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濒临倒闭到200亿销售额,他创造了中国化工界的“华为”!

文章来源:硕士博士圈 发布时间:2018-05-25
前阵子,流程君带大家了解了浙江中控与褚健教授一路走来的艰辛旅程,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另一位化工大亨的传奇经历,他初生牛犊不怕虎,两次豪赌,一次豪赌技术,一次豪赌并购,结果都赢了,愣是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化工厂,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300亿的国际巨头,他就是万华化学的功臣,前董事长丁建生。

1954年,丁建生出生于山东青岛,祖上世代经商,生活相当富足。外祖父一下子被打倒为“资本家”,母亲划为“地主成分”。5岁那年,丁建生跟着母亲下放到农村。没有想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阶级成分马上成为历史。两年后,24岁的丁建生顺利地考取了青岛化工学院。

也就是那一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一份关于引进合成革的项目文件上批示,“应当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大伙穿鞋问题就指望它了”,“望快点谈成为好。”那个项目就是烟台合成革总厂从日本引进的3套合成革设备,总预算4.6亿元,相当于我国当年财政收入的4‰。什么东西如此重要,竟然引起总理的关注?原来引进的项目中包括与之配套的年产1万吨的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也就是MDI。

据说,英国股东得知日本人将六十年代的落后技术卖给我国后,依旧大发雷霆,尽管日方已经在转让合同中设定了苛刻的约定,“只能转让生产许可证,10年之内不得在国际市场销售产品。”

命运的齿轮就这么阴差阳错。1982年大学毕业后,丁建生正好分配到了烟台合成革总厂。丁建生用自己的勤勉和用心很快就受到重用,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组长,4年后更是提拔为MDI分厂的车间副主任。

4亿多引进的MDI生产装置,前面3年还能每年勉强生产四、五千吨,到了第4年干脆隔三岔五闹罢工,动不动还发生爆炸,第6年彻底成了厂里的包袱。本就是日本淘汰的落后技术,加上零部件维护不及时,所以运转非常不稳定,“一年里有一大半时间在检修。”即便生产出来的MDI也因为质量差、成本高,根本无法与日本货竞争,工厂一度陷入倒闭的边缘。

事实上,此后国家又批准了4套MDI技术引进,均因美日封锁技术而搁浅。

“要想不被人掐脖子,就必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装置!”1993年,时任分厂总工程师的丁建生给总厂领导拍胸脯。这年,他39岁。

自己开发MDI?疯了吗?甚至包括总厂的研究院也一致反对。MDI这项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技术,历来被欧美国家当做宝贝,所有技术严格对第三世界国家封锁。

丁建生扎进了MDI设备的研制中。没有人,他就瞄准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还是没有人来?他就建议采取定向培养,“每年给大学3万块钱培养一个。”就这样,1995年,第一个硕士来万华上班,一年后终于建立起了一支10人的科研小组。

丁建生把原有的设备拆了装,装了拆,花了半年时间就对几十万个零部件了如指掌,而且当时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平也不差,上海、长沙等地的重工设备厂家完全可以自己造出磨具。

难就难在工艺流程和其中的化学反应。丁建生首先想到了计算机。当时我国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每秒运行速度已经突破1亿次。此后,他在国防科大、中科院计算机所等多家单位的支持下,成功开发出MDI工艺流程计算机模拟、核心化学反应计算机数学模型,并一举搞出国内首套制造工艺技术软件包。

正是该软件包,让此前已经接近报废的那1万吨MDI装置成功复活!

关键时候,母校青岛化工学院伸出了援手,与丁建生开展联合攻关。此后2年,他一鼓作气,相继突破缩合反应、光气化反应、和分离精制3大核心技术。

1996年3月8日,气温只有零上七八度,设备运行困难,丁建生根据自己多年经验,决定把变频开到最大,并将参数提高150%-200%,结果1.5万吨MDI设备试产一次成功。万华化学终于完全掌握了整个MDI技术,也标志着我国成功冲破西方长达60年的技术封锁,成为继德国、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5个拥有MDI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1998年12月20日,烟台万华聚氨酯公司正式成立,丁建生出任总经理。

2001年1月5日,烟台万华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山东省第一家先改制后上市的公司。万华MDI产能也由1.5万吨扩至4万吨,又扩至8万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三套MDI装置,万华就拥有两套。而这一切,丁建生只用了短短8年!

