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关井的“断舍离”

作者:于洋 赵雪/刘继宝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发布时间:2016-07-18
关停,是艰难的“断舍离”。这对处在其中的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是一次阵痛。而企业能做的,就是“摁住出血点”,完成从“产量论英雄”到“效益排交椅”的转变,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守得云开月明。

低油价对上游企业经营产生巨大影响,不少油田选择关井限产,精打细算关停这本账。

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的甘肃庆阳,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80后孟安志和他的同事3个月前来到这里。随着油井关停,孟安志被采油厂临时召集,成为集输大队的一员,负责庆阳关停井的撤离和环境恢复工作。

时至5月,撤离工作已近尾声。这一天,孟安志把“花花”也从井场上撤离下来带回生活基地。“花花”是井场工人收养的流浪狗,从小在井场长大。

“它知道穿红色工服的人是自己人。”孟安志说。这项本领让“花花”成为看护井场的得力助手。如今,它要随着油井的关闭而“解甲归田”。

孟安志所在的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原本有五个采油区567口油水井在生产。受低油价影响,目前仅剩2个区34口注水实验井在生产。

孟安志的经历并不是个案。在全国众多采油厂里,还有许多和他一样的人已经或正在做着与油井“告别”的工作。

艰难的选择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曾长期在30美元/桶~40美元/桶之间徘徊。这让上游企业的经营变得异常困难。尽管各企业都在争分夺秒地进行各种降本措施,但似乎始终难以跑赢持续低位震荡的油价。

“我们现在越是生产亏损越多。”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副厂长梁承春无奈地表示。无奈之下,国内部分油田企业不再选择“硬撑”,而是主动选择了关停限产。这在新中国石油行业还是首次。

上世纪末,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跌至9美元/桶,石油企业同样经历了一次严峻的挑战。当时,为了降低亏损,企业也采取了限产关井的措施。但有所不同的是,那时的决定是以指令性动作完成的。

“当时,我们接到指令3月16日开始限产,依据库容和销售情况确定下来的指标被分配到各个采油厂。每个采油厂都有关停井数的指标,然后由采油厂具体落实关井措施。一直到4月16日再次接到指令取消限额。”1998年那次关井限产的经历,让胜利油田的纪师傅至今记忆犹新。

但是,关油井并不是像关水龙头一样简单。

让纪师傅印象更深刻的,是那次关井留下的“后遗症”。

“为了保证石油供应,采油厂又不得不把关闭的低效井重新开起来,但重开井并没有达到以前的产量,导致当时产量损失了20多万吨。而为了恢复产量,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作业费、开井费。尽管当时关井也贯穿了效益原则,但都是粗线条的,缺乏精准的核算和数据。”纪师傅回忆。

历史总有着相似之处。在新一轮低油价对油田企业产生的巨大影响下,关井是否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就在记者为采写这篇报道对某采油厂提出采访要求时,该采油厂以“相关领导对是否关井有不同看法,存在争议”为由,婉拒了采访邀请。

关还是不关,企业似乎存在着不同看法。

“我们对零星、无效井也进行关停。但我个人认为,要产生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好每一口井。”大港油田分公司首席专家陶自强说。

可以看到,一些油田在应对低油价的措施上,选择了对长停井进行大量修复。在华北油田,有48口休眠井在低油价下复产;大港油田井下作业第三修井分公司采取转采、堵层、复产等工艺措施,复活长停井13口;新疆油田八区乌尔禾组油藏长停井T86126完成压裂施工作业后40天见油……

“油井关停限产,是在低油价下的一种艰难选择。”河南油田负责开发工作的副总经理樊中海坦陈。

尽管艰难,很多油田还是选择了主动关停。

今年2月,胜利油田率先发布整体关停亏损严重的小营、乔庄、义和庄、套尔河油田四个小油田的消息。这也是胜利油田勘探开发50年来首次关停油田。

与整体关闭油田相比,还有更多的油田选择了大批关井。

在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金西管理区巡检2班班长冉延军负责的52口井中,已经有6口在今年内被关停。这位从事巡检工作近30年的石油人,对油井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油井就是他的“老伙计”。而截至目前,江苏油田关停无效井134口,占全油田总油井数的5.15%。

