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能源:自主创新亮点频现

发布时间:2010-12-29

尽管新兴能源的概念提出时间不长,但新兴能源产业注定要成为“十一五”期间一个标志性产业。在全球化石能源日趋紧缺,绿色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主流的形势下,中国新兴能源产业迅速崛起显得格外抢眼,而作为新兴能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洁净煤技术、车用新能源产业等领先一步的发展,更是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化工行业积极投身新兴能源的各个领域,抢抓市场机遇,大力自主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5年来,化工行业在新兴能源领域的产业整体规模迅速壮大,特别在太阳能、风能、车用新能源等领域,配套化工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为新能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多晶硅生产能力为400吨,实际产量为290吨,国内90%的光伏电池生产原材料依靠进口;而到2010年,多晶硅产能预计可达5 万~6万吨。风力发电作为最具开发前景的新兴能源产业之一,我国总装机的风机叶片从2005年的2000套左右激增至2009年底约12000套。醇醚燃料的生产和推广应用也取得重要进展。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资料显示,到目前,我国甲醇燃料用于替代汽柴油已超过200万吨;二甲醚产能也由 2005年的12万吨增至2009年的823万吨。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兴能源产业尚处于技术攻关和工程试验阶段。其间,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一系列核心技术,成为化工行业在新兴能源领域发展的一大亮点。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告诉记者,通过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和创新,实现多晶硅原料生产核心技术的从无到有,是5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的突出成就。据介绍,通过改进关键工艺,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7年5月,天津南开大学自主研发成功的非晶硅 /微晶硅叠层电池技术成果在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实现了产业化,目前钧石公司已成长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企业。而在风力发电方面,实现兆瓦级风机叶片的自主设计和开发,并掌握产业化制造的关键技术,是“十一五”的重大突破。其中,玻璃纤维等国产化原材料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之前大型叶片原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

在生物质能源领域,中国生物质能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副理事长蒋剑春介绍,“十一五”以来,我国形成以薯类、甜高粱和纤维素等非粮作物生产燃料乙醇的3条技术路线。其中,纤维素乙醇是最为看好的技术方向。清华大学率先在国内开发出微生物菌群同步产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工程细菌共发酵戊糖与己糖生产纤维素乙醇技术。

而在洁净煤化工领域,国家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总工程师方德巍告诉记者,我国的洁净煤化工技术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据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取得新突破,形成了煤、化、电多联产化工产品与净洁二次能源生产综合发展的新型产业,能源利用效率可达60%以上。在此期间,由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清华大学和安徽淮化集团共同开发成功的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技术、大连化物所甲醇制低碳烯烃(DMTO)技术均是洁净煤化工产业的重大突破。

此外,化工行业在新兴能源领域的产业化示范项目也取得重大进展。 2008年12月30日,神华集团鄂尔多斯直接煤制油示范装置试车成功;神华包头世界首套大型煤制烯烃项目今年8月一次投料成功,生产出合格的聚乙烯和聚丙烯产品;2009年12月,通辽金煤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项目打通全流程……一系列大型示范项目的建设,标志着我国新型煤化工正在由领先技术向规模化生产跨越。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生物质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已迈出产业化步伐。2007年12月,采用天津大学石化中心木薯燃料乙醇成套生产技术设计建设的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20万吨/年木薯燃料乙醇示范生产装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公司等均建成了1万~5万吨/年的生物柴油生产装置,产品远销国内外。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准了中石油南充炼油化工总厂6万吨/年、中石化贵州分公司5万吨/年和中国海油海南6万吨/年3个小油桐生物柴油产业化示范项目。今年11月,中国海油示范项目率先投产,并进入海南省车用领域封闭试运行。

我国《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有望于近期前出台。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新兴能源在经历了技术突破、产业化、市场培育等一系列起步和成长阶段后,将迈上健康发展轨道。根据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的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在大力倡导转变能源利用方式、发展替代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当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化工行业充分利用既有发展优势,突破瓶颈,自主创新,必将在新兴能源领域的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