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石化行业利润增长21.67%,炼化利润明显下滑!

文章来源:流程工业 发布时间:2018-08-16
山东省通过集中整治,化工产业安全生产不利局面得到扭转,转型升级的基础得到加强和巩固。

8月14日,从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公室获悉,全省化工专项行动工作会议专项行动以来,全省共排查发现安全隐患15.7万项,完成整治13.2万项,整改率达到84.1%;共关闭转产化工企业620家,停产整顿2614家,占全省化工生产企业的42.5%。通过集中整治,化工产业安全生产不利局面得到扭转,转型升级的基础得到加强和巩固。

山东炼化行业

上半年规上化工企业利润增长21.67%

专项行动的开展,有效化解了“劣币驱逐良币”“杂草淹没禾苗”的问题,净化了市场环境,促进了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842.1亿元、利润180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0%和20.5%;今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41.5亿元、利润79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7%和21.67%。

据介绍,目前转型升级攻坚正全面展开。按照化工园区管理办法和评分标准要求,经各市人民政府申报、第三方专业机构评审和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审核,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公布了第一批化工园区名单,第二批园区也已公示结束。各市化工生产企业新一轮评级评价已完成,评级评价抽查工作接近尾声,危化品道路运输、仓储、经营企业评级工作全面展开。

但同时,回顾一年来的化工专项行动,各地在思想认识、园区认定、新一轮评级评价、涉化企业搬迁改造等方面仍存在有待提升、改进的地方。山东省能够围绕下述重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化工专项行动扎实深入开展,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加快推进新一轮化工生产企业评级评价。以新一轮评级评价为抓手,进一步压减化工生产企业数量,力争在现有基础上关闭20%以上,将全省化工生产企业控制在5000家以内,实现化工企业的减量提升。

全面提升园区认定和管理水平。力争在9月底前完成化工园区和专业化工园区认定工作,年底前完成重点监控点认定工作,将全省化工园区和专业化工园区分别控制在75家和10家以内,重点监控点控制在200家以内,从根本上扭转山东省化工产业布局不合理、化工园区散乱现状,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集中度和主体安全水平。

持续推进危化品运输车辆挂靠和介质不符集中整治。严格按照“五统一”标准,严格审查车辆产权、劳动关系、生产组织、财务管理、管理责任的统一性。科学运用评级结果、分类施策,坚决清理取缔一批违法违规企业,推进企业整合重组,提升化工全产业链条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做好危化品运输绿色转型。

扎实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积极引导企业将搬迁改造与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品牌建设等结合起来,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搬迁改造企业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艺技术和产品水平,大力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增效”,全面提高化工企业本质安全质效水平。

加快推进高端化工产业发展。按照全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好化工产业规划布局,全面提升化工产业整体竞争力,加紧项目谋划和推进实施,建立高端化工项目库,重点围绕炼化一体化、新材料、海洋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轮胎等六大领域,组织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化工项目。

加快实施危化品道路运输、仓储、经营企业评级。交通和仓储、经营企业也要实行减量化,从根本上解决小、散、乱和布局不合理的问题。9月底前全部完成评级任务。

做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各市运用好化工企业新一轮评级评价结果,积极配合与发改、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共同做好手续不全化工企业的整改。各市化工专项行动办积极配合发改、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对本系统化工企业清理整治工作中涉及的手续审核、执法处罚、停产整顿等情况进行分类督导检查,做到信息畅通、步调一致,及时协调解决相关手续办理中的政策衔接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山东炼化行业:上半年经营利润明显下滑

山东省炼化行业上半年运行数据日前出炉,虽然加工总量、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但经营利润下降较快。同时,金联创监测数据显示,从6月份开始,山东地炼进入停工检修密集期,开工率直线下滑至7月4日的52.8%,较年初最高开工率69.2%大幅下降16.4个百分点。

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秘书长李德坤表示,上半年,山东省地炼行业进口原油采购量保持高速增长,原油加工量占比显著提高。受益于原油进口权逐步放开,上半年,山东省骨干地炼企业加工原油3914万吨,同比增长53.4%,原油加工量占比达到75%;原油一次加工产能利用率85.7%,较去年同期增长14.6个百分点。

此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步增长。骨干地炼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73亿元、利税2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和11.4%。

李德坤说,从经营利润方面来看,上半年受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上行、人民币大幅贬值等因素影响,原料成本大幅提升,而成品油市场供大于求,导致价格未能同步上涨,且地炼企业无成品油出口配额和零售终端渠道,随着生产负荷的不断提高,区域性竞争更加激烈,导致量增效差,利润出现明显下滑趋势,部分企业已经处于保本经营或亏损状态。

山东淄博一家石化企业负责人称,今年以来国际油价由年初的60美元/桶上升到7月初的74.35美元/桶,但国内成品油消费低迷,成品油批发价格跟涨动力不足,炼油的成本上涨向下游传递受阻,一大部分成本上涨的压力都由企业承担。在此情况下,一些盈利能力较差的炼化企业只好停产检修,减少产出。

利润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税的改变。

此前,个别地炼企业把应当纳税的油品,以化工产品的名义销售给成品油经销企业,成品油经销企业再将这些“化工产品”变换名称改为应税油品,通过“变票”来逃避生产环节的消费税。3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正式实施,成品油消费税监管全面收紧。此次《公告》明确,所有成品油发票均须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中成品油发票开具模块进行开具,成品油调和油品分类编码不得随意变更。

一家地炼企业负责人说,在生产环节征收消费税,增加了地炼企业资金负担。

成品油消费税在生产环节征收,将本应由消费者承担的消费税先由地炼企业“垫付”,一方面,占用了企业流动资金,增加了资金成本;

另一方面,消费税是价内税,在生产环节征收,增加了增值税以及以增值税为纳税基数的城建税、教育附加等4项税收。

自2014年6月份原油价格下降以来,成品油消费税等各种税收占销售价格的比重在一半左右,极大占用了企业生产环节的资金,增加了企业陷入困境的风险。

他表示,这将引发巨大的信贷风险。下半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意味着会有更多企业陆续陷入亏损状态。

另外,围绕“去杠杆”的信用政策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也为银行业金融支持实体企业带来了困难。如不及时采取有力应对措施,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信贷风险的可能性较大,通过担保关系还会连带到其他企业,对山东省税收贡献占比较大的地炼行业将带来毁灭性的冲击。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