据不完全统计,中原油田一季度以来新增关停无效油井86口,关停无效注水井132口;在西北油田采油三厂394口油井中,一季度关停负效益井61口;东北油气分公司590口生产油井已关停近90%……

“摁住出血点”

“负效益油井就像油田的出血点。”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抗指出。“在低油价情况下,只有关停这些负效益油井,‘摁住出血点’,才能保证油田效益。”他建议。

1998年那次“一刀切”式的关停模式,显露出“细算账”意识的缺乏。既然选择关井,是否可以避免历史的教训?

与上次不同的是,此次关停井的评判标准、个数都是油田自己算出来的。如何关停才能关出效益,是每个油田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首先必须回答3万多口油井哪些是有经济效益的,哪些不具备经济效益,哪些经过措施还能具有经济效益等问题。”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记者。

为此,胜利油田的研究人员建立了“三线四区”经济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以把每一口井纳入到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比较。也就是把每口井产1吨合格油收益同生产这1吨油所需要的运行成本、操作成本和完全成本进行对比,依此将每口井进行分类。那些增加作业也不能产生效益的井,就可以初步判断为被关停对象了。

截至今年3月,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依据该模型相继关闭115口运行无效益井,采油厂平均每天减少液量11180吨,减少油量106吨,年影响产量2万吨左右,但每天可以节约运行成本13万元。

鉴于这一模型所取得的效果,中石化集团将这一模式在全集团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各油田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对计划关停井做出经济评价,不单单是目前的效益情况,还要评价关井后的维护成本和以后的恢复成本。”中原油田开发管理部主任李存贵说。

经过对综合成本费用的考虑,当测算出来的预计节约成本大于关停损失收入的1.1倍时,李存贵所在的中原油田才考虑将这一口井关停。也就是说关停一口井的综合提效必须达到10%以上,否则不能实施关停。

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副厂长梁承春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我们的折旧折耗费用每吨油摊销达到1万元左右,油价不达到100美元/桶,油井是开不起来的。”

“每口油井的效益跟波动的油价绑在一起,根据经济评价模型,我们会为每一口井产生一个动态的效益评价。这同时也解决了何时停井、何时重开井的问题。”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首席专家高润峰说。

“在这轮低油价之前,像我们这种搞技术的,不太关注效益。采油的不关心油价,这是不正常的。”一位研究人员反思。

为了尽可能地精打细算,负责开发生产、地质研究和财务计划的人坐到了一起,探讨如何让关井措施与油价联系得更为紧密。

为此,大部分油田都对油价区间节点做了仔细盘算。比如:当油价在50美元/桶以下时,中原油田关停了5个区块,关停、间开油井382口,水井 210口;河南油田需关停无效油井501口。当油价在40美元/桶时,中原油田关停17个区块,关停、间开油井985口,水井530口;河南油田关停无效油井749口。

“每一项措施是不是应该上,安排什么样的产量规模,完全按照油价的变化来进行决策,进行动态调整。”前述胜利油田勘探开发专家告诉记者。

这些举措在中国石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江苏油田副总地质师、油气开发管理部主任唐建东的眼里,意味着“企业正在经历一场潜移默化的转变”。

过去“以产量论英雄”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低油价的新形势。通过这次关停,企业正在探索“以效益排交椅”的生产发展模式。

“现在,江苏油田开发生产指导原则已从原油产量为中心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实际运行过程中,根据国际油价的变化、经过对生产井的经济效益评价来确定油井或关或开。”唐建东说。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1998年“为产量而关停”的做法,除了在关停方面动脑筋外,一些油田充分发挥了间开井和捞油井的优势。

