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2019年绿色化工园区名单新鲜出炉!

作者:任芳 刘厚周 文章来源:石油和化工园区 发布时间:2019-11-14
11月14日,在“2019中国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公布了6家“2019年绿色化工园区”和6家名单。

11月14日,在“2019中国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公布了6家“2019年绿色化工园区”和6家名单,“2019年绿色化工园区(创建单位)”名单它们是:

“2019年绿色化工园区”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上海化学工业区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

聊城化工产业园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

“2019年绿色化工园区(创建单位)”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

宁波大榭开发区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

扬州化学工业园区

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健全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加快绿色化工园区标准制定与实施,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依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团体标准《绿色石化园区评价通则》和正在编制的行业标准《绿色化工园区评价导则》,建立健全绿色化工园区评分评价体系,全面深入开展了绿色化工园区的评价工作。今年7月份,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依据《绿色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启动了2019年绿色化工园区的申报和认定工作。截止10月初,共有来自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家化工园区参与到今年的绿色化工园区申报工作中来。

此次绿色化工园区的认定评选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主要从规范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生态环保和绿色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评价,评价指标经行业内专家多轮讨论,涉及到6个方面的54个指标,旨在全方位的对化工园区的绿色发展进行评价。

10月31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简称“园区委”)组织专家对上述36家园区的申报材料进行了评审和现场答辩。根据专家评审结果,我们建议选取综合评分排名靠前且在整体发展与绿色管理方面具有标杆示范作用的6家园区列为“2019年绿色化工园区”。排名靠前且园区在规范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绩效、绿色管理表现突出的6家园区列为“2019年绿色化工园区(创建单位)”,创建期一年。一年内,园区委将组织专家对上述6家园区的绿色管理与生态化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协助园区做好绿色管理提升工作,如果上述园区在创建期内绿色管理与生态化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且未发生相关环境与安全事件,经专家评议,将优先列入下一年“绿色化工园区”名录。如果未能通过专家评议,则再给予该园区一年创建期,创建期满仍未能通过专家评议将取消其创建资格。

11月14日,在“2019中国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公布了6家“2019年绿色化工园区”和6家名单。

11月14日,在“2019中国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公布了6家“2019年绿色化工园区”和6家名单。

11月14日,在“2019中国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公布了6家“2019年绿色化工园区”和6家名单。

以后,园区委将按照此原则,继续每年组织“绿色化工园区”申报、评审工作,对其中评选出的标杆园区直接列入“绿色化工园区”名录,对其中各项评选成绩较好,且具有提升价值的园区列为“绿色化工园区(创建单位)”,实现滚动提升,引领全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

绿色化工园区经验分享

上海化学工业区:构建成熟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上海化学工业区经过多年探索,从园区规划、规划环评、环境建设体系、三级应急响应体系、完善的监控及监管体系六个层面来防范园区环境风险。自2001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制订形成化工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和约束性条件。从2015年起,化工区按照上海市《金山综合整治行动三年方案》要求,投入10多亿元,实施91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到2017年全面完成化工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近年来,积极推动园区企业严格按照《上海化学工业区企业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指导意见》要求,执行园区推荐标准;认真开展绿色园区创建研究和低碳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评价,编制完成了《上海化工区绿色园区创建方案》。

