质量工作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些企业对质量工作认识不足,质量管理一成不变、缺乏创新,对于相关工作的开展也缺乏交流。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邓小军表示,一些企业还缺乏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需要增强质量管理先进方法的培训、交流等。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环保质监部部长郝爱武也表示,尽管质量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企业、地方政府都为此付出了努力,但由于质量管控极其复杂,目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善,还需要兄弟企业之间加强交流、互通有无。

明确质量责任成为要务

今年1~9月份,国内石化行业进出口总额达5133亿美元,规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然而廉价、质量问题以及侵权等词语始终伴随着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不强。有关专家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生产能力的配置阶段,即以低成本获得制造能力;第二是生产设备和技能配置阶段,通过改进制造设施和人员技能来提升制造能力;第三是创新能力的体现,即进入以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阶段;第四是质量品牌优势的配置阶段,是通过综合优势的积淀和技术文化的软实力在消费者的心中实现品牌的增值。我国的质量工作正在向第三和第四阶段迈进,而质量提升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将质量建设放到战略高度。

为加强企业质量管理,提高优等品率,山西丰喜华瑞煤化工有限公司员工通过检测尿素中的微量元素,为生产系统提供改进产品质量的一手数据。图为公司员工正在对尿素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 (闫俊荣 摄)

质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企业诚信、实物质量、服务体系、企业管理、品牌建设等,而要开展这些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对质量工作的认识,强化责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安全副总监、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总经理宋立崧说:“质量工作是一个大主题,涵盖了诸多方面的内容,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可以往质量上靠。因此,目前的质量工作还需要落到实处,需要从专业角度加以指导并明确质量管理工作及质量部门的定位。”

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浙江石油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部分客户选用油品不当会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客户有可能会对油品质量产生疑问,甚至会引发质量投诉。如果一线员工和基层管理人员欠缺油品质量知识、应用知识和风险意识,对客户的质量投诉不重视,就会降低客户对我们产品的信任度。”为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浙江石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在各种场合强调质量的重要性;二是教育员工从诚信经营角度理解质量管理;三是定期收集质量事件案例,进行风险分析,向员工传递质量风险意识;四是采用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累积质量管理经验。

为保证生产各环节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在注重日常运行监控的同时,不断优化工艺和工序,确保产品质量。图为四川天华员工正在清洗工业废水处理池MBR膜组件,以保证有机废水达标排放。 (黄贵春 摄)

除企业自身外,相关的行业协会、地方协会也应当在质量工作体系建设方面发挥相应的职能。一方面,他们有责任督促企业提升质量管理工作,并给予企业指导性的建议;另一方面,应搭建经验交流的平台,组织先进方法的培训。郝爱武认为:“目前确实有个别不负责的协会,只收取会费却没有实质性地开展质量工作与相关活动。此外,由于质量管理较为个性化,每家企业的做法都不同,所以质量领跑等活动的标准如何制定也是我们未来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介绍说:“为强化质量管理,我们已经选择氮肥、磷肥等重点支农产品,与相关专业协会合作,组织制定了以产品执行标准、功能性能、质量等级、标识标志等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自我声明规范,引导企业通过自我声明承诺质量责任。此外,聚氨酯、工业清洗、膜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也正在采取发出行业自律倡议书、实施企业资质管理、向社会公布登记备案企业及产品名单等多种形式,强化企业质量诚信意识,树立协会的良好形象。”

创新为动力,标准为保障

市场需求放缓,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的行业现状对抓好质量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依靠创新驱动实物质量的提升与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提升质量管理的根本途径。

创新驱动质量工作上水平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并形成长效机制的工作。安徽中意胶带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输送带、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的企业,自2004年起调整发展战略,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进人才,实施创新的质量品牌战略,公司因此先后获得安徽省质量奖等多项荣誉。该公司的做法是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增加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2013年该公司的研发费用支出达3000多万元;建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提供创新实践基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利益和风险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这些都成为公司持续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业内人士认为,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行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为行业的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如在已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行实地核查、进一步更新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环保产品认证、节能产品认证等认证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动态评价机制,更符合当前市场的要求。

