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饮用水的不同“膜法”

作者:申屠勋玉 赵丹青 文章来源: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发布时间:2011-10-13


图1 压力驱动膜过程示意图

本文将结合饮用水卫生与安全指标分析,并简要介绍膜法处理技术,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提供建议和科学依据。

饮用水卫生与安全指标及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隐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地方地下水超量开采,地表水受生活、生产污染较大,不少地区本身就存在水资源匮乏,从总体上说,农村饮用水工程存在数量多、规模小、水质差的实际情况,所以农民的饮用水问题一直是农村工作的重点。本文将结合饮用水卫生与安全指标分析,并简要介绍膜法处理技术,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提供建议和科学依据。

控制饮用水卫生与安全的指标包括微生物学指标、水的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放射性指标四大类。

水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因此微生物学指标是饮用水重要的安全指标。饮用水中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型原生动物和蠕虫,其污染来源主要是人畜粪便。为了保障饮用水能达到要求,采用先进高效安全的水处理工艺是很重要的。为此,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指示菌是总大肠菌群,另外,还规定了游离余氯的指标。饮用水中余氯的测定是一项评价饮用水微生物学安全性的快速而重要的指标。

饮用水的感官性状是很重要的,感官性状不良的水,会使人产生厌恶感和不安全感。我国的饮用水标准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也就是说,一般饮用者不应察觉水有颜色,而且也应无异常的气味和味道,水呈透明状,不浑浊,也无用肉眼可以看到的异物。其他和饮用水感官性状有关的化学指标包括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硫酸盐、氯化物和溶解性总固体。

这些指标都能影响水的外观、色、臭和味,因此规定了最高允许限值。例如饮用水中硫酸盐过高,易使锅炉和热水器内结垢并引起不良的水味和轻泻作用,故规定其在饮用水中的限值不应超过250 mg/L。

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物质对饮用水的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饮用水中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带给人们的健康危害与微生物污染不同。一般而言,微生物污染可造成传染病的暴发,而化学物质引起健康问题往往是由于长期接触所致的有害作用,特别是蓄积性毒物和致癌物质的危害。为保障饮用水的安全,确定化学物质等毒理学指标在饮用水中的最大允许限值,也就是最大允许浓度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水处理提供安全饮用标准的重要依据。在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共选择15项化学物质指标:包括氟化物、氯化物、砷、硒、汞、镉、铬(六价)、铅、银、硝酸盐、氯仿、四氯化碳、苯并(а)芘、滴滴涕和六六六。

人类某些实践活动可能使环境中的天然辐射强度有所增高,特别是随着核能的发展和同位素新技术的应用,很可能产生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饮用水中的放射性指标进行常规监测和评价。在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了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的参考值。

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中的作用

近些年,针对水源的微污染,膜分离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将各种有毒有害有机物、高价无机物进行拦截,减少DBP、HASS的含量,保障饮用水健康安全。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工艺操作容易,易实现自动化;它在常温下操作,适用范围广。

用于饮用水处理的膜工艺主要是压力驱动的膜,按有效地去除污染物的大小来分类,可分为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它们的分离特点如图1。

从图1可见,微滤的产水还不能将水中的有害小分子有机物质去除,因而不能单独用于制造生活饮用水;超滤对几乎所有的离子都没有脱除作用,而反渗透可以去除水中几乎全部溶解性物质。纳滤膜介于超滤膜与反渗透之间,它主要去除直径为约1nm的溶质粒子,截留分子量为200~1000。纳滤膜由于其本身的特点——膜本体带有电荷性,这是使它在很低压力下仍具有较高脱盐性能和截留小分子量有机物的能力,因此它十分适用于饮用水的深度净化。

各种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比较

纳滤膜能将劣水质中有毒有害物质去除,生成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生活饮用水。超滤和纳滤在微生物学方面都有较高的去除率,而超滤在铁、锰、氟放射性指标、毒理学指标等方面则根本不能去除,纳滤膜却有较好的脱除率。而现在水污染严重,污染成分复杂,纳滤对小分子类寄生虫卵、农药残留、杀虫剂、洗涤剂、食品添加剂的去除效果更佳,对人体健康更安全。

由于反渗透需要较高的操作压力,且反渗透能去除水中全部矿物质,因此不建议在农村饮用水中选用。上表结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检验项目,对超滤和纳滤去除能力进行了比较。

膜法处理技术在农村饮用水应用

膜法处理技术适用于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的微污染水和含盐量较高的地下水等,将水处理成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要求。而采用超滤还是纳滤,得根据当地的原水水质情况而定。从前文分析可知,超滤在毒理学指标、某些化学指标的去除上无能为力,纳滤却有较好的脱除率,但超滤在设备投资、运行费用较纳滤有优势,因此在原水受污染不严重,也即原水仅细菌卫生学、浊度等指标超标的情况下选用超滤,而在受工业污染的地区和含盐量较高的地下宜采用纳滤,确保人民群众用水安全。

超滤在饮用水工程中的应用

超滤近年来是各种膜处理技术发展最为迅猛的膜技术。超滤一般应用于微污染水域,此类水质浊度、COD等含量较高,但超滤膜作为一种高分子有机物十分怕污堵。在工业应用中多采用死端过滤并利用PLC进行频繁的反洗和化学加药洗,确保超滤膜减缓污,目前超滤自动运行技术发展快速,但这种单一方法未必适合于农村饮用水工程,原因在于不能对农村运行操作人员有太高的期望,一旦超滤出现运行不正常,操作人员很难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这样很容易造成膜性能的不可恢复,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确保超滤长期稳定运行,建议加强超滤的预处理。并且,超滤出水一般能保证出水浊度、细菌卫生学等指标的安全。

我们推荐的工艺路线如下:

纳滤在饮用水工程中的应用

纳滤处理优质饮用水工程工艺流程如下:

系统原水经絮凝沉淀反应进行一级预处理,再经多介质滤器二级预处理。在此过程中,水中的悬浮物、胶体、藻类、细菌等被基本去除,并且产水水质达到纳滤装置的进水要求。多介质滤器产水再经纳滤装置,产出合格纳滤产水。纳滤产水加氯后供用户使用。

纳滤产水能保证出水浊度、细菌卫生学、毒理学等指标的安全,并且能除去水的硬度,部分去除溶解性盐,可以广泛应用于农村饮用水处理。

结语

尽管这几年膜法处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暴露出来不少问题,如膜法水处理工程不能正常运行或膜运行寿命极短。我们结合这几年膜处理工程实际出现的问题,提请注意以下问题:

选择适合的膜法处理工艺;

选择合格的水处理工程公司;

严格注意运行管理;

特别要注意将用水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让人民群众喝上安全的好水。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