化工区已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包括区域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监测、企业委托监测、信访专项监测、应急专项监测和各类在线监测。2010年,园区建成总投资764万元的环境空气质量超级自动监测站,监控因子包括挥发性有机物、无机有毒有害气体等主要污染物。2013年,园区再次启动总投资3400余万元的“上海化工环境综合监管项目”,建有5座环境监测站、20套自动监测设备、7套监测辅助设备、1辆移动监测车,监测因子超过95种,对11个废水排口、12个废气排口、60个雨水排口初步实现了多维度、多要素综合检测。同时,园区在监测站内配备GC-FID、FTIR、DOAS等监测设备,对园区内部及园区边界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实时监测,并配备气象仪器设备,结合监控网络进行污染溯源。采用LDAR技术对装置密封点泄漏进行监测,达到200万次/年。区内企业80%以上达到欧盟等先进国家的环保标准,环境质量经监测总体符合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化工区设有“园内企业-化工区应急响应中心-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三级联动应急响应体系。应急处置工作由响应中心、公安分局、消防队、医疗中心、环保办、安监处、防汛、物业等部门集中于一个系统内,园区内的各角落均有视频监控,各企业的污水出口也均设置了环境监测点,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反映至应急平台,平台也能够依据监测数据反映出现事故的位置,判断出现的异常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园区内各企业应急分中心以及驻区公安、消防、防灾、环保、海事、急救等专业部门,同步连通灾害现场监测点,实现了园区应急响应的统一接出警、联合指挥调度和智能辅助决策以及信息共享管理。

园区在环境监测体系之上,建成了企业污染源监控系统、环境质量监控系统、环境预警和溯源系统以及环保地图等在内的化工区环境综合监管系统。同时,将国家以及上海市所有环境管理系统整合在该系统内,实现一张页面全要素链接的智能化管控体系。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严格环境管理制度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获得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同时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招商引资环境准入制度、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污染源监管、环境监测等园区日常管理制度。针对石化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石化区环境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制定石化区环保管理办法

为确保石化区的可持续发展,石化区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和省现行的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结合石化区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制定适合本区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需要的“石化区环保管理办法”,对入区项目提出严格限制要求,规范企业在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等方面的行为。

(2)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批制度

制定相应的项目审批、审核制度,在引进项目时,严格遵循“技术含量高”和“环境友好”的原则,注意产品和生产工艺的科技含量和其对环境的影响。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一律不引进。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实行项目的环保“一票否决”制,通过严格控制污染源,以达到从源头控制的目的。

(3)切实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实行生产者环境责任制,要求生产企业对其使用的原料、包装物、产品生产、消费过程及消费后的剩余物对环境的影响负责。根据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按单位或企业层层分解,建立以企业及主管部门领导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明确各自的环境责任,以签订责任状的形式,将责任落实给企业领导者,达到目标管理的目的。

(4)健全污染治理设施管理制度

强化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制定各级岗位责任制,编制设备及工艺的操作规程,建立相应的管理台帐。不得擅自拆除或闲置已有的污染处理设施,严禁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染处理设施。

(5)严格落实各项环境制度

在项目筹备、实施、建设阶段,应严格执行“三同时”,确保污染处理设施能够和生产工艺“同时设计”、和项目一道“同时施工”、与项目生产做到同时验收运行,保证石化区环境规划的落实。对企业的“三废”排放的“双达标”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

(6)建立报告制度

区内所有排污企业均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填写排污月报表,上报当地环保部门。在排污发生重大变化、污染治理设施发生改变或者拟实施新、改、扩建项目计划时,都必须向环保主管部门申报。

(7)制定环保奖惩制度

制定环保奖惩条例,鼓励清洁生产,限制和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对于重视环境管理、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污染治理效果好等利于环境改善的企业,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对环保观念淡薄、浪费能源与资源的企业则予以重罚。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全面加强生态绿色发展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始终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基础,坚持环保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提升环境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以“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为指南,所有进区项目环评率、能评率、安评率均为100%,企业污染物落实达标排放。园区严格落实节能控煤要求、着力提升系统治污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区域能耗与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提高“三废”治理与综合利用水平。

同时,园区不断创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方法。注重循环化发展,通过关联企业集中布局,上下游项目协调发展,推动企业间产品原料配套协作、互通互供,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2005年5月,园区成为江苏省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目前已经成为江苏省循环化改造示范点。

在发展中,园区领导深知安全生产是化工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各种措施加强监管,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园区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夯实安全监管基础,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始终保持了平稳态势。