在大港油田,低油价下深度挖掘效益的重要工作就是间开井措施。

“对于没有边际贡献的无效益油井,我们主要通过引导各单位充分利用错峰电价政策(夜间电费仅为白天的1/2)大力实施间开等方法,使无边际效益的油井变为有效益油井。”陶自强说。

除了对间开仍无边际效益的油井实施关停之外,大港油田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捞油等低成本手段,把井筒的原油拿出来。“这种方式使油井的原油吨油操作成本远比抽油机采出来1吨油的成本要低得多。”陶自强解释。

人能“断舍离”吗?

5月,孟安志和他的同事们才刚刚做了一场告别。这一天,从井场回来的他特意嘱咐食堂为工友们加餐作为送行宴。“根据厂里的要求,他们明天就要离开了,曾经和他们一起工作有些舍不得。”孟安志说。

在企业员工心里,更多的可能是不舍。而在企业领导的心里,更多的是担忧。

“我们之所以不会大面积关停井,有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关井后原有的职工去哪里?”一位油田负责人提出他对关井持谨慎态度的缘由。

就在前不久,东北一家油田因为人员调整安排没有符合一部分员工心意而引发了示威游行,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我们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满意。有时候,新的举措要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企业能做的是尽量将这部分利益的损失降到最小。”上述油田负责人说。

近些年,人员优化一直是油田企业转型的重点和难点。油井关停后无疑会加剧这一局面的复杂性。

降薪、二次分配工作岗位、离职都可能是员工要面临的问题。记者在一些油田贴吧上看到,不少涉及关停井的职工对自己的未来出路表示担忧。

“像我们有一部分气田的企业,可以输出一些人力。而老油田面临的问题更严峻,人员基数大,人员调整需要考虑的更加全面。”一位采油厂负责人告诉记者。

如何做到井歇人不歇,如何让“闲置”的人力流动起来是每个涉及关停井的油田要解决的问题。

“人员安排是关停井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员安排不好,关停井也不能顺利关停。” 一位油田负责人说。

通过双向选择将人员“引流”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和他们想去的地方,是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进行人员流动的一项办法。在这次关停井中,他们需要解决1000多名闲置下来的劳务工和正式职工的就业。

“在各个采油厂、管理区内部实现人员的流动”,梁承春说,“由于华北油气分公司这些年采气厂发展迅速,我们根据自愿原则,通过双向选择,‘闲置’下来的人员可以在各管理区、采油厂或者在华北油气分公司内部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对方单位与个人达成意愿即可进行调动。”

在这次分流中,和孟安志同期进厂的校友小华选择了位于内蒙古的采气厂。“毕竟我们还年轻,现在天然气越来越重要。虽然离开熟悉的井场有些不舍,但我想在采气厂锻炼一下,就当作一次历练。”小华说。

与小华一样“背井离厂”的员工不同,还有一部分员工因实际需要而要坚守着关停的井场。

“井场要继续治理,院子里要种上甜玉米、蔬菜,改善大家的生活。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呢!”虽然仝勃所在的井站被暂时关闭,但小站就像家一样,在他的心里早已烙下深深的感情。 “井停人不能闲,闲下来就废了。”仝勃认为。

工作量的减少并没有让照看关停井的一线员工们闲下来。

在河南油田新疆采油厂宝浪采油管理区,趁着关停井的期间,张峰和管理区的其他工作人员沉下心来,根据日常资料录取分析和管理现状,开展关停井挖潜和回收创效的工作,并对回收物料进行修复利用。他们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今年4月,直接创效33万元。

“通过人员流动帮助员工找到自己的擅长点,对关停井措施和企业经营都具有重要意义。”梁承春说,“油水井关停后富余的职工是油田多年辛勤培养的宝贵资源。‘双向’选择可以有利于企业发现现有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比如从采油厂流向采气厂和监督中心等,从油气主业流向培训中心等后勤保障单位,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

