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去正当时

文章来源:中国水网 发布时间:2012-09-25
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平均增长15%左右,总体呈现持续稳定并加速发展态势。在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后,环保产业进入了外部发展环境最为良好的黄金期。

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平均增长15%左右,总体呈现持续稳定并加速发展态势。在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后,环保产业进入了外部发展环境最为良好的黄金期。同时,环保市场的全球化发展,使得各大跨国企业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布局全球环保市场。我国环保企业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必须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在目前国际分工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推动环境技术产品走出去,促进企业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市场,从而得以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

当前,方兴未艾的国际环保市场也为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创造了条件。据欧盟统计,估计2010年全球环境服务业产值达到6400亿美元,全球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3万亿美元。

市场变化了战略该怎么调整?

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环保企业亟须开拓新市场

当前,国内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近10年来,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大量资金,进一步加快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0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2.3%,已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县级(含)以上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率达到77.9%,并规划到2015年县县具有无害化处理能力。

可以说,再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任务将基本完成,下一阶段的环保市场将由工程建设类走向环境服务类。因此,我国已有的环境产品及工程建设能力亟须开拓新的市场,环保产业国际化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十五"以来,环保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15%~20%,超过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我国环保技术逐步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炉排炉垃圾焚烧技术已实现国产化,超滤膜水处理技术位居领先,在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污泥处置、垃圾焚烧以及烟气脱硫脱硝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建设运营经验,拥有了门类齐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环保龙头企业。所有这些,为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国内一些率先走出去的环保企业展示了竞争实力。北京桑德、北控水务、福建龙净、浙江菲达、杭州新世纪等企业走在了前列,相继获得了多个海外项目订单,凭借其技术、管理和成本等综合优势,相继开拓了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国际市场,为产业国际化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眼下,国际经济大环境也为我国环保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机遇。2008年以来,美国、欧洲相继爆发金融和债务危机,各国相继紧缩财政,对环保产业的补贴和投资持续减少,给当地环保产业带来负面影响。跨国大型环保企业由于其国际化集团的背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比较大,部分企业开始将其旗下项目在公开市场出售。

经济震荡导致资产价格降低和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为中国环保企业整合产业链、实施海外并购提供了良好机遇。2012年1月20日,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已通过全资子公司获得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8.68%的权益。

在哪些国家机会更多?

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环保技术特点和产品成本更具竞争优势

当前,方兴未艾的国际环保市场也为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创造了条件。据欧盟统计,估计2010年全球环境服务业产值达到6400亿美元,全球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3万亿美元。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基础设施薄弱,环境保护的需求十分迫切。同时这些国家又处在与中国相当的发展水平,相较于高标准、高成本的欧美环保技术设备,我国的环保技术特点和产品成本更具有竞争优势,这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这其中,中东地区的环保市场很大,尤其是水务市场,这对于发展新型水生产技术和水资源领域的企业来说,无疑蕴含着巨大商机。中东地区具有世界上最富裕的石油矿藏,但淡水资源奇缺。预计到2030年,阿拉伯世界将缺水171万亿立方米。

首先,当地政府将给予政策方面的鼓励和支持。中东地区各国政府希望大力发展独立发电制水、污水处理等项目,吸引私营部门和外国投资,鼓励研发和引进高新科技等等一系列措施。

此外,最主要的因素在于,中东各国对高质量水资源项目的需求已经到了迫切的程度。以沙特为例,其106个市级行政单位中,只有大约22个有污水管网,其中第二大城市吉达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没有综合污水处理系统的城市,而之前吉达洪水引发的一系列灾难,尤其突出了问题的紧迫性和严峻性。

作为同处亚太的东南亚各国,拥有相当的地缘优势,也是中国开拓对外市场、开展经济互利合作的首选地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首选地之一。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遇到的环境问题和发展目标有共通之处。再加上中国与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经贸合作基础深厚,东南亚的环保产业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说潜力巨大。

东南亚各国的环保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未来包括污水、垃圾等处理与再生利用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各国政府也纷纷效仿中国,鼓励外商投资环保领域。

