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我国能源结构是根本解决之道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6-02-04
1月31日,“2016调整能源结构治理大气污染国际研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国内外70余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商界领袖围绕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如何改善能源供求结构、推进能源体制改革等议题展开研讨。

1月31日,“2016调整能源结构治理大气污染国际研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国内外70余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商界领袖围绕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如何改善能源供求结构、推进能源体制改革等议题展开研讨。与会嘉宾表示,燃煤被证明是雾霾主要原因,改变我国能源结构是根本解决之道。天然气是洁净环保优质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应打破天然气替代受价格、输气管网等体制机制因素制约,加大天然气推广力度。

本次会议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恒泰曹妃甸能源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国务院参事徐锭明等领导出席。

出席会议的嘉宾还有加拿大艾伯塔省政府驻香港办事处商务代表廖港民,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岩峻,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王天锡,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焦庆杰,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顾为东,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全球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毛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殷仲义,新华社海南分社社长凌广志,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英,法国电力集团中国区政府暨公共事务总经理李莉等。

“十一五”以来,全国煤炭消费量由24亿吨增加到42亿吨,主要工业产品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量均增加了一倍以上,但通过总量减排,高排放行业治理工程建设等举措,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呈现下降态势。然而,近年来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污染频发,表明我国环保约束性指标设定尚需完善。“十一五”时期总量控制只有两项污染物,“十二五”时期总量控制为四项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要将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纳入控制指标,还明确将细颗粒物(PM2.5)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

燃煤排放被证实是大气污染和雾霾的首要来源,当下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超过60%,实施天然气、电力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是实现节能减排和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曾经深受雾霾困扰的英国,用20年使石油替代了20%的煤炭、用天然气替代了30%以上的煤炭,最终使煤炭占能源结构的比例从90%下降到了30%。“十三五”时期,我国将着眼于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大力提高清洁能源供应比例,推动能源技术革命,还原能源商品属性。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郑新立在“2016调整能源结构治理大气污染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治理大气污染,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实行以气代煤,利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可以达到40%以上的减排效果。当前,影响我国天然气利用的主要矛盾是能源消费的结构性矛盾,即长期依赖煤炭消费,而对天然气消费的支持不力,主要体现在供应、价格、储运、管网以及普及化等方面。我国天然气价格主要依据供气量实施政府定价,目前页岩气、煤制气的价格已经放开,而放开价格的气量只有40%,尚未完全形成依据国际市场可替代能源价格变动的调价机制。居民用气采用阶梯用气价格制度,这种制度并不是鼓励多用气,而是支持少用气。由于下游用气价格不随上游气价联动,造成天然气与煤炭、石油相比不具有竞争力,限制了天然气发电和城镇电气化改造。郑新立就提高中国天然气消费比重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加快工商业领域“煤改气”,加快提高城镇气化率,全面放宽油气储运管制,抓紧时机降低天然气价格,增加天然气进口供应,建立天然气交易市场,加紧制定燃煤发电资源税或环境税调节政策。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国务院参事徐锭明在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国能源要改革,中国能源要发展,重要的是还能源以商品属性,让市场经济、让市场规则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果这两条做不到,中国的天然气很难发展。为了彻底治理雾霾,要建立美丽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缺席能源革命。淘汰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能源,这是能源革命的根本目的。徐锭明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生态,“绿色是方向,生态是红线”。未来大国竞争拼的是环保,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中国都要贯彻落实这一方针。

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岩峻在研讨会上致辞。他表示,三亚市制定了《三亚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设立了节能专项资金,实施了“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挖潜,鼓励和扶持垃圾焚烧发电、冰蓄冷区域供冷等节能产品、技术的推广。还大力开展“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双城”(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城市)试点工作。严把产业项目环保准入关,对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一律不批,重视引进附加值高、无污染、绿色低碳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实现绿色崛起。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王天锡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需打破垄断加快天然气价格改革,尽快调整能源比价关系,形成天然气和其他清洁能源的价格优势。目前存在着一些障碍,例如天然气干管管网系统不完善,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城市燃气应急储气设施建设与能力不足存在供气安全风险;储气调峰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要解决以上问题,第一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形成上游下游两头放开、中游政策管制的市场竞争模式。第二是加快天然气价格改革。第三是尽快调整能源的比价关系,形成天然气和其他清洁能源的价格优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殷仲义在研讨会上提出,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难题,并不仅是能源结构的问题,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增长的速度和能源效率都是治理大气污染面临的严峻挑战。治理大气污染对我国而言,重在经济转型升级,在调整能源结构的同时,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尽快改变非常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把能源消费总量尽快降下来,把能源效率提上去。现在仅靠调整能源结构治理大气污染没有坚实的产业基础。我们国家经济转型战略目标之一是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这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目标选择,如果十三五不能通过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不仅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增多,还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英表示,十三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也是能源结构的调整关键期,更是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发展充分释放的机遇期,2020年的天然气要实现占一次能源比重10%的目标,天然气行业要抓住天然气改革的机遇。从上游来看,尚未形成多元主体的参与,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较慢。从中游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管网互联互通滞后。从下游来看,季节性峰谷差距大,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张英建议,推进天然气市场化的改革,通过制度的规则,构建上下游统一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最终实现上下游同期同方向的联动机制。同时,构建公共物品供给市场价格的补偿机制。放开上游市场的准入,鼓励多元化主体进入,国内增产与国际贸易双轮驱动,推动天然气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加快天然气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管网互通互联。鼓励非国有企业和资本进入,推动国企和社会资本协同建设,构建安全公平透明的天然气管输管网,加强储备设施的建设,制定合理的天然气储备价格,加快我国天然气的应急能力,实现管网的公平准入。建立国家统一的天然气入网标准。

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专家,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顾为东在主旨演讲中表示,HCNG(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气)是在普通天然气中加入氢气,使之成为一种更为高效的新型清洁能源。目前这种新型燃料在国外多个国家均有示范应用,国内也有成功的示范站。使用HCNG,能够使燃烧后产生的氮氧化物下降80%,而氮氧化物是石油产生雾霾最重要的指标。HCNG提高了天然气的燃放的效率,燃放得更彻底,动力更足了。可充分利用沿海风能资源,建立沿海风电制氢制氧基地,为HCNG加气站做好输氢配套工作。

2014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32.2%,未来国内天然气需求将不断增加。201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中国能源发展要实现结构优化、消费总量控制、保障能力加强、效率提升四方面目标。其中,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62.6%以下,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6.2%。恒泰曹妃甸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表示,恒泰曹妃甸能源有限公司将在三亚发起成立天然气交易平台,也计划发起成立中国天然气产业基金,设立天然气的专业民营银行、小贷公司、保险公司等。推进国内油气市场化改革,提高中国在国际油气市场的价格话语权。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