经过双向选择的分流,华北油气分公司原来两个业务外包的作业区247人(三区115人,四区132人)已收回自行管理,部分劳务工退回劳务派遣公司(267人),部分劳务工转至分公司其他二级单位(采气厂、监督中心等)243人。

在中原油田,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市场成为闲置人员“二次”就业的新天地。

随着关停井工作的开展,截止到目前,中原油田已走出去683人,“跨界”到内蒙古和普光气田的有358人。

“要发挥现有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着力培育油气藏开发研究、采油采气管理、油气水井作业测试、天然气集输净化管运和公用工程等五个专业化方面发展的优势能力,做稳现有市场,把握新市场。通过不断拓展外部市场,吸收单井、区块关停产生的富余人员走出去,创建中原特色技术品牌,努力创收增效。”李存贵说。

长期以来,油田被人力技术不平衡、“油少人多”的矛盾所困扰。如何优化劳动用工、发挥好老油田人力资源的优势,是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樊中海看来,关停后带来的全厂全油田的专业化重组,整合了有效资源,充分发挥人力潜力,有利于解决油田各管理区之间人力、技术不均衡的问题。


背景资料

关停之后

“断舍离”不易,做好“断舍离”之后的工作更不易。

文/记者 于 洋 /刘 铁 于 佳

在低油价的寒冬期,企业不仅要有“断舍离”的勇气, 而且需要有工匠精神去坚守这份事业和提高业务的能力。

今年“两会”上,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工匠精神”一词。报告写道:“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重提工匠精神,并不与这个时代脱钩。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放之四海而皆准。

石油行业也不例外。

做好关停井的管理工作需要工匠精神,关停富余人员不论是在新岗位上还是在原岗位留守也需要工匠精神,确保重开井存在的风险并做好预警机制更需要工匠精神。

关井更要管好井

今年2月,胜利套尔河油田暂时关停。为确保关井后的安全环保和地面资产不丢失,按照要求,胜利油田东胜公司河口采油管理区套尔河注采管理站站长仝勃带领三名员工继续驻守套尔河。

套尔河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滨海区五机部南400米。这里与河口相距55公里远,与油田基地相距百公里,属于胜利油田东部最偏远荒凉的油区。除了盐碱滩、芦苇荡外,这里只有仝勃和他的几名同事,还有日夜工作的20多部抽油机。

依旧是每2小时巡一趟井,要做到油井油套压变化情况记录、集油站内流程储罐状况随时查看、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避免油气泄漏造成环境污染。依旧每天巡检接转站内设备,定期对接转站、井场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各类设备灵活好用,确保设备根据需要随时开井。

“关好井,更要管好井。”在仝勃看来,关井不代表放弃,而是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去年7月调到套尔河管理站后,他就带着大家清理站内和井场荒草,机器坏了用手拔,甚至还买来了几只羊助阵。“羊啃过的地方草根都没了,比割草机好用。”半年多的时间,荒芜的盐碱滩区,出现了一个个标准化井场,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眼前一亮。

在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双河管理区生产运行中心主任胡结的心里,“不能闲下来”的背后还有一种期许:“我们平时把井巡检、保养好,等油价满足该井效益的时候争取做到8小时内顺利开井。”

如何在8小时内顺利开井?据了解,目前油田关停井的管理工作普遍被分为三个方面:即巡检、现场管理和设备保养。

“巡检是管理好关停井的保障。”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双河采油管理区20号计量站站长胡杰说。将工作细致化,是双河管理区巡检工作的一大特色。

“快捷复产的保障在日常工作。将日常工作细致化、规范化成为我们‘照看’这些关停井对自己的要求。”胡杰告诉记者。在他所在的20号计量站,将关停后的工作已经细化到了一根绳子、一颗螺丝钉。