以越南为例,目前越南近80%的生产单位和工业区没有废物处理措施,约有94%的城市污水得不到处理,仅有12%的城市垃圾得到处理。越南政府鼓励外商投资环保领域并提供相关技术转让,经营活动可以在企业收入所得税、进口税和土地使用税方面享受优惠。废物处理和再生产以及生产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的企业将可以减免收入所得税、增值税、环境税和环保费等。

南亚地区需求最为迫切的是废水处理行业,对中国公司极其有利。中国企业拥有相关技术,设备制造成本低,且在膜过滤技术、细菌培植研究及曝气设备等领域,相关研发工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此外,南亚地区处理科技废物的公司寥寥无几。能源废物处理也包含丰厚商机,尤其是监测及提供节能方案业务。中国企业可考虑和当地公司结盟或开设自己的办事处,又或与邦政府合作,提供解决方案。

南亚环保业机会涌现,全球各地已成立多个洁净能源基金,投资于环保领域。如美国国际开发署与印度工业联会将在银行协助下,成立规模2.5亿美元的基金,支援环保科技合作项目。建议中国环保企业可以直接投资于这类基金,或注资个别公司。

拉美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高度集中,交通污染问题与中国相近。中国近些年在发展洁净交通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其经验值得借鉴,和拉美国家在交通减排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此外,中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同样存在气候危机的拉美各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和中国有着相似的发展经历。中国在环保方面经过长期探索建立的一套符合国情的环保体系,非洲国家借鉴较为容易。中国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拥有价格低廉的优势,适合经济相对落后的非洲国家。此外,非洲是中国一直以来实施援助、支持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对象,非洲国家对于中国企业可以提供极为优惠的政策。

哪些路径有待打通?

要想环保产业国际化快速发展,建议国家出台支持政策

必须看到,中国环保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才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短板。比如,对国际市场的规则不了解、国际化人才的匮乏、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等。因此要保证 “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还需要国家在金融、财税、贷款等诸多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加大对环保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

建议首先实行绿色援助计划,通过与中东、非洲、南美等产油国建立能源—环境战略联盟,实施绿色援助贷款或赠款,支持其建设环境公共设施。安排对外援助时优先考虑节能环保项目,重点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由国内大型环保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配套的国产产品设备。支持企业建设环境项目示范工程,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产品设备或服务在当地的影响力。对于环境行为表现良好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相应的鼓励措施。

建议设立环保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运用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设立海外环保投资基金、并购资金、亏损准备金等多种方式,鼓励环保企业海外投资。设立海外环保项目先期投入补贴资金,对先期市场开拓费用,按一定比例进行项目补贴。

在财政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建议结合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海外环保投资担保机制,以落实环保项目融资的资本金制度。完善环保企业境外税收抵免的适用范围,避免双重征税。政府与鼓励投资国家签订协定时,设立税收抵免条款,保障国内环保企业享受到东道国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参照高新技术行业,降低企业境外红利抵免限额税率。

在境外资本运作方面,应当鼓励国内环保企业进入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建议适当降低境内环保企业到境外上市的门槛,简化并规范环保企业境外上市的审批流程,并加强对已境外上市企业的监管。同时,应当鼓励环保企业利用国际经济环境的有利时机,合作、并购、参股国内外先进环保研发和设备制造企业,整合战略资源、促进产业升级,尤其在技术开发上加大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案例

桑德:凭技术优势走出国门

2009 年7月29日,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桑德)接到沙特阿拉伯Jubail 及Yanbu电力、水利公共事业公司辖下的 TareeqAl-Matar第九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EPC)正式中标通知书,合同总金额将达7亿人民币,标志着中国市场化的水务企业成功走向国际市场。

桑德此次能够在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中标,主要得益于较为先进的技术理念和合理的报价,以及在承接大型工程方面的经验。2011年5月7日,桑德国际—中技联合体获得了由孟加拉吉大港水务局颁发的吉大港给水项目中标通知书。项目为新建30万吨/日取水工程的土建、15万吨/日的泵站和14.3万吨/日给水厂建设,合同金额约为5000万美元,是桑德国际获得的又一大型国际EPC订单。

