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的“十大名校”和中国化学的“十大名校”你都了解吗?更有中科院四大王牌院为你揭秘

文章来源:二知了 发布时间:2019-03-06
让我们一同来看看中国都化工类和化学类知名高校,还有中科院都四大王牌院所详细介绍。

中国化工类“十大名校”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中的的“麻省理工大学”

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

中国化工类“十大名校”

天津大学化工学科是1952年院系调整时,由当时的北洋大学、南开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北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等高校的化工系合并组成,1997年,在原化工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长期以来,化工学院秉承“坚持一流标准,培养一流人才,争创一流成果,做出一流贡献”的发展目标,“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获得学科评估“四连冠”,“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中的“卡耐基梅隆大学”

中国化工类“十大名校”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系、产品工程系、石油加工系、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化学工程研究所、石油加工研究所,现有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绿色能源化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上海市多相结构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大型工业反应器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以及化学反应工程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要远远强于北大

中国化工类“十大名校”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始建于1946年。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学科布局合理、师资队伍和研究实力雄厚的工程科学系。设有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两个专业。在研究生培养方面,1998年首批获“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率先入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招收“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化工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学”等二级学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浙江大学:老牌综合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成果惊人

中国化工类“十大名校”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简称化工学院)的前身是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是1927年由化工教育先驱李寿恒教授创立的我国第一个化工系。成立90余年以来,化工学院人才辈出,久负盛名。化工学院建有化学工程与技术1个一级学科,是我国第一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化工学科和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建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的研究平台,1个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部级实验室。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中的“黄埔军校”

中国化工类“十大名校”

化学工程学院是北京化工大学核心学院之一,其前身涵盖基本有机合成和无机化工等专业,始建于1958年,与学校同步创建。1978年院系调整后成立化学工程系,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设立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6年由化学工程系、制药与生物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和化工研究所组建成立了化学工程学院。2000年,化学工程与技术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化学工程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排名第5。2007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成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14年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工程学院是我国化工高等科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已位居于全国著名大学同类院系一流水平行列。

大连理工大学:看看该校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师就知道他有多厉害

中国化工类“十大名校”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院成立于2010年11月,其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科为辽宁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并建有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立项建设的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化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学院所开设的包括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和普通化学及实验在内的五门核心课程均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东南部化工人才“沃土”

中国化工类“十大名校”

化学与化工学院于2008年1月成立,由原化工与能源学院与化学科学学院合并组建。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中南地区几所大学的化工系合并组建的华南工学院化工系。1960年创办化学系,20世纪80年代初,化学系更名为应用化学系。1994年由化学工程研究所、化工系、应用化学系、环境研究所合并成立化工学院。2002年,应用化学系并入理学院,2004年独立建制为化学科学学院。2004年化工学院调整学科规划和布局,扩展为化工与能源学院。2008年,学校学科调整,将化工与能源学院和化学科学学院合并,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化工专业业界驰名,教风学风一流

中国化工类“十大名校”

合肥工业大学于1958年成立化工系,开始招收化工专业本科生,1985年开始招收化工学科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0年开始招收材料化学工程、生物质化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60年来,学院是安徽省最大的化工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输送化学、化工和材料等领域各类人才1.2万余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青9人等大批杰出学者专家和企业家,为国家化工产业发展、化工教育事业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大学:西南一块实力响当当的牌子,化工专业人才辈出

中国化工类“十大名校”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创建于1952年,时名“四川化学工业学院”,由中国化工教育先驱张洪沅先生、张铨先生和徐僖先生等一批知名专家教授整合当时的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华西大学、川南工专、重华学院、西南农学院、乐山技专、川北大学、西南工专、西昌技专等十所高校的化工系科所组建而成,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两所化工高等院校之一。学院先后经历了四川化学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时期、成都科技大学时期、四川联合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等发展阶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化工高等教育基地,为我国化工科技人才培养、化工科技进步和化学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一流化工学院。