胡结介绍,目前计量站在每口弹性暂关井井口配置了手抄本,生产运行中心定期对巡检情况进行抽检,保证职工日常巡检、资料录取到位。此外,管理区成立弹性暂关井管理小组,每月定期检查,保证现场标准化工作水平不降。同时,计量站职工及时对光杆、各连接部位螺丝采用旧黄油油膜保护,保证设备停运期间不出现锈蚀。

提起巡检的重要性,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金西管理区巡检2班冉延军对高25井发生的紧急情况记忆犹新。在一次巡检中,他与队友发现高25井井压已经升到6个兆帕,处于超压状态,如果不将压力及时降低就会对周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当机立断,冉延军立刻叫来泄压车进行泄压,避免了一次事故的发生。

“巡检工作不仅需要石油工人们的专业技术,而且需要一颗‘责任心’。”冉延军说。每天早上,冉延军和同事都要进行任务分配,两个人一组,到井上巡检。查数据、听声音……凡过井必看、必查,做到及时反映油井情况。

关停不仅要有“细节”,还要专业化的管理。“油井关停后,我们对关停井建立管理台账,真实反映关停井道路、井场(站库)设备等实施情况,对关停井进行统筹管理。”唐建东说。

除了建立管理台账外,预案机制为关停井的管理又增加了一层保障。对于关停井和关停区块,中原油田各油气生产单位编制了关停期间的安全环保措施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过加强日常资料录取与井站巡护管理,做到设施、设备、管线、管柱、工艺流程完好无损,安全受控。

对关停井进行有效管理,离不开技术的钻研。在西北油田采油二厂采油管理三区共有76口低效井,为有效降低盐水对管线的腐蚀速度,减少穿孔次数,降低应急抢险及治污费用,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对关停井用稀油置换盐水扫线系统改造,既可让4000多立方米稀油得到重复利用,又能预防关井后混配稀油凝管事件发生。

“对关停井的管理最终要实现‘四个保持’目标,即保持油田生产能力稳定、保持井网完整、保持地面系统完好、保持技术可采储量不损失。同时,确保井站关停和恢复投入最低,并保持站库处理能力基本运行和安全环保无死角。”李存贵说。

复开的技术风险

曾经负责的油井被关停之后,冉延军并没有离开,而是仍在他熟悉的井区进行巡检工作。“即使是关停井,我们也要认真巡检,就像正常井一样,让它们都干干净净的,维持在最好的状态,随时准备开井。”

1998年,由于限产而关停的井之所以有一部分关停重开后并没有达到之前的产量,其中有一部分客观原因是油井一旦关停,地层内流体分布可能就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有时很难预测。长停井因为长时间处于封井状态,地层流体分布的变化更难以100%确定。

“地下的东西是流动的,可能一口井的油没采的话,这口井的油就流到别的地方去了,不能100%的确定这口井能恢复到关井前的生产状态。”业内一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本身被关停的井是一些有‘问题’的井,而且地层是动态变化的,对于某些情况复杂的井再开井就需要重新进行地质评估。”该专家解释,“但是,这种地质评估也不能100%杜绝无效井,很可能恢复了半天什么也没有打出来。”

并不是所有的长停井都适合恢复。据上述专家介绍,长停井的恢复还要考虑恢复井的井网关系、调驱情况、注采井网的完善等方面因素。

“我们只能多做分析,尽可能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前述专家说。在长停井的恢复中,他和同事不仅要分析待恢复井的资料,还要分析周边井,有时甚至是整个区块的地质资料。

有些长停井即使各项资料显示可以复开,还可能要面临着大量的作业费。

樊中海告诉记者,河南油田油藏类型多,储层特征、流体特性差异较大,不同类型的油藏油井井筒、地面处理技术要求不同。这不仅对关停井的复开技术分析提出因井制宜的要求,而且对复开井的成本控制提出了挑战。

