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吨PC国产化装置达产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发布时间:2015-05-04
首套10万吨/年聚碳酸酯(PC)国产装置日前在镇海石化工业园区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全线达标达产。

首套10万吨/年聚碳酸酯(PC)国产装置日前在镇海石化工业园区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全线达标达产。这套采用国际先进的非光气酯交换工艺建设的聚碳酸酯装置一举提升了我国在聚碳酸酯领域的工业化生产水准,不但规模化、工业化达标,并且产品关键指标均达到行业龙头企业同类产品水平,改写了我国无万吨级以上自主大型聚碳酸酯装置的历史。

2011年12月,作为全国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10万吨/年非光气法聚碳酸酯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总规划30万吨/年,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规模为10万吨/年,总投资18.5亿元,可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副产2.9万吨丙二醇。2014年底,一期装置工艺流程全部打通,今年1月产出合格产品,3月底实现满负荷生产,4月下旬全线达标达产。

据宁波浙铁大风化工公司董事长傅建永介绍,目前聚碳酸酯生产工艺主要有光气界面缩聚法、传统酯交换法和完全非光气酯交换法三种。其中光气法和传统酯交换法工艺都面临着会产生大量工艺废水的困扰。因此,浙铁集团在项目规划时就锁定了先进、绿色、环保的非光气酯交换法工艺路线。他们独创的非光气法工艺将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苯酯(DPC)、聚碳酸酯三套装置联合在一起,通过碳酸二甲酯—碳酸二苯酯—聚碳酸酯的生产路线,实现物料全过程的循环利用。整套装置既不产生大量含酚废水,也不排放剧毒光气,并且每年还能消耗3.6万吨的CO2,达到了绿色生产的目标。

该项目的建成投产,虽不能使国内企业完全摆脱对进口聚碳酸酯的依赖,但对国内聚碳酸酯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起到促进作用。就在该项目投产前后,被国外化工巨头垄断、价格一向坚挺的聚碳酸酯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波动,从2万多元下调至1.8万元。

据悉,浙铁集团目前正依托聚碳酸酯项目着手组建国家级工程中心,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开发聚碳酸酯高经济附加值的应用领域,比如为高性能PC基改性塑料提供特种高端原材料,开发PC合金及改性PC产品等,向高功能化、专业化应用方向发展,提高聚碳酸酯产品的档次及附加值。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