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分类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主要有菌类,藻类以及动物类。
1、细菌
细菌的适应性强,增长速度快。根据对营养物需求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大类。自养菌利用各种无机物(CO2、HCO3-、NO3-、PO3-4等)为营养将其转化为另一种无机物,释放出能量,合成细胞物质,其碳源、氮源和磷源皆为无机物。异养菌以有机碳作碳源,有机或无机氮为氮源,将其转化为CO2、H2O、NO3-、CH4、NH3等无机物,释放出能量,合成细胞物质。污水处理设施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异养菌。
2、真菌
真菌包括霉菌和酵母菌。真菌是好氧菌,以有机物为碳源,生长pH为2〜9,最佳pH为5.6。真菌需氧量少,只有细菌的一半。真菌常出现于低pH值、分子氧较少的环境中。
真菌丝体对活性污泥的凝聚起到骨架作用,但过多丝状菌的出现会影响污泥的沉淀性能,而引起污泥膨胀。真菌在污水处理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3、藻类
藻类是单细胞和多细胞的植物性微生物。它含有叶绿素,利用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和水放出氧气,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合成自身细胞。
4、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能进行分裂增殖的单细胞动物。污水中的原生动物既是水质净化者又是水质指示物。绝大多数原生动物属于好氧异养型。在污水处理中,原生动物的作用没有细菌重要,但由于大多数原生动物能吞食固态有机物和游离细菌,所以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原生动物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在不同的水质环境中出现不同的原生动物,所以是水质指示物。例如,溶解氧充足时钟虫大量出现,溶解氧低于1㎎/L时出现较少,也不活跃。
5、后生动物
后生动物是多细胞动物。在污水处理设施和稳定塘中常见的后生动物有轮虫、线虫和甲壳类的动物。
后生动物皆为好氧微生物,生活在较好的水质环境中。后生动物以细菌、原生动物、藻类和有机固体为食,它们的出现表明处理效果较好,是污水处理的指示性生物。
二、微生物的营养关系
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共生于水体中。细菌和真菌以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为营养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合成自身细胞。藻类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中的氮、磷进行光和作用合成自身细胞并向水体提供氧气。藻类的细胞死亡后成为菌类繁殖的营养。原生动物吞食水中固态有机物、菌类和藻类。后生动物捕食水中固体有机物、菌类、藻类和原生动物。
本文来源于综合公开信息。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最近,江苏发布《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聚焦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不高、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混合处理等突出问题。
2022-07-03 本网编辑
在追求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对氢能的关注持续升温。2021年12月初,澳大利亚水资源服务协会(Water Service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WSAA)发布的一份题为《Water: fueling the path to a hydrogen future》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氢能革命的步伐在逐步加快,这对城市水处理行业意味着什么?水行业是否对氢能有足够的认识?在这份报告里,大家能够了解水务行业使用氢气的基础知识,并指出了未来几年值得探索的问题。
2022-03-16 本网编辑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2022-03-04 本网编辑
2023-03-24
2023-02-23
2023-03-16
2023-02-27
2023-03-07
2023-03-09
2023-03-01
通过对高炉炉缸炉底增加一套侵蚀检测报警系统,可以使高炉长周期稳定安全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了炉缸炉底侵蚀检测报警系统组成原理及常见故障,分析了炉缸炉底侵蚀检测报警系统的优点。
作者:范中武 范中伟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