稠油出砂井、高凝油、腐蚀结垢井除采取正常关停井井筒管线处理技术要求外,稠油出砂井还要将稠油泵柱塞提出泵筒,防止泵筒沉沙;高凝油、腐蚀结垢井采取添加清防蜡剂、缓蚀剂的热污水将井筒和单井地面管线充满等,都有可能造成较高的成本。

有专家透露,恢复一口井的花费20万元并不算多,有些井需要上措施的花费可能要达到几十万元。

除了地质的原因外,地面的原因也是长停井能否顺利“复开”的一项重要因素。“对于关了6个月以上的油井,我们需要把设备拆卸下来。但是,有时候抽油机一拆走,老百姓就会把井场周围占用,可能对井口等造成破坏。”胡结说。

针对这种情况,胡结和同事们能够做的,只有增加频率和更加认真的巡查,发现情况及时通知相关班组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判断、恢复。

建立关停井长效机制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我们的观念不应该停留在‘旧常态’。以前有人开玩笑说‘石油供应箭头从来都是向上的’。关停井要根据市场行情来关停,背后其实是一种对市场经济的承认。”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抗说。

他认为,尽管此次关停措施是短期行为,但企业应该通过这次低油价建立起关停井的长效机制。

1998年关井的教训弦犹在耳。

“那时候,关停还是采油厂、分公司一级一级指标式的命令。每个厂关停几口井,都有数据的规定,缺少经济产量的计算。所以,那次关停没能‘关出效益来’。”胜利油田的纪师傅说。

建立长效机制也是避免历史教训的办法。这使得油田在这次低油价下对关停井长效机制的思考又进了一步。

“关停有关停的机制,重开也要有重开的机制。”李存贵说。

进入5月,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回升到50美元/桶左右,已经有一些油田通过对关停井的经济效益及油藏动态变化重新进行评价和认识。

河南油田根据效益重新排查了关停井,由各采油厂将重新有效益的井上报给分公司,按照复开井管理工作办法,确定重开井。

胡杰所在的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双河管理区有6口井准备复产。“现在已经进入试抽阶段了,资料显示具备开启条件。”胡杰说。

随着油价回暖,油田企业在寒冬中的那些关停井有一部分因感受到“暖意”而逐渐“苏醒”。

胜利油田埕东油田对前期关停的部分油井的经济效益及油藏动态变化也进行了重新评价和认识,对油价回升后无效变有效及具有长期关停油水重新分布潜力的5口井实施了开井生产,对比日油增加了5.4吨,产量翻倍实现了效益翻倍。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新庄采油管理区关停3个多月的柴24(斜)井调层回采后,日均生产原油3.6吨,成为采油二厂加强关停井资料录取、强化油藏动态分析的使关停井变身为高效井的一个典型。

因低效注水关停18个月的枣90-14井稳产133天,增油689.1吨。截至目前,大港油田井下作业第三修井分公司采取转采、堵层、复产等工艺措施,成功复活长停井13口,增油2903.6吨……

“关停井的长效机制应当是围绕效益的长效机制,关停井、复开井的配套管理方法应当围绕效益来考虑。”胜利油田一位专家说。

每月15日左右,胜利油田都会对下一个月油价变化的区间做出基本判断,也就是未来油价区间将在哪个范围波动。他们根据预测的油价,再根据目前油田开发状况,按照“三线四区”模型对油井进行重新衡量,哪些井应该通过扩大产量来增效,哪些井是通过降低成本来增效。

“我们现在每月都要根据经济评价模型清算一遍油井,看哪些是负效益,哪些随着油价的回升又产生效益。”上述专家告诉记者,“这不仅解决了何时开井、何时关井的问题,而且可以把关停的成本进行合理的降低。”(中国石油石化杂志2016年第12期)