一是狠抓源头管控,提升本质安全度。按照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的要求,构建分工明确、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强化安全生产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的“三同时”管理,促进企业高标准建设。二是加强双重预防,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三是强化安全理念,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危化品企业全部通过二级及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考评工作。注重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理念提升,推进民营企业主要负责人集中约谈和安全意识提升活动。四是加快基础建设,提升应急救援保障水平。推进园区应急响应机制体制建设,建成3座消防站,整合3支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区域综合应急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除了织密安全“网”和环保“网”外,园区还引入责任关怀体系。2007年4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责任关怀试点在北京启动,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签署了责任关怀倡议书,是我国最早实施责任关怀的化工园区之一。此外,园区在践行责任关怀上不断探索,为引导企业自觉履行安全环保责任,园区要求企业负责人、周边社区负责人参加责任关怀体系建设培训,并与重点企业签订承诺书。

聊城化工产业园:建设智慧化工园区,提升园区管理水平

园区坚持“各类排放指标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要求”的理念,围绕水、气、声、渣、尘以及固危废的资源化利用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坚持源头治理、过程控制、未端消除原则,实施内部排污许可制,减少污染物排放。多种固危废产品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锅炉烟气实现超低排放,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实现废水零排放,园区被工信部认定为“绿色园区”。

园区强化责任主体,加强监督管理,有效提升了园区安全环保管理水平。加大安全环保督查力度,深化杜邦安全理念,不断提高作业安全标准,进一步强化了第一责任人的安全责任,组织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状》调整考核形式,由原来的结果性指标考核,转变为过程指标控制、否决性指标控制和结果性指标控制,按不同节点严格进行落实和责任追究,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安全红线”是不可逾越的安全高压线,对触及“安全红线”的员工严肃处理。园区所有员工全部签订“安全十大禁令”,违反就被辞退。

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实施和执行力度。与集团开展七标重建体系充分结合,对安全管控活动进行梳理,形成了过程清单;建立并完善了安全相关管理办法,完善八大高危作业管理标准,利用知识竞赛、演讲、现场模拟讲解、现说现画等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进行宣贯;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采取日常督查、月度综合专项检查方式深入现场作业活动、生产装置、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查找隐患,并狠抓跟踪落实和现场验证,不断提升安全管控能力。

利用先进技术和工具,夯实安全基础。全面收集整理工艺危害信息,完成PID图与现场流程核对;推行设备预检预修管理,完成设备数据系统录入,设备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推广作业前危害分析(JSA分析),通过实践和应用,员工分析和辨识风险能力有效提升;利用原因树(WhyTree)分析法,拓宽了分析广度,加大了分析深度,坚持每天评审作业活动,严格控制作业数量,促进了现场作业管控质量提升。

根据《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按照确定的隐患排查频次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隐患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分级,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所在单位立即采取治理措施予以消除;短期内难以消除的事故隐患,制定治理计划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管理,适时治理排除。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绿色发展软硬件建设 

着力构建绿色发展工作机构及标准体系

开发区管委会及杭州湾综管办主要负责产业规划、项目准入、生态建设、标准化建设、低效企业淘汰等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开发区生态环境所(绍兴市生态环境上虞分局派出机构)全面负责辖区内环境保护工作,对建设项目及区域环境质量实施管理。企业每年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企业三废处置、河道“三包”、清洁生产、污染减排等各项责任。开发区企业由主要负责人亲自抓,专门落实分管领导和科室,并按要求建立了环保管理团队,制订相应制度,配强配足专业的环保管理人员,全时段、全方位加大自身环保管理力度。

开发区着力开展化工项目标准化建设,通过提升工艺装备、自动化程度、安全环保管理水平,全面推进车间设计重力流布局、装备密闭化选型、管理自动化等方式,实施新建项目高标准建设和工艺装备落后项目的推倒重建,全面提升项目的品质,从源头上大幅提高企业环境防治能力。已有64个项目按照标准化要求实施,其中推倒重建项目15个。

