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装备,如何从“追随”转向创新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发布时间:2014-04-22
“有技术装备的产业产能都过剩,急需的产品,我国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装备。”——一位行业专家如是说。

“有技术装备的产业产能都过剩,急需的产品,我国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装备。”——一位行业专家如是说。

“听了权威专家对石化产业发展问题的分析,我们装备制造企业感到了压力,也有充足的发展动力。”——一位装备企业负责人表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4石化产业发展大会只进行了短短两天,而石化及化工技术装备产业发展论坛就占用了一天的时间。论坛上,与会代表们的表达交织着渴望与信心。那么,技术装备业该如何为整个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怎样才能在石化行业深度结构调整时期加速实现从追随者到革新者的华丽转身?

路径一:自主创新

●把引进和开发结合起来

●高端大型环保化是装备发展方向

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徐东华从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情况出发,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要把引进和开发结合起来。

据了解,依托国外技术装备壮大产业规模,曾经是我国石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技术装备引进吸收再创新是普遍现象。开发意味着自主创新,也是当前石化产业对技术装备业的期待。

中国化工机械技术动力协会理事长孙腾良认为,石化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装备是关键,高端大型环保化是装备发展的方向。而现在我国技术装备产业大而不强,关键设备、关键配套件要进口,这是国内企业的机遇。

谈到自主创新,少不了现代煤化工。中国石化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认为,未来1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机遇和战略重点之一是现代煤化工创新优势的拓展和有序发展。新世纪以来,煤化工产业大踏步、跨越式发展包含着丰富的自主创新成分。

据了解,煤化工装备占项目总投资的45%左右,地位至关重要。多年来,依托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设,我国煤化工产业配套的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行业面貌日新月异。目前,日处理煤量2000吨级以上大型煤气化装置、大型变化炉、低温甲醇洗、12万等级大型空分、8万等级以上空分空气压缩机、百万吨级煤制油反应器、60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反应器等装备以及配套的特殊阀门等设备先后实现了自主化研制和生产。

中国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认为,技术及装备突破为煤化工发展提供支撑,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及装备在消化、吸收引进和自主开发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技术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大生产。

当然,技术的缺失难以在短时间内得以弥补。据了解,目前很多煤化工企业仍苦于难以找到技术成熟的产品,目前的选择多集中在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

有专家也指出,已有技术的可靠性尚须验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制造水平良莠不齐。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姜从斌认为,“十一五”以来,我国煤化工技术快速发展,突破了多项大型煤化工相关技术,同时,通过众多煤化工项目的投产运行,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关键技术选择失误等。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助理、能源化工处处长李志坚认为,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在世界上找不到样本,技术装备进步的目标是完善技术装备支撑体系,通过自主创新,具备大型加压煤气化等成套工艺的自主化条件,具备项目设计、建设和关键设备制造的能力,在特殊机泵、阀门、低温材料以及自控系统国产化率水平上显著提高。

路径二:服务提升

●契合用户需求,随时解决问题

●推进运行模式创新,增强服务能力

技术装备产业是为石化产业服务的,是服务性产业。这是孙腾良对技术装备产业的另一个定位。

在国外技术装备企业相对于国内企业的优势中,除了技术装备水平高,还有一个是服务水平。契合用户的需求,随时解决客户问题,当国外企业做到贴心服务时,国内企业似乎还在旁视。对生产企业来讲,装置的安稳长满优当然需要技术设备提供方周到的服务。可是,国内企业似乎服务意识不强,产品卖了了事。当然,更重要的是,长期提供低端技术设备的国内企业,并没有得到生产企业起码的重视,因为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随着国内企业实力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现在已经有资本叫出“做好服务”这个口号。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技术装备的需求方,现在,依托多年积累的技术装备应用经验和项目运行经验,做起了技术服务商。据该公司化工事业部战略规划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的技术服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新建煤化工企业的煤炭试烧业务,目前已经先后为国电集团、大唐集团、潞安集团等企业提供了完整的试验参数和问题解决方案;另一个是自有技术推广应用,以义马、濮阳、永城等煤化工起步早的单位为基础,整合大批的优秀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资源,依托多项技术再创新的专利技术及大型煤化工装置的开车、运行经验,与工程公司合作承揽了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的化工装置的开车及技术难题解决项目。

路径三:主动推进

●优化在役设备实现再制造

●从细节出发为石化行业“着想”

是石化产业发展带动技术装备进步还是技术装备进步带动石化产业发展?在本次论坛上,技术装备产业“主动”的意味着实明显。

“要达到无害环境的绿色化学目标,在制造与应用化工产品时,绿色化学工程技术有十二条原则,其中的第八条是‘尽量减少副产品’,也就是国际先进的‘工业光盘政策’,国内的企业没有这个意识,认为装置大就好、设计有余量、能耗可以高一些。”中国工程院院士高金吉在谈到石化产业当前存在的比较落后的现象时这样表述。

优化在役设备实现再制造具有重要意义。高金吉认为,对在役老旧和故障频发的装备进行健康能效监测和系统诊断,可准确查明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进行个性化再设计,确保装备与过程匹配,同时,可提高技术水平,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有利于装备安全、节能、环保、长周期运行,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业技术升级。针对产能过剩的行业,高金吉建议企业可以让某些装置停产一段时间,进行装置再制造,再用于生产流程。

除了针对石化行业共性问题提出系统的解决办法,一些极具特色的技术装备企业尽管不能从宏观上推进石化产业发展,但持着“不管形势怎么变,要练好内功”的主动态度,同样表现出充足的活力,从不同的细节出发为石化行业“着想”。

“400多家干燥设备企业,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有出口能力的更少,企业不大不强不专不精。”常州市范群干燥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敏直言坦诚干燥行业的现状。陆敏认为,尽管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干燥设备企业更要积极开发高效、低耗能、环保的设备,提高创新能力,为下游企业提供好设备。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