北控: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2009年11月11日,中国和马来西亚签署5项谅解备忘录和协议,马来西亚政府与北控签订的污水工程处理服务合作备忘录中,涉及27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投资、建设、运营,总金额约20亿美元。

2011年11月3日,北控水务集团与马来西亚能源、绿色科技及水务部签定合同,负责建设吉隆坡Pantai 第二地下污水处理厂,项目合同金额为25.48亿元。北控进入国际市场走的是“区域发展”的道路,符合集团确立的“集中优势资源打歼灭战”的市场工作方针。

福建龙净:以设备出口带动工程承包

2008年,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净)与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WPCPL项目合同。这是印度KSK集团在钱德拉布尔市投资的首个大型火电投资项目,总投资30亿美元,规划建设容量为4台135MW机组。

迄今为止,龙净的除尘产品已出口到日本、巴西、伊朗、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7月29日,龙净和印尼国家电力公司签订印尼加里曼丹 2×66MW电厂总包工程合同,负责燃煤发电机设计、制造、测试、输送、安装、预调试、调试、进行性能运行测试及对一些设备提供保证等,合同金额达到 11.3亿元人民币,是龙净海外总包工程的首个项目。2012年3月7日,龙净公布关于印度比莱钢铁厂锅炉岛工程总承包项目中标公告,总金额约合3.5亿元人民币。

中国环保市场目前有超过一百家外资企业

国外巨头是怎么进来的?

在中国环保市场上,目前有超过100家外资公司,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有:威立雅、苏伊士、丸红、住友、西门子、GE等。如何借鉴跨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的先进经验,是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国际化的重要一环。

税收优惠推动两大法国巨头来华

法国拥有两家全球最大的水务公司--威立雅和苏伊士。这两家公司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进入中国市场,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市场份额。那么,法国政府是如何支持本国公司进入海外市场的呢?其主要做法有包括海外子公司股息免税、财务合并制、税收抵免等税收优惠,同时实施风险准备金制度。

案例

威立雅:定位于项目运营商角色

1997 年,威立雅水务与天津市供水部门签订经营凌庄水处理厂,并成立天津通用水务公司,从此打开中国市场大门。1998年,威立雅水务与日本合作伙伴丸红合作,获得第一个由中国政府批准的水务BOT合同,即成都市自来水六厂B厂。2002年签订了浦东项目,是中国第一次允许一家非官方商业运营商全面接管市政水务。此后,威立雅水务又相继获得了北京、深圳、昆明、常州、柳州、兰州、海口和天津的水务服务合同。迄今为止,威立雅水务在中国共参与了19个城市21个合资项目。

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前期,威立雅水务更多地"扮演"起投资商的角色,其介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与当地企业联合投资建设与运营,由中方绝对控股,如天津凌庄水处理厂项目,天津市环保局控股为77%。另一种是BOT模式,如成都市水处理厂。

如今,威立雅更倾向于做项目运营管理公司。其将项目投资和运营两项职能一分为二,通过与合作伙伴合资成立项目公司和运营公司,并安排合作伙伴在项目公司中占大股,分担大部分投资成本,而自身在运营公司中占大股,最大限度地获取"技术溢价"。以其与光大国际合作的青岛污水处理项目为例,威立雅仅用55万美元就完成了4280万美元的项目,并获得水务项目56%的收入。

此外,威立雅在中国的投资更注重于联合众多合作伙伴加强公共能力,同时分散投资风险。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有首创股份、深水集团、中信泰富、广大环保、上海城投等,这些合作伙伴都有资金实力雄厚、政府背景强的特点。

苏伊士: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

苏伊士环境集团(以下简称苏伊士)2009年在华营业收入为8.66亿欧元。多元化、全产业链发展,是苏伊士环境在华长期采用的发展战略。

20 世纪70年代,苏伊士环境通过子公司得利满进入中国市场。迄今为止,得利满利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在中国设计并建造了190多个水处理厂,包括为市政供水、污水、脱盐水、污泥处理和工业工艺水及污水处理提供从工程设计到调试的服务,也提供水处理设施的运营和水厂正常工作所需的所有服务(备品配件的提供、设施改造等)。