客户纷至沓来,销售收入很快突破5个亿,万华化学从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掌舵后,丁建华第一件事情就是重用人才。他给博士开出的价码是10万元年薪、150平方米海景房,尽管当时他自己只有2万元收入、70平方米的单元房。

“技术创新”更是丁建生所看重的。一套连续精馏装置技改后,创造了效益,按规定奖金高达92万元。奖?还是不奖?丁建生当场拍板,“奖!现金从银行取回马上发放!”

 

也就是这一年,我国加入WTO,丁建生隐约预感,“万华的春天就要来了。”

2000年美国IT泡沫破灭后,股市大跌,此后的911恐怖袭击使欧美更加需上加霜,MDI出现全球过剩。国际巨头把目光纷纷瞄准中国,价格比正常售价每吨要便宜 700 美元,“倾销幅度超过50%。”

当时,万华的量产规模尚不足5000吨,而6大国际巨头短短半年就涌进来10万吨。

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须用西方人的游戏规则打败西方人!”丁建生果断向国家经贸委申请反倾销立案,那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化工行业第一起反倾销案。

正是在调查立案的2年里,丁建生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他一方面对原有的1.5万吨装置进行改造,确保稳产高产,另一方面,新建了宁波年产16万吨的MDI设备。

2003年,丁建生主动撤诉,宣布与国际巨头展开正面交锋,“量产一上来,价格一摊薄,就有了打价格战的底气。”

正是凭着“引进吸收”+“摸透规则”,到了2004年,万华一举成为亚太地区生产规模最大的MDI生产商。

国际巨头开始着手在大陆建厂,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只占全球10%不到的份额,而丁建生所有的宝都压在国内,“一旦价格战打败,万华将满盘皆输。

2004年底,丁建生率先提出国际战略,具体而言就是“第一,先市场、后制造;第二,自主培育渠道,不依靠中间商;第三,主打自主品牌。”为了打赢国际化战争,丁建生强迫自己不断学习,努力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布局、资本运作方式,在“战火”中成长。选中的对标企业就是德国化工巨子巴斯夫。正是从巴斯夫的总裁戴丹尼斯身上,丁建生学会了“把握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期,在资产贬值时进行收购”的收购铁律。

2007年,就在丁建生决定在欧美、中东建厂时,美国次贷危机突然降临。2008年5月,全球第八大聚氨酯企业匈牙利的博苏化学公司出现告急,资金链条断裂,公司岌岌可危。
“必须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打入欧洲。”2009年9月15日,等丁建生一行四人经十多小时的漫长飞行,兴冲冲赶到法兰克福机场旁的喜来登酒店,却只等到了博苏化学公司大股东5分钟的见面时间。

“必须拿下!”丁建生怒从心中起。

冷静一分析,最大的阻力来自博苏化学的第二大股东帕尔米让。那是英国的一家老牌并购基金,两年前刚刚以16亿欧元的价格坐稳了博苏化学董事会的位置,所以不可能放弃到手的肥肉。

“你不同意,那我就让大股东逼迫你同意!”

当天晚上,丁建生召集了团队开会,成员中包括赵兵,哥伦比亚大学运筹学博士,曾在多家世界顶级投资银行供职。牧新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会计学博士,曾任奥斯汀大学金融学教授,是金融及资本专家。

商量完收购要点,他马上拨通了几家银行行长的电话,结果当即就获得20多亿欧元的贷款承诺。从第3天开始,丁建生安排团队大量买进博苏化学的夹层债,5天后万华持有债券的比例就猛增到67%。

这下轮到博苏化学发毛了。第二天,匈牙利总理特使、经济部副部长紧急约见任我国驻匈牙利商务参赞。

识时务者为俊杰,等丁建生回国的飞机刚一落地,博苏化学的电话就追了过来,“有事好商量!”

