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带头,行业“潜规则”,三年违规超产过亿

文章来源:PROCESS《流程工业》 发布时间:2018-07-04
神华最近先是违规超产开采,后是神华包头煤化工被督察组点名存在违规倾倒废料的情况。

神华的负面,最近有点多。先是违规超产开采,后是神华包头煤化工被督察组点名存在违规倾倒废料的情况。

神华集团
神华集团

1.

国家审计署日前公布的原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神华集团”)2016年度财务收支等情况审计结果显示,2014年至2016年,神华集团所属36个煤矿超核定生产能力开采原煤1.03亿吨,相当于产煤大省河南2016年全年的煤炭总产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能源报记者调研发现,重组前已是全国规模最大煤炭生产商的神华集团连年“违规”超能力生产在业内并非孤例。尽管煤矿超能力生产在国家层面被定义为“重大安全隐患”,同时在去产能政策的调控下,近年来煤矿超产的情况有所减少,但仍不在少数,甚至成为“见怪不怪”的行业“潜规则”。

多次因超产遭“点名”

成立于1995年的神华集团一直是煤炭行业的“龙头企业”,业务涉及煤炭生产和销售、电力生产及供应、煤化工、运输以及港口等全产业链。2017年8月28日,经报国务院批准,神华集团与中国国电集团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家能源集团”)。

事实上,这并不是神华集团第一次因超能力生产被“点名”。国家审计署公布的该集团2013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显示,2009年—2013年间,神华集团下属48家煤矿超核定生产能力违规开采煤炭4.84亿吨,其中仅2013年就超采1.41亿吨。

2010年,时任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分公司董事长的翟桂武在该公司三季度经营分析会上曾明确表示,“目前我们的大部分矿井均为超能力生产,部分主力矿井证照不齐全。”

违规成本长期偏低

一位不愿具名的原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工程师指出,神华集团属于央企,国资委每年对其都有业绩考核。在2013年—2016年煤炭行业形势不好的时候,神华集团只能依靠其边际效益高的优势,以量补价,保证效益。

在此之前的2009年—2013年,煤炭行业仍处“黄金十年”,神华依然长期超能力生产。

与经济收益紧密相连的,是偏低的煤矿超能力生产违法成本。

相关评论:煤炭央企怎能带头违规  

说“阳奉阴违”有点重了,但神华集团此次暴露出的违规超产问题实在让人不吐不快。

2013年—2016年,恰是煤炭行业刚刚结束“黄金十年”陷入困境之时,煤价下跌、效益滑坡、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整个行业措手不及。为帮助行业脱困,国家相关部门密集出台政策,严禁超能力生产。

然而,顶着“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经销商”的华盖,合并前的神华集团却连年干着这种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的事。

甚至,表面上还要摆出一副“遵纪守法”的样子。就在2016年,神华集团曾表示:2014年以来,神华集团认真落实国家要求,严格清除不安全生产和劣质煤生产,坚决治理超能力生产,主动限产减产。

在与国电集团合并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之前,神华集团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处于行业优秀水平,有着数不清的荣誉,堪称我国煤炭行业“代言人”:企业经济贡献率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煤炭行业第一,年利润总额在中央直管企业中名列前茅,安全生产多年来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位列“2016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第32名,2013、2015、2016年度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被国资委考核为A级。

如今看来,这一份份“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的光鲜成绩单,难免夹带着几分讽刺意味。

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违背国家政策、超能力生产,最终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要自己承担。何况审计署审查结果还显示,神华集团存在多个煤矿在证照不齐的情况下开采原煤1.56亿吨,3电厂未取得电力业务许可即累计发电95.57亿千瓦时等一系列问题。

诚然,作为每年都要接受国资委业绩考核的央企,在2014年业绩考核落榜A级的情况下,身为煤炭行业的“老大哥”,神华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想方设法、带头脱困的决心可想而知。

而且,作为有着十几万员工的庞大集团,其盈利水平直接关系这些员工的生活水平,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保证盈利也是必然选择。

目标正确并不能掩盖途径上的不端。作为最大的煤炭央企,神华集团本不应通过违反国家政策来追求经济利益。

一方面,作为龙头企业,神华的做法本身在行业内就具有示范效应。如果带头违反国家政策,且成本极低,其他煤企看在眼里,难保不纷纷效仿,无疑会扰乱整个行业秩序。超能力生产多年来被视为“很正常”的事,“大家都这样做”,行业龙头的“垂范”难脱干系。

另一方面,作为央企,神华集团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正如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所言,作为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它的天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要带头尽责、要率先垂范;随着企业与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央企的社会责任要求也不断提高。带头遵守国家政策、带头履行社会责任,本是分内之事。

《论语·八佾》有言,“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如今,神华集团已成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的一部分,且2017年、2018年的审计结果尚未出炉,是否仍存在类似问题我们尚不可知。但神华超产的警醒意义不容忽视。以此为鉴,煤炭行业央企、国企还应加强自身约束,带头遵守国家政策,真正在行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中坚引领作用。

2.

2018年6月6日~7月6日,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回头看”在内蒙古自治区展开,环保部近日发布通报指出,包头市工业园区废渣管理处置混乱,神华包头煤化工、东方希望海平面等公司存在违规倾倒废料的情况。截至2018年6月30日,环保部督察组已经向内蒙古自治区交办24批案件。

违规倾倒问题突出

有关人士介绍说,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拥有9个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园区。当地有关部门,作为整改牵头部门履职不力,园区管理部门监督不到位,渣场建设滞后,违规倾倒问题突出。

具体表现在,除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因不产生废渣不需要建渣场外,其余8个都有大量工业废渣产生。但《包头市工业园区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只计划针对5个工业园区建设固体废物处置场,其他工业园区以企业自建渣场代替园区统一建设渣场。

有关部门资料数据不统一

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进驻内蒙古自治区后,多次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包头市企业违规倾倒工业废渣问题。

根据群众举报问题线索,督察组对东方希望公司所属包头海平面高分子有限公司九原分公司工业废渣处理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该企业工业废渣处置管理极为混乱。督察组调阅企业相关资料,企业竟然提供出3套数据不同的台账,废渣数量不准,去向不明。还有,该企业危险废物管理极不规范,管理台账混乱,废矿物油与废水乙二醇在同一区域混放,危废库房无围堰,危废标识随意填写。

同时,督察组还通报点名,明拓集团铬业科技有限公司与神华包头煤化工存在废弃物处理在九原区政府和包头经信委数据不统一的问题。

以神华包头煤化工2017年气化渣产生量为例,包头市九原区政府与包头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相差达20多万吨。而铬业科技冶金水渣经分选后,约有1.13万吨违规倾倒至乌兰计三村沙坑;但是经信委资料却显示2017年这些废渣已全部综合利用。

据了解,截至2018年6月,仅有包头石拐工业园区完成固体废物处置场一期、二期工程主体建设,土右新型工业园区处于进场施工阶段,其他园区还在开展前期工作。按目前工作进度,很难按照督察整改方案要求在2018年底建成完善,导致违规倾倒工业废渣问题突出。

政府主席批示迅速整改

7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对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环境政务管理信息《包头市固体废物管理混乱 违规倾倒工业废渣问题突出》作出批示。

布小林在批示中要求,包头市委、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迅速整改。要集中力量对违法违规倾倒工业废渣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切实解决渣场建设滞后,废渣管理处置混乱等突出问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知耻后勇,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上为全区作出示范。

(本文素材来源于中国能源报、内蒙古煤化工等,“流程工业”根据公开信息编辑整理发布,系平台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