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中国智能制造年度发展报告》发布

文章来源:流程工业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7-05-23
5月21日,中国经济信息社现场发布《2016—2017中国智能制造年度发展报告》,《年报》旨在为业界及时提供专业化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助力我国制造业加快迈向“中国智造”。

近年来,中国经济信息社持续关注并跟踪研究国内外智能制造发展动态,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并在常州正式发布《2016—2017中国智能制造年度发展报告》。

《年报》分析认为,智能制造已成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与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2016年以来,智能制造持续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竞合焦点;技术创新应用加速,从多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跨国公司持续加大智能制造投入,智能装备被更广泛应用。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呈现新特点与趋势

一是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层面战略、政策,以及各地规划的出台实施,智能制造发展的政策框架和方向路径不断清晰明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稳步推进,2016年63个试点示范项目覆盖45个行业,分布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区域覆盖广泛,示范性强。

二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加速。海尔、奇瑞、中兴、华为在传统家电、汽车、通讯设备等领域加快向智能制造转型;国内软硬件领军企业,加速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三是智能制造领域正形成四大产业集聚区。珠三角、长三角在推动智能制造方面担当主角,环渤海地区的机器人研发与产业成果显著,带动培育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加快集聚,中西部集聚区依托外部科技资源,在机器人领域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四是机器人和工业软件引领智能制造发展。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31%,预计2017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分别达到250 亿元和700 亿元。龙头企业对CAD、SCM、MES、PLM等工业软件需求加大,2018年我国工业软件规模有望超过1600亿元。

五是2017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驶入快车道。智能制造政策环境的优化,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的突破,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生产工艺、管理流程、装备及产品等加速融合,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驶入快车道。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面临的瓶颈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第一,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国产智能制造装备价格倒挂。国内企业向智能制造升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绝大多数国内机械零部件企业都只能生产低端产品,尚不能够满足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要求。

第二,软件系统发展滞后,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国内重硬件制造、轻软件开发的思维较为普遍,智能制造装备生产企业的软件技术积累严重不足。国内能够进行智能制造基础软件系统开发的企业和科研机构非常有限,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高端产品仍然大量使用国外软件系统,国内软件企业的研发主要针对消费产品市场。在跨国公司加快布局智能制造装备模块化生产和操作系统研发之际,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正面临基础操作系统缺失的风险。

第三,跨国公司垄断格局基本形成,掣肘国内企业发展。数据显示,目前7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ABB、FANUC、YASKAWA等几家国际巨头所占据,高端市场的90%依赖进口。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形成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企业。

第四,行业企业自动化基础参差不齐,智能化升级难度大。我国工业企业1.0、2.0、3.0的发展阶段并存,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智能制造的实施基础和路径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部分企业逐渐暴露出数据集成和综合利用能力不足的短板,难以将采集到的生产数据转化为对生产经营决策的支撑,制约了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年报》建议:

•我国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重视基础软件系统和标准制定工作;

•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分层有序推进智能化进程;

•鼓励企业探索差异化智能制造实施路径;

•强化政策资金多维支撑,助力企业智能化改造;

•改革教育和培训体制,改善行业人力资源结构;

•加强对全球智能制造领域跟踪研究,开展相关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