2011年1月31日,万华斥资12.6亿欧元成功并购匈牙利博苏化学公司签字仪式正式举行。一年后,股权比例由36%大幅提高到96%。

就这样,来自渤海湾一角的万华化学,在竞争对手的欧洲老巢撕开了一道口子,从列席会议坐上了主桌,不仅在海外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而且其MDI产能立刻进入全球前三。与国际巨头为了消灭竞争对手不同,丁建生收购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市场,所以他不只是单纯的资本输出,而是通过输出技术、管理来完成企业文化的融合。

在收购博苏化学后的第一次员工大会上,丁建生特意引用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作为开头。

此后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他详细列举出了17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匈牙利人,结果引发现场五、六百名匈牙利员工和网络在线收看演讲的2000多员工的欢呼,掌声多达20次。

丁建生彻底赢了!烟台万华和匈牙利博苏化学之间的这场收购与反收购大战,被《国际金融评论》评为2010年度欧洲、中东、非洲地区最佳重组交易奖。

从此,万华化学再无对手,连续6年销售收入增长超过50%,一跃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MDI制造商,欧洲最大的TDI供应商。

总部位于山东烟台的万华集团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MDI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号称化工界的“华为”,在异氰酸酯领域已超过巴斯夫、拜耳等国际化工巨头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商。

2016年10月28日,丁建生因年龄原因,卸任万华化学的董事长,万华化学,这个2001年上市的不足36亿市值的小化工厂,如今已是1026亿市值的大块头。而这正是丁建生31年如一日的付出!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华鲁恒升新一届届股东大会还选举了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其中,原万华化学董事长丁建生在此次选举中正式加盟华鲁恒升董事会。

对于丁建生进入华鲁恒升董事会,华鲁恒升董事长常怀春表示,“万华化学在丁建生带领下由一个合成革公司发展成为令人仰慕的企业,万华化学的成功对我们公司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他进入我们董事会,相信对我们企业未来发展一定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就在2017年,万华化学集团确认进军聚烯烃行业,万华化学拟投资117亿元建设100万吨/年乙烯项目,同时配套聚烯烃产业,又是一个大个头瞄准了聚烯烃行业!

万华化学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乙烯项目已经于2016年12月和2017年7月在烟台环保局网站进行了环评一次、二次公示。

一次环评公示信息

建设地点位于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内的万华烟台工业园内。项目以万华烟台工业园一期项目送来的C2以及外购的丙烷或正丁烷为原料生产乙烯及下游的烃类、树酯等产品。

主要装置包括10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40万吨/年聚氯乙烯(PVC)装置、6万吨/年环氧乙烷(EO)装置、35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HDPE)装置、45万吨/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装置、30/65万吨/年环氧丙烷/苯乙烯(PO/SM)装置、8万吨/年丁二烯装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主要产品方案包括聚氯乙烯、环氧乙烷、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环氧丙烷、苯乙烯及丁二烯/丁烯-1等。

二次环评公示信息

项目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万华烟台工业园,处于园区东侧区域,万华路东侧,石化南路北侧。总占地面积155.03公顷,工程总投资176.68亿元,环保投资77296万元,占报批总投资的4.21%。

项目新建100万吨/年乙烯联合装置、40万吨/年聚氯乙烯(PVC)装置、15万吨/年环氧乙烷(EO)装置、45万吨/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装置、30/65环氧丙烷/苯乙烯(PO/SM)装置、5万吨/年丁二烯装置,共6套生产装置,配套储运工程(原料及产品罐区)、公用工程(第九、十、十一循环水场、工艺凝液处理站)、辅助设施(火炬、消防站、危险化学品仓库)等。

▲“流程工业”公众号对话框回复——万华,您就能看到这篇文章:投资176亿,万华化学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乙烯项目应用了哪些工艺装置?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