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能源大学或落户青岛,石油大学们以后将会如何?

文章来源:石油Link 发布时间:2018-03-09
在本周二(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兼区域办主任、省委改革办副主任张新文代表说,山东将筹建中国能源大学、中国康复大学。

而在同一天,青岛市教育局在其官网发布的《市教育局专题研究助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一文中提到,将“推进中国康复大学筹建工作,依托现有资源探索在青设立中国能源大学”。

这意味着,中国能源大学的组建正在积极推进中。一所全新的国家级能源高校诞生,几乎已成为迟早的事。

而对此事最为关心的,除了参与筹建能源大学的工作人员外,莫过于国内几所石油大学的师生和校友们。因为中国的几所石油高校,多年来一直是中国能源行业高等教育领域的引领者。

中国能源大学的诞生是否会挑战石油大学的地位?石油大学是否会成为能源大学的承建者?在全球能源行业巨变之际,石油大学的未来又在哪里?

这些问题无不牵动着广大石油从业者的关注。

能源大学‘’

石油高校的诞生与辉煌

石油高校,在中国高校当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和综合类高校的性质不同,石油高校的发展极度依赖石油工业的发展。

据统计,中国拥有石油专业的高校超过10所,以“石油”为名的高校有8所。不少石油高校在建设初期,大都倚靠着油田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图片来自官网

如,东北石油大学倚靠大庆油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倚靠胜利油田,长江大学倚靠江汉油田,西南石油大学倚靠西南油气田。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当中,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始终呈上升趋势。而广大的石油高校,也随着这一趋势一路壮大。

在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所石油高校成功入选了国家一流学科名单,跻身中国95个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列。

这不仅体现了石油高校多年来的辉煌发展成果,更肯定了石油高校在中国的一流地位。众多非能源行业的社会民众,也对石油高校所具有的实力有了更深的了解。

但这一靓丽成绩的背后,中国的石油高校却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石油大学的难题

成为中国高校中的佼佼者,一方面和石油高校自身的努力有关。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这也和中国石油工业的壮大密不可分。

所以,石油高校也有一个很难避开的难题:如何应对石油工业的起落。

石油行业是一个颇具周期性的行业,从其近150年的发展来看,始终处于时起时落的波动状态。石油行业的波动,会极大影响石油高校的发展。

在过去半个世纪当中,中国石油工业同全球比处于追赶状态中,所以这种波动性并不明显。但随着中国石油工业同全球石油工业的逐步接轨,未来这种波动性在中国将越加明显。

实际上在近10年来,全球石油市场起伏对中国石油工业冲击已有十分明显的体现。国际油价暴跌造成中国石油企业身陷困境已经是业内皆知的事。

自2014年起,石油工业波动的难题正式摆在了中国石油高校面前。如何应对这一处境,事关石油大学能否继续进步,甚至能否保住中国一流的地位。

西南石油大学老校区

西南石油大学老校区:图片来自官网

对于这一危机,部分石油高校似乎已早有预料,在国际油价暴跌之前,就已经在思索如何应对石油行业波动的风险。

这在中国两所大型石油大学的迁址上体现最为明显。在2000年后,旧址在山东东营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将主校区迁往了经济更为活跃的青岛;旧址位于四川南充市的西南石油大学,也将主校区迁往了省会城市成都。

选择远离油气田,往大城市发展,显然有利于其实现综合性发展,避免过度依赖石油产业。

尽管如此,毕竟石油高校的最大优势还在于石油。迁址不过是其发展中的一步,对石油高校实现综合性发展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

石油大学化身能源大学?

自2014年起,中国的原油产量告别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增长趋势,进入稳产阶段。根据国家的能源规划,这一趋势在未来10年也不会有改变。

这一新变化,将对全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广大石油高校,不得不对此进行深思。

中国的石油产量从增长变为稳企,意味着中国必须要通过其他方式寻找能源,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在这一新趋势下,新能源、电动车成为了最火热的社会话题之一。

中国的新能源产量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中国的电动车产销量全球第一,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国,中国可再生能源增速全球第一……

正当此时,中国第一所以“能源”为名的大学——中国能源大学要诞生的声音出现了。

新能源之声在中国以病毒传播式的速度蔓延,不管是石油公司亦或是石油高校,都不得不开始正视新能源。

面对新能源,石油高校是该坚持石油同其相竞争,还是背离石油投奔新能源?

就目前来看,石油仍旧是世界第一大能源,可再生能源在人类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仅3%左右。新能源依旧是一个十分初级的产业。

BP

石油巨头BP投资电动车项目

可以说,在石油和新能源领域,都并存着机遇。全球一流石油大公司,目前也持这种态度。它们普遍采取了以石油为主业,并逐步培育新能源业务的战略。

对广大石油高校而言,在石油领域,其有先发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即便出现一所中国能源大学,和石油高校也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所以无论在哪个领域,石油高校都可以有很大作为。不管是石油还是新能源,其最终目的都是满足社会对能源的需求。

如何培育国际化人才以适应中国石油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如何提高研发技术提高油气的勘探生产效率,如何提高石油的能效利用率和清洁化利用程度,如何培育有潜力的新能源技术:这才是石油高校面临的最终挑战。

石油高校的发展问题,根本还是在于如何在能源领域展开新的探索。每一所石油高校,未来都可能成为综合性能源高校。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