大力推进信息平台建设

近年来,开发区为进一步助推化工产业提档升级,综合提升安全环保管理能力,积极推进化工行业智慧化建设,率先在化工产业领域开展智慧数字化监管探索,经过一年的开发建设,智慧化工园区一期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并成功入围全国第二批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杭州湾综管办突出“智能监管更高效、风险防范更全面、资源共享更充分、应急反应更迅速、创新保障更有力”目标要求,全面整合辖区信息化资源,将异味监管、风险管控、安监预警等系统进行智慧化统筹管理,提升事故防控和监管服务能力,降低区域安全风险。

该智慧化工园区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2018年已完成一期建设,初步构建了“一中心、一平台、一网络、一体系”主体架构,集成安全、环保、安防、能源管控、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六大系统的一体化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进一步实现区域内高风险化工企业24小时监控,环保数据实时采集监控,辖区内异味实现评价溯源,危化品车辆的定位监管等方面的统筹管理。2019年,开发区全面启动智慧化工园区二期建设,建成后的智慧化工园区将实现“点、面、域”三级网络化全方位预警监测,多指标、多角度、多维度可视化数据分析结果展示以及全盘可控的一体化精准化监督管理,最终实现区域综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智慧化。2019年5月8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评审工作会议,专家组一致同意将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命名为“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创新开展“两无一化”创建工作 

创新开展园区无异味建设 

为切实提升各界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港区以“国标”为底线,突出“民标”评价,创新开展了“无异味企业”和“无异味园区”创建工作,计划2019年底,全面实现区域内企业“无异味”,到2020年化工园区成功创建“无异味园区”。与43家创建企业全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全面排摸企业异味点和隐患,制定“一企一策”治理方案。以百姓的鼻子为最高标准,选聘来自机关、“两代表一委员”、教育系统、环保组织、专业人士、园区职工等领域的275名“民间闻臭师”,依靠仪器和人的嗅觉相互补充,及时发现异味来源。 

创新开展园区景区化建设 

以化工新材料园区内绿地为重点区域,以主要干道交汇区、企业进入等候区、园内河道筑堤区为重要节点,打造口袋公园、精致小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光源,实现节能、绿色照明,在防止光污染的同时,提高景观灯光设施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计划今年11月底将全面完成“景区化”改造。目前40家“景区化”创建企业中,95%的企业已完成内部绿化改造工作,部分企业已完成亮化工作。公共区域改造方案由清华大学专业团队负责,投资约8000万元,以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园区4A级景区化绿色精品工程,提升园区整体形象。 

创新组建“民间闻臭师”队伍 

为切实提高全民环境保护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满足百姓的环境知情权,嘉兴港区认真回应百姓期待,坚持“两无”创建以百姓的鼻子为最高标准,以“群众闻不到臭气异味”作为最终整治目标,专门组建了一支“民间闻臭师”队伍,其主要任务是参与对化工园区的巡查和港区治气联盟活动,全程参与“两无”创建验收工作,对厂界进行异味评价和工业企业的突击检查等。 

通过组织推荐、自我推荐、群众举荐、网络征集等方式,选聘了来自机关、“两代表一委员”、教育系统、环保组织、专业人士、园区企业职工等领域的275名“民间闻臭师”,他们以仪器和人的嗅觉相互补充,坚持“国标”“鼻标”共用,及时发现异味来源。与此同时,为便于工作开展和确保工作成效,港区专门对闻臭师队伍进行了培训,内容包括化工园区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原料及产品、工艺流程、主要污染物类别及突出异味等。截至目前,已有30余批次、200余人才参与夜间突击检查和无异味企业创建验收,既改变了群众对化工园区的固定认知,消除群众“谈化色变”的心理,又提升了企业的治理积极性,规范了企业环境行为,更密切了政府、企业、群众的联系,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