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委叫停国内玉米制乙醇汽油项目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流程工业 发布时间:2010-09-01

国内最大的石油企业会员组织——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日前上书国家发改委,呼吁立即叫停国内的玉米制乙醇汽油项目。作为行业协会组织,石油委的上书和呼吁显然不只出于社会责任与公共精神,而在很大程度上贴有行业代言的标签。毕竟,玉米制油与油企有着相关利益冲突。

不过,抛开种种夹杂利益纠结的争辩,“玉米制汽油”本身也存在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是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的问题。资源供应日趋紧张,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要保障中国的石油安全,必须打破石油“不可再生”这个桎梏。在各种替代能源中,以燃料乙醇为主的生物能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美国与巴西的经验证明,玉米等制备乙醇能够在相当程度上缓解石油供需的紧张。这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经验。

具体到中国,情况又有所不同。国际粮价的上涨以及近年来中国国内的灾害频发,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粮食供应的担忧。很多专家指出,中国不能走美国和巴西的路子,因为一个根本原则就是“不与人争粮”,只有当中国玉米产量在目前基础上翻番后,才适合大规模使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

其次,由安全问题也牵出另一个问题:对待玉米制汽油,究竟该是依靠行政手段还是依靠市场机制。在笔者看来,即便是中国不适合“大规模生产”,也需要权威部门先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估性报告,而不是在缺乏充分依据下,一纸行政命令匆忙“封杀”。

多数评论者认为,目前解决的最好途径是让它回归市场选择。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苏振华就表示,在一个市场化的体系里,利益机制是引导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机制。如果玉米制乙醇汽油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无须石油委呼吁,企业会自动停止这类项目。而要是企业能由此获得良好效益的话,即便是发改委采纳了石油委的建议,企业依然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来突破这一政策限制,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乙醇汽油产业或在最初就偏离了市场选择轨道。其中备受质疑的一点就是对乙醇生产企业的审批上,有观察者指出,能够有幸成为乙醇生产方的只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少数国企。它们每产一吨乙醇可获得从最初2736元到如今1000多元的补贴及免税。

相比叫停玉米制油项目,取消补贴或许更有用。一方面,可以减少争议,另一面也有利于企业进步,而不是一味依赖补贴怀有旱涝保收的心理。乙醇汽油本身没有问题,现在需要做的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下更多功夫,比如鼓励以秸秆等非粮食去替代玉米等粮食,把补贴用在前者,使我国生物乙醇产业发展向“非粮乙醇”转变。

奥林巴斯(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主管蒋君华.flv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