围绕效益的转变不仅要考虑产量,还要考虑经济产量。

“长效机制体现了一个‘算账’概念,关哪些井,开哪些井,如何关,如何维护,都需要‘算账’。在此基础上,形成关停井的长效机制。”李存贵说。

在河南油田,通过这次低油价,废弃井、长停井档案得到了完善,不仅科学编制了治理方案,还制定了废弃井治理计划,建立长停井封堵治理长效机制,开展长停井安全专项监察,并针对由两类井引发的问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当我们把关停井作为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来对待,建立好不同油价下的关停预案机制时,我们的油田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就又前进了一步。”张抗表示。


相关评论

仅仅“断舍离”还不够

“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这种“断舍离”的理念是由日本人提出并在目前非常流行的现代家居整理方法。

对亏损油田的关井限产,在油田企业也相当于是“断舍离”。对以产品创收为目的的经营者来说,“断舍离”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一按锁头、一拉电闸,就万事大吉了吗?显然不是。

低油价下各个油田的“断舍离”工作,为的是能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重拾自信,更有意识、更加果敢地前行。此次关停带来的是阵痛,但下次关停或许只是企业积极灵活适应市场的“应急机制”的一部分。

建有效益的产能,生产有效益的油气产品,是近些年国内石油企业从“以产量论英雄”向“以效益排交椅”转型的体现;而油价断崖式下跌后的关井举措,符合国家提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产品质量的理念。

同样是关井,前些年部分油田低产井“一关就死”的教训犹在耳畔。现在各个油田关井却关出了效益与前景,让人不禁深思——关井并不简单,学问很大,而最大的学问就是关井也要有“工匠精神”!

强调“精雕细刻、慢工出细活儿”的工匠精神,乍听上去似乎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格格不入。在《匠人精神》这本书中,作者秋山利辉将“匠人精神”解释为对事情“不放弃”。这是一种“思想的深度”。工匠精神,关键在“精神”。它不是一种慢,而是一种执着。

对油田的决策者来说,关井不是上班点卯,抓住哪口井就是哪口井,而是要算细账。只有单井成本高于经济效益的低效井,才进入关停行列。而且,不光算眼前的经济效益,还要算长远的综合效益。长远效益不划算、一关停损失更大,那么即使低效也不能随意关停。

关停,是为了将暂时的损失降低,并不是一“关”百了。就像撤军并不是败退而是为了更好地迂回进攻一样,油田企业只有将关井作为“复产上产”一样的工作去研究,全力做好事前评价、善后管理等基础工作,尽量做到“关不伤筋动骨、停能死而复生”。

这次关停, 正是对员工优势、能力的一次梳理。“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沉睡’的人力资源‘活’起来,激活潜力、创造效益、提高效率,成为企业的财富和资本。”业内一位专家说。

“现在油价这么低,心里很着急,很想做点什么,让采油厂好起来。”年轻的油田员工依然在为这份石油事业而自豪。“不论环境怎么样,我们都不能放松学习,提升自身的技能。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油价下跌并没有抹掉他们对石油事业的信心。

虽然一部分抽油机停止了转动,但石油人对井的情谊不停,对石油事业的追求不停。正是这样一片石油情怀鼓励着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与钻研,刺激着这些石油“工匠”精心雕琢祖国的石油事业。

油价下跌并不是天塌地陷,而是检验新作为的“试金石”。油田将关井这个“下蹲”动作做得扎扎实实,上产“跃起”总是迟早的事。工匠精神的时代传承,可以让中国的石油行业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厚底气,与现代科学操作管理系统相结合,一定能孕育出先进石油工业文明的灿烂之花。

“华为公司要坚持跑马拉松,要具有马拉松精神,慢慢跑,要持续盈利。”这是华为掌舵人任正非对员工的谆谆告诫。华为公司能够从一家小公司,到能够与苹果、三星等国际大公司一较高下,不正是坚持了这句话所蕴含的“舍弃一切躁动、坚守匠心产品”的精神吗?信息通信企业如此,石油企业更应如此。 (文 /李长开 赵 雪 于 洋)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