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战略,应重视无机成因理论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发布时间:2015-06-30
对石油工作者来说,石油理论是指导石油领域开展研究和实践的科学理论基础。而在战略家的眼里,石油理论更是维护一个国家石油生产、供给并确保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战略基础。

对石油工作者来说,石油理论是指导石油领域开展研究和实践的科学理论基础。而在战略家的眼里,石油理论更是维护一个国家石油生产、供给并确保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战略基础。分析美国和俄罗斯在石油理论上所作的战略选择后,建议“十三五”时期,我国应尽快设立幔源油气项目,建立国家级幔源油气研究中心,早日实现石油高效勘探开发的战略目标,为确保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现作贡献。

石油是国家工业的血液,面对石油有机成因和石油无机成因这两个截然对立的学说,美国和俄罗斯作出截然不同的战略选择。

美国选择有机成因理论

抛出石油峰值论战略

石油无机成因认为,石油来自于地幔,并源源不断地向地球表层供给,就像水和空气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能人为控制;而石油有机成因则认为,石油来自于地球上死亡的动植物,由于动植物的数量有限,能够形成的油气就必然有限。在社会工程学家看来,有限资源才能够被控制。

显然,控制石油的冲动使美国选择了石油有机成因理论。因为石油储量有限并会迅速枯竭的结论更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1956年,石油巨头选定芝加哥大学石油地球物理学家马里昂·金·哈伯特在美国石油学会的年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石油峰值》的论文,宣称“石油储量有限,美国石油在1970年达到峰值,世界能源即将枯竭”。这就是所谓的石油峰值论。

很多人在质疑的石油峰值论是一场当代最成功的战略蒙蔽,因为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大多数国家都在奉行石油有机成因理论。而这,就是美国实实在在的国家战略基础:因为石油短缺,可以随便提高价格;因为石油短缺,需要动用一切手段保障供给,包括控制石油产地并在全世界大力倡导低效能的风能、太阳能;大力倡导使用40年,污染20万年的核能;大力倡导开发页岩中根本不存在的“页岩气”。

俄罗斯选择无机深成理论

在“不可能”地区找到石油

1945年,二战后的前苏联为摆脱西方能源控制,独立开展了石油理论和勘探方法研究。前苏联科学家苦干45年,在理论上不可能有石油蕴藏的地方找到了石油。从1990年开始,前苏联科学家开始在第聂伯河—德涅茨河盆地结晶基底上进行勘探钻井,5年中共打井61口井,其中有37口井获得了可商业性开采的油流,成功率达60%。

据俄罗斯2010年公开发表的文献,他们在西西伯利亚部分地区的勘探和开发中应用无机深成理论技术和方法,钻井成功率已经到达100%。目前欧美国家钻井成功率仅在15%~30%,中国也不容乐观。全世界在石油成因有机和无机之间整整徘徊了半个世纪。今天,沉默了半个世纪的钻头进行了总结发言。

中国对无机成因了解甚少

幔源油气研究应尽快展开

目前,我们从大学课堂、到科研院所、到生产实践,都在用石油有机成因理论。大家对石油无机成因理论和方法几乎不了解。这在国际化、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的确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现实。

2005年1月14日,搭载美国卡西尼号航天器的欧洲航天局惠更斯号探测器降落到零下185℃的土卫六上,发现了甲烷的海洋;实验研究在陨石和地幔岩中发现了“生物标记物”;全球地震测深研究指出,石油有规律地分布在地幔大规模隆起的地方;勘探实践表明,所有的油气藏有规律地分布在与深部沟通的断层附近。天文学、地质学、勘探实践证明了石油来自地球深部。

幔源油气是指直接来源于地幔的气体,或由来源于地幔的气体发生费托合成反应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我们开展幔源油气研究占据三个有利条件:一是已经在松辽盆地发现了深层天然气,天然气甲烷及其同系物碳同位素指标就是无机成因的,除此还有大量岩石、流体和构造方面的证据,证明天然气来自深部。其二是中国1996年创立了烃碱流体地球化学理论,这是基于核工业地质研究,证明烃和碱是地幔流体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其三是中国1996年创立了大陆层控构造理论,在构造上论证了上地幔软流层、中地壳塑性层、盆地中油气藏之间的有机联系。

石油是国家工业的血液,国家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首先落实在石油领域。特此建议国家尽快设立幔源油气项目,建立国家级幔源油气研究中心,早日实现石油高效勘探开发的战略目标。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