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有涨有跌 符合市场规律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6-04-27
从1月13日以来,国际油价一直未突破40美元/桶的“地板价”,国家发改委几次调价窗口都因此停摆。进入4月以来,国际油价开始持续上升,十个工作日的平均价格终于突破40美元/桶。北海布伦特石油的平均价格达到45美元/桶,全球原油平均价格也在43.73美元/桶。

从1月13日以来,国际油价一直未突破40美元/桶的“地板价”,国家发改委几次调价窗口都因此停摆。进入4月以来,国际油价开始持续上升,十个工作日的平均价格终于突破40美元/桶。北海布伦特石油的平均价格达到45美元/桶,全球原油平均价格也在43.73美元/桶。尽管本周一美国WTI原油期货下跌 1.28%,报收于每桶43.18美元,布伦特原油期货跌0.95%,报每桶44.68美元,但这仍无法改变油价穿越“地板”的趋势,中国消费者不得不在成品油价持续低位运行两个月的稳定期后,再次面对油价重启上调模式。

油价有涨有跌,实属自然。中国成品油价有130美元的天花板,自然也可以有40美元的地板,这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油价持续低位运行,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突然上调,有些不能适应。

产油国4月17日多哈会议联合“冻产”的企图化为泡影,被解释为石油世界“旧秩序”的终结。这本应形成国际油价暴跌的理由,但在短暂波动之后,国际油价再次回到上升通道,让全球的能源专家一头雾水。

在多哈会议前后的4月中,中国公布了一系列经济数据,GDP增长6.7%,打消了很多人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忧。如发电量在去年12月负增长3.7%的基础上,第一季度正增长3.2%,其中3月份增长5.6%.而用电占比达到71%的第二产业,3月份用电量增加了4.3%.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经济超出市场期望值的数据不仅对冲了油价下跌的预期,也使多哈“冻产”似乎变得意义减弱,加上科威特石油工人罢工,导致国际油价再现一波上涨,并触发了国内油价上调的条件。

国际油价的供需关系是动态的。目前,每日原油产量比需求仍高出100万~200万桶,各国的储油罐和超级油轮都存满了未能售出的原油,预计全球石油产能过剩的局面仍将长期维持。但油价的升高将带动新的产能,特别是产油国大多过于依赖石油出口,一旦有利可图就会增产逐利。

美国的页岩油是另一个对国际石油市场影响巨大的因素,页岩就像地下一望无际的“地毯”,开采技术在不断进步,开采成本也在逐渐下降。目前,几个工人几天内就可以打出一口井,尽管成本比中东的“自流井”要高,但一旦有利可图,他们就会利用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将预期的产量进行期货交易,迅速形成新的产能。今天页岩油气的生产更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一旦价格合适,马上可以按动电钮。

这一次油价的上涨,并不意味着国际原油价格将从此上行,多数专家的看法是仍将长期低位徘徊。这在历史上也有例可循。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国际油价从1.27美元/桶跌下去,1931年的年均价0.65美元/桶,美国甚至一度跌至0.13美元/桶,直到1947年油价才回到1929年的水平,18 年间还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这一时期的低油价成就了世界从煤炭、蒸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转入石油、内燃机和电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经历两次石油危机带来的油价持续上扬后,油价从1980年的36.83美元/桶进入下行通道,到1998年最低跌至12.72美元/桶,直到 2004年中国经济的崛起才将油价拉回到1980年的水平。而这一次长达24年的低位周期,成就了西方国家能源结构从煤炭走向天然气和核电的结构性转型。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