记者了解到,化工行业相关标委会已经相继承担了3个ISO技术委员会和1个工作组国际秘书处工作,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他们主导或参与制修订的国际标准为62项,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外先进标准为5项。这意味着行业相关标准已与国际进一步接轨,要求也更加严格。目前化工行业标准已达5901项。其中,国标3031项、行标2870项;强制性标准769项、推荐性标准5127、指导性标准5项,涵盖了化肥、农药等20多个行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目前这些标准还在进一步的修订当中。

企业内实施动态化的质量标准更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从而增强竞争力。中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创新性的依照顾客导向选择不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经过充分的体系策划,拟订出一个面向主要目标客户、多标准融合的体系方案。比如面向工况及广大消费者,选择ISO9001标准;面向军方顾客,其重庆、北京、天津分公司选择执行GJB体系;面向汽车用户,选择ISO/TS16949标准,在ISO900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汽车行业的特殊要求;面向航空航天用户,选择AS9100标准。

打造个性化质量管理体系

记者了解到,一些化工企业进行了质量工作的改革,通过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打造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质量竞争新优势,走出一条条个性化的质量管理之路。记者在梳理2014年质量标杆典型经验后发现,不少质量标杆企业都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产品质量上下了功夫,创新技术、建立技术标准体系;二是从管理方面着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开展质量管理(QC)小组等活动;三是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用户体验。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一平稳四优化”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获得业内人士的肯定。公司首先平稳装置操作,细分流程后建立职责清晰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建立HSE绩效档案,在生产现场做到信息实时公开、巡检实时到位、监控实时分析;优化原料结构,推行“分子管理”,统筹碳一到碳五资源利用路线,乙烯高附加值产品回收率达到61.8%;优化装置运行,推广分布式控制系统等先进控制系统,实现原料直供和低温位热联合利用,2013年炼油综合能耗仅为44.64千克标油/吨;优化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产品集中。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则是通过推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对标检查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在施工现场共有28个分项检查内容。建立健全各级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程序和制度,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为主要专业管理内容,融入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及风险控制内容,按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要求转化为表格、分数值等具体控制评价目标,设计项目管理制度框架,完善项目管理规程、施工组织设计,使之便于操作和应用。

企业的品牌建设也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消费者比以往更加重视产品的美誉度和相关服务。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张强告诉记者,为推动企业品牌培育工作,金正大规划梳理集团品牌,准确定位,确立各品牌发展的战略方向,为各品牌未来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据了解,自今年2月工信部下发了关于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金正大成立了品牌培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职能,结合实际情况重新编制《品牌管理控制程序》、《品牌产品设计开发控制程序》等规范性文件,通过公司网站等载体积极宣传;开展品牌教育培训,与国内外院校合作定向培养人才,组织品牌培育成功经验交流;同时以产品技术创新推动品牌的发展。

相关评论

开启“全质量”模式

不管人们对企业竞争力有着怎样的诠释,但说到底其实就是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而在消费者看来,“物美价廉”的产品才是好产品,这里所说的“物美”,指的就是产品质量好。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化工行业同全国工业企业一样,通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ISO质量认证、六西格玛管理等各种“运动式”的质量管理活动,企业的质量意识和产品质量得到普遍提高也是事实。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些由政府主导的“形式大于内容”的质量管理活动好比阵风,刮过之后也就散了。因为在那个年代,产品相对短缺,东西不愁卖,企业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多是说说而已,并不太上心。

而真正让企业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命”的,一定不是政府而是市场。这些年来,随着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产品的极大丰富和产能的全面过剩,消费者对化工产品的选择性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挑剔”。然而一些化工企业面对变化了的市场行情和不断下滑的经营业绩,不是从“物美”方面找原因,而是怪罪于企业规模偏小、主营业务单一、竞争对手强大等等。于是,一些企业盲目扩张产能、跨界多元发展,其结果企业体量虽然上去了,但由于缺乏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叫得响的品牌,企业犹如一幢幢根基不牢的大厦,有的已轰然倒下,有的存在坍塌的风险。

正是鉴于行业这种现象,在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下,石化行业的“质量兴业”活动自2010年开展的五年以来,许多化工企业抓质量变得更“上心”了,各种抓质量的措施也更实在了,企业对品牌倾注了更大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化工产品不仅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还漂洋过海行销世界各地。

自今年开始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人们对新常态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即新常态意味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三个转变”的开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全质量”时代。在这样一个已经到来的“全质量”时代,化工企业惟有开启“全质量”模式,才是应对“新常态”的最好选择。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