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齐名,化工专业多项研究成果领先国外,学子备受青睐

中国化工类“十大名校”

化学化工学院有逾百年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8年岳麓书院改制设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所开设的分析化学课程,是湖南大学办学历史最长的学院之一。1926年,湖南大学正式定名即成立化学系,1946年成立化学工程系,1961年成立化学化工系,1996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目前学院共设有4个系和1个中心:即化学系、化工系、应化系、化学生物学系、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学院在3个专业招收本科学生:即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学院化学专业获评为国家优势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中国化学类“十大名校”

1、北京大学:顶级研究型

中国化工类“十大名校”

北京大学化学系肇始于1910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格致科化学门,是国立大学中最早设立的化学系,1994年更名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化学学院)。北京大学化学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在历次教育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名列榜首;在全球高校化学院(系)的相关学科评估与排名中位列15名左右。化学学院始终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杰出人才为使命;针对化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同时注重与生命和材料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2、南开大学:老牌名校

中国化学类“十大名校”

化学学院起源于1919年南开大学建校伊始的化学门,正式成立于1995年4月,是由原化学系、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合并组建的实体化专业学院。其主体——化学系创建于1921年,是我国大学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

3、中国科学院大学:新起之秀

中国化学类“十大名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化学科学学院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系,始建于1978年,是国科大主要基础学院之一。按照中国科学院的总体部署,现在的国科大化学科学学院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牵头承办,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国家纳米中心、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等与化学学科相关的京内外二十多个研究所以及校本部共同建设。下设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含化学生物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科学与材料、化学实验与综合等6个教学研究室。

4、四川大学:中西领头羊,名誉全国

中国化学类“十大名校”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的办学可上溯至1907 年四川高等学堂化学门与应用化学门的开办,逾百年来的办学历史形成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已经成为国家布局西部的重要化学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

化学学院是国家首批研究生培养单位,1999 年获得化学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点,2000 年获准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学院的博、硕士点涵盖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绿色化学、化学生物学、放射化学等二级学科;有机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学院获准“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成为“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试点单位,2009 年学院获准“绿色化学”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 年化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11年“放射化学专业”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的放射化学特殊学科点。2017年化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5、武汉大学:与美丽的樱花一样齐名,芬芳美丽

中国化学类“十大名校”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化学院、系之一。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光绪十九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炼铁厂建立的化学学堂。1896年化学学堂并入湖北自强学堂的格致门,后改为化学门。191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成立,设数学理化部。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组建,正式定名为武汉大学理工学院化学系,王星拱教授担任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53年全国进行院校调整,湖南大学化学系和南昌大学化学系并入武汉大学化学系。

6、厦门大学:美丽、驰名

中国化学类“十大名校”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1991年在化学系的基础上建立。学院现设化学系、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化学生物学系共3个系。学院现有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平台;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纳米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电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关键材料工程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化石能源化学与化工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无机化学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电镀及表面处理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精细化工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厦门市分子纳米技术与分析科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市合成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以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类专业分委会、中国化学会《电化学》编辑部、中国空间学会生命起源与进化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化学会挂靠于学院。

7、复旦大学

中国化学类“十大名校”

复旦大学化学系始建于1926年。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原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沪江大学、大同大学、震旦大学与复旦大学七校的化学系合并,成为今日的复旦大学化学系。历经九十余年,化学系已成为我国培养一流化学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所培养的学生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一大批已成为学术造诣深厚、蜚声于海内外的著名专家,其中在化学系工作或学习、进修过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有二十余位。近年来通过“211”和“985”工程的建设,进一步为构建研究型大学化学学科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南京大学

中国化学类“十大名校”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化学院系之一,始建于1920年,后由原中央大学化学系和金陵大学化学系合并成立南京大学化学系,1993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下设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和化工系。学院化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2003、2009、2012年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分列第二、第三、第二名。

9、中国科技大学:誉满全球的高等院校

中国化学类“十大名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由化学物理系、应用化学系、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六个单位组成。

