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绿色智能制造发展之路

作者:施耐德电气 发布时间:2020-08-05
为期三天的“创赢·数字化未来”——施耐德电气2020年创新峰会正在云端展开。在8月5日的“绿色智能制造创新峰会”上,来自离散、混合到流程行业的工业专家学者们,就后疫情时代的工业数字化之路、新工业革命与未来制造的发展趋势、新技术应用,以及疫情下企业的数字化实践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与分享。

image

在《当新基建遇上绿色智能制造》圆桌论坛环节,PLC open中国组织名誉主席、中国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专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组专家彭瑜优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郭朝晖中国航空工业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宁振波进行了精彩的讨论,《流程工业》摘取了一些观点,以飨读者。

面对挑战,制造业有什么样的共性问题?

无论是离散工业、流程工业还是混合工业,对于其面临的发展的共性问题上,彭瑜认为“追求质量”这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并未解决。同样,郭朝晖也认为,高科技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提是要发挥创造价值,但是创造价值往往是在对质量、水平高要求的情况下才容易创造价值。目前国内很多的高科技技术都是“屠龙之技”但却不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个原因更像是文化问题、管理问题引发出来的次生问题。

在宁振波看来,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型为现代制造业,传统是爱迪生的试错法,走向智能,智能制造就可以提上议事日程,所以“数字化转型”是核心。对此,庞邢健认为在追求效益的前提下,要更好的去平衡在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施耐德电气提出能源管理和自动化双转型就是希望能够在保证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去进一步追求节能增效,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进一步节约劳动力的成本,进一步提升各个不同环节的生产效率。

“灯塔工厂”的最佳实践,是否具有广泛的复制性呢?

虽然灯塔工厂代表了智能制造的标准,但是在宁振波看来,“灯塔工厂”、“标杆工厂”的示范性强,也指明了制造发展方向,但是全面拷贝复制却行不通。同样,彭瑜也认为,对于“灯塔工厂”,关键是得要领会其精髓,而不是说学习其表面的一些东西。“灯塔工厂”的精髓在于企业要动用一切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的手段来保证产品在功能上、质量上、交期上都符合高要求。

对于一些拿钱堆起来的“灯塔工厂”,郭朝晖认为其对中小企业的参考价值不大,中小企业往往在资金投入上是有压力,而且在技术水平上也是有一定差距。因此对“灯塔工厂”,可供中小企业参考的地方并不多。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庞邢健认为包括创新体系、管理体系这两点毫无疑问的是中小企业的安身立命之处,但多数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包括处在不同的工业领域里生产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生产范式,遭遇的挑战和问题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参考还是有甄别的进行。

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工业企业如何应对?

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彭瑜认为对当下社会化的大生产而言,一个环节如果断裂,会影响非常大。这次疫情就是一个非常警醒的案例。当前国内恢复生产上应该算是比较好,所以对于在从事智能制造技术人员来讲,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去适应,还有很多值得去探索。在宁振波看来,足够的储备金对于企业度过危机至关重要。绝大多数日本中小企业储备的资金是18个月,18个月不生产企业仍然能活下去,这一点这就是日本能够有这么多长寿企业的原因。

面对危机,不仅对企业的生存带来冲击,对制造行业也产生广泛影响。郭朝晖看来,疫情的发生从全球来看促进了制造业的本地化;对于快速响应和标准化这些方面有一些积极影响;对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会起到推动。作为跨国企业,庞邢健认为,第一,全球的供应链给予企业生产巨大的支持,国内企业也在向国外企业作生产力的再平衡,所以以现在的经济条件,实际上是一个“全球化的本地化”,企业要保证整个供应链的体系完整性;第二、企业总是要赚钱生存,因为如果不赚钱,所以疫情期间和疫情后如何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去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也至关重要。

如何帮助企业做好自己的生态系统建设?

当前企业的生存并非是单打独斗。对于企业的生态系统建设,彭瑜认为,工业的生态圈未来应该追求每一方都能够得到自己的想得到的利益,中小企业对于智能制造的需求也是最容易落到实处,并从生态建设中获益。同样,郭朝晖认为大企业和小企业要进行密切的合作,或者说技术的提供方和技术的使用方要进行密切的协作。由于中小企业在中国多达几千万家,未来生态的整合将会彼此促进,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生态的整合。

对于中小企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关键,宁振波认为大企业要建平台,中小企业上云,国际化共享经济、数字经济一定是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作为国民经济以及庞大的生态体系里面的金字塔塔底,庞邢健认为,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蓝图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对中小企业赋能,释放他们的数字化需求与能力,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和他们一起打通最后一公里,这对企业、行业都是非常有意义。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