1985年,苏伊士与香港新世界集团共同创立了中法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中法控股),业务得到进一步拓展。目前已在上海、天津、重庆、青岛等18个地区拥有24个运营合同。

2007年,苏伊士通过太古升达废料处理公司投资上海化工园区的危险废物焚烧项目并拥有30年运营权,从而进入固体废物处理行业。设计、建造及管理上海化学工业园区内的危险废料焚烧装置,处理能力为6万吨/年,排放指标遵循欧洲标准,同时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此外,苏伊士与上海星火开发区和上海化学工业区(SCIP)签订合约,为园区提供自来水制水及输配服务,并承担园内工业用水及工业污水处理业务。

日本多种金融手段直接支持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本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通过设立海外投资亏损准备金、投资担保制度、便利融资、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加大支持力度。在环保领域,日本企业很早就瞄准中国市场,并借力政府支持取得了不少进展。

案例

丸红借力民营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丸红株式会社(简称丸红)是进入中国水务市场的日企先行者。1998年,丸红与威立雅合作投资了40万吨/天规模的成都自来水六厂B厂,投资金额是1.06亿美元,合同期18年。

2009 年11月,丸红通过收购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的股权,迈出了进军中国水务市场的关键一步。丸红不同于三井和伊藤忠,它们进入国内市场分别与外资水务投资人合作;也不同于日立和住友,分别与大型国有企业合作,丸红选择了民营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开拓市场。据目前双方透露的信息,丸红看重的是国祯环保在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上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而国祯则看重丸红的资金实力和拓展海外市场渠道的能力。

德国企业进入中国有补贴

德国企业向来以技术优势著称于世,其环保技术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德国企业以其技术优势进入中国市场,德国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发放投资津贴、补助以及优惠贷款,联邦、各州可为企业向商业银行项目融资提供50%~80%的担保,最高金额可达1000万欧元。

案例

西门子注重技术本土化创新

2004 年,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门子)正式进军中国水市场。西门子水处理技术部运营的公司有:西门子水处理公司和2005年合资的西门子(天津) 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在国内工业给水、污水处理、高纯水、市政用水和海水淡化等行业有诸多工程案例。如:奥运村饮用水工程、北京北小河6万吨/天市政用水工程、江苏无锡中国最大的膜法饮用水处理项目等,成功完成百余个工程。

在水处理产品方面,西门子通过推行一系列产品本地化大幅增加业务量。比如用于高纯水处理系统的Ionpure连续电去离子模块,是离子交换领域最前沿的技术,目前已经将这种技术实现了国产化,在2009年~2010年间这一部分的业务增幅达到70%。现在,正推行紫外线(UV)消毒产品的本地化。西门子还与我国16所大学以及相关机构合作,研发适合于中国城市和工业发展的水处理产品、解决方案。

此外,西门子还具有较强的一体化优势,涉足的业务领域很多,比如,在水处理业务开展之前就已经在钢铁、造纸、石化、电力、纺织等高耗水行业积累了众多的客户资源和丰富经验。

美国灵活多变支持对外投资

美国鼓励对外投资税收政策的特色是以资本输出中性为原则,并根据对外投资的发展,适时调整政策的具体内容。其中,美国是最早实行分类综合限额税收抵免政策的国家,并实行延迟纳税与CFC(受控外国公司)法规,经营性亏损结转等政策。

案例

GE通过并购打造技术航母

近10年来,通用电气公司(GE)开始打造其水处理部门,花费约40亿美元进行5次并购,GE水处理及工艺过程处理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中水回用、纯水处理、循环水处理、锅炉水处理以及工艺生产过程处理供应商,拥有全球领先技术。

膜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是GE核心技术,在中国已经有了许多应用案例,例如无锡梅村污水处理厂、北京清河污水回用项目、国家体育场雨洪回用系统和直饮水项目,其中国家体育场的纳滤膜雨洪回用系统是中国大型公共建筑第一个雨洪综合利用工程。

移动净水设备和技术是GE引进的欧洲成熟技术,目前正在与中国相关政府部门探讨这一技术在中国的可行性,并准备在大型城市进行实验,实验成功后可大规模用于中国城市和农村污水处理和自来水净化。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