1958年学校创立初时,共设有十三个系,其中与化学学科有关的系包括化学物理系、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系、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系、以及公共基础课的化学教研室。九十年代学校开始建立学院体制,1996年学校将化学物理系、应用化学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并组建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建院过程中,将化学物理系的有机化学教研室和应用化学系的无机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教研室合并起来新设立成化学系;将化学物理系的感光化学教研室、计算化学教研室和普通化学教研室与应用化学系的辐射化学教研室、工化教研室合起来成为新的应用化学系;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高分子化学教研室和高分子物理教研室划出来,设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这样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共有五个系,即化学物理系、应用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10、浙江大学

中国化学类“十大名校”

浙江大学化学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和育英书院。几经演变,求是书院1912年发展为浙江高等学校,并于1915年创建化学系,1928年发展为浙江大学化学系;育英书院1897年创建化学科,1914年育英书院发展为之江大学,化学科于1920年发展为化学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浙江大学化学系与之江大学化学系合并组建浙江师范学院化学系,1958年发展成为杭州大学化学系;1958年浙江大学恢复化学系。1998年四校合并后,由浙江大学化学系与杭州大学化学系、浙江医科大学和浙江农业大学基础部化学教研室合并组建成新的浙江大学化学系。

中科院四大王牌院所

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

中国化学类“十大名校”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12月,经过几代应化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及产业化于一体,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影响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成为我国化学界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基地。

六十九年来,长春应化所高擎发展应用化学,贡献国家人民的旗帜,坚持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之路,共取得科技成果1200多项,其中包括镍系顺丁橡胶、火箭固体推进剂、稀土萃取分离、高分子热缩材料等重大科技成果450多项,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荣获国家自然、发明、科技进步奖60多项,院省(部)级成果奖400余项;申请国内和国际专利2100多项、授权190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16000多篇,专利申请、授权数和论文被SCI收录引用数持续位居全国科研机构前5位;培育了以中科院系统第一家境内上市公司—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科英华”),构建了吉林省化工新材料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浙江(杭州)材料与化工研究院、常州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青岛中科应化研究院等创新基地;建成了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2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和1个中科院工程化研发平台;成批成建制地向30余个新兴科研机构和新兴企业输送专业人才1200多人,有28位在本所工作和学习过的优秀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应用化学的摇篮”;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多种荣誉称号,不断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创新贡献。现已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及产业化于一体,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影响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成为我国化学界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基地。主要学科方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2、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

中国化学类“十大名校”

创建于1950年6月,是中国科学院首批成立的15个研究所之一,前身是建立于1928年7月的前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从开展抗生素和高分子化学的研究起步,经过近60多年几代人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在以有机化学研究为中心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高新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我国“两弹一星”研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和“物理有机化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自由基化学中取代基离域参数和有机分子簇集概念”等一批攀登科技高峰的重要成果中做出重要贡献。有机所在以有机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导,围绕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新材料三大领域,重点突出健康和生命、环境和生态系统、资源利用与开发、新材料、能源开发应用和国家安全等领域中相关的基本有机化学课题等六大研究方向,带动化学生物学、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元素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化学信息学、有机材料化学和有机分析化学等八大学科发展。

3、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所

中国化学类“十大名校”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以开展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高水平的研究机构。

化学所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高分子科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化学所坚持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化学所不断加强高技术创新和集成,高度重视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的交叉,在分子与纳米科学前沿、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生物学、能源与绿色化学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建设和完善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先进高分子材料基地。 

建所以来,化学所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励300余项,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发表SCI论文数、论文被引用篇数等方面,连续十多年名列全国科研机构前列,特别是高水平论文数不断增长,显示了化学所基础研究的实力和创新能力。化学所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中名列前茅,一批重要成果应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4、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

中国化学类“十大名校”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1961年底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1970年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六十多年来,大连化物所通过不断积累和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1998年,大连化物所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经国家批准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2010年8月,大连化物所在“创新2020”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将所发展战略修订为“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创新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