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辉煌五年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1-02-14

2006~2010年,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史上辉煌的5年。5年间,行业产值年均增幅达21.5%,2010年达到约8.72万亿元。2010年行业利润总额6681亿元,同比增长31.7%,比2005年增长80.5%。2010年,化工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降到2.216t标煤左右,比2005年的3.611t标煤下降了38.63%,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全行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4%,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86.9%,烟尘排放达标率86.8%,粉尘排放达标率72.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0%,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

“十一五”用数字说话

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06~2010年(2010年均为预计值),全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约为21.5%;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约为21.6%;利润年均增长率约为13.5%;行业资产年均增长率约为24%;投资年均增长率为23.8%;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约20%。

产值:2006~2010年(2010年均为预计值),全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约为21.5%。2006年,全行业全年完成工业产值(现价,下同)4.35万亿元,同比增长29.2。2007年,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万亿元,同比增长22.5%。2008年,全行业实现总产值6.61万亿元,同比增长24.5%。2009年,实现总产值6.63万亿元,同比增长0.5%。2010年1~10月,全行业实现总产值7.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8%。

盈利:2010年石化行业利润总额将达6681亿元,同比增长31.7%,比2005年增长80.5%。2008和2009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行业利润连续下降,降幅分别为2.4%和5.4%,其余年份均保持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行业利润年均增幅为13.5%,年均利润率为8.86%,盈利状况总体较好。

收入:2010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为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0%,比2005年增长160%。2006~2010年,行业主营收入年均增长率为21.6%。2010年行业资产总计将达到6.02万亿元,同比增长18%,比2005年增长126%。“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为21.4%,收入和资产增长态势良好。

进出口:2010年预计进出口总额为4415.45亿美元,同比增长35%,比2005年增长121.4%。其中,进口总额约为3131.44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19%;出口总额1284.01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28%。2006~201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幅约为20%。

投资:201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预计完成投资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5%,比2005年增长188%。2006~2010年,行业实际投资年均增幅为23.8%;“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达4.3万亿元,是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5年。

“十一五”关键词

集群化

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石油化工聚集区,三大聚集区的石化产值约占全国石化工业总产值的50%。其中随着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北地区利用丰富的油气、煤炭资源,在“十一五”期间围绕资源形成多个炼油、煤化工基地,石化工业产值从“十五”末期占全国的不足3%而跃升至近10%。同时依据资源分布情况,形成了云、贵、鄂三大磷肥产业区,川渝和新疆氮肥基地,青海和新疆钾肥生产基地。特别是在现代煤化工发展的推动下,甲醇、氯碱、电石、煤制烯烃等产业向内蒙古、陕西、新疆、宁夏等富煤地区转移。这使得全国石化产业在生产布局上更靠近原料产地,同时与消费市场更为贴近,整体布局更为合理。

一体化

“十一五”期间,我国石化产业规模化趋势明显,并由单一行业生产,转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经济发展。其中以炼油和乙烯最为明显。目前我国炼油已经进入千万吨级时代,乙烯已经进入百万吨级时代,同时所有新建的炼油项目均建有乙烯一体化装置,延长产业链,实现共同发展。目前福建湄州湾、新疆独山子、山东青岛、广东惠州、广西沿海和四川地区已形成多个千万吨级以上的炼油企业,关停并转共计2000万t小型低效炼油装置。

抢滩

2007年,在我国投资的石油化工外资企达2055家,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巴斯夫、杜邦、拜耳、陶氏化学等公司均在中国建设了生产基地,并制定了在华中长期发展目标。2008年,外商投资增长24%,台港澳投资增长6%,尤其是第四季度,外商和台港澳投资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到2009年底,外资企业突破3000家。2010年前10个月,外商投资592.36亿元,同比增长12.2%;台港澳商投资266.06亿元,同比增长25.3%。

大规模

到2009年为止,我国已经形成17个千万吨级的炼油基地和上海、茂名、天津、镇海、独山子5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国内炼油能力1000万t/a以上炼厂的原油加工能力已占总加工能力的近50%,

海外并购

“十一五”期间,中石油集团海外油气业务已经涵盖29个国家,运作81个合作项目,初步形成中亚、非洲、南美、中东和亚太5个油气合作区。中石化集团在35个国家执行355个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合同,合同额达79亿美元,并出资81.3亿美元收购了瑞士Addax公司。

“十一五” 重点行业

专用化学品

“十一五”期间,除了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9年,专用化学品行业工业总产值呈现出19.3%的增幅,比化工行业12.2%的增幅高出7.1个百分点外,其他年份增幅均在31%~44%。专用化学品行业2006年的产值为4481.5亿元,到2009年上升到9839.9亿元,4年产值实现翻番,从全行业排名第二位上升到首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分析认为,专用化学品行业在化工行业生产中的比重快速增加,标志着化工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正朝着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方向迈进。

煤化工

“十一五”期间,由于国际油价居于高位,我国具有资源优势的煤化工产业获得迅猛发展。山西、内蒙古、宁夏、四川、新疆、陕西等能源大省(区)均纷纷兴建大型煤化工基地,上马或扩产煤化工项目的热情高涨。这些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不但规划了一批传统煤化工项目,而且纷纷规划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末,各地上报的项目中,煤制油总规模已超过4000万t,煤制烯烃总产能2000万t,煤制天然气达到250亿m3。这些项目总投资按照示范工程的投资测算,已经超过1万亿元。

生物质能

到2010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约550万kW,沼气年利用量约130亿m3,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达180万t左右,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t,建成大型沼气工程6300处,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m3,农林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t。强调发展燃料乙醇应坚持“非粮”原则,广西已成为我国第一个非粮燃料乙醇(木薯燃料乙醇)试点省份,河北、广西、内蒙古等省区也有多项非粮乙醇项目正在建设。目前可用作制取非粮乙醇原料的能源作物包括木薯、甘薯和甜高粱。纤维素制乙醇在技术上也有相应的进步,是未来生物质能源技术与产业化利用的发展方向。生物柴油因全球油价飙升而得到了快速发展。从2007年开始,三大石化集团都积极进入了生物柴油研发生产行列中。中石化开发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已初步进行工业应用;中石油在南充建立研发基地,大力研究生物柴油,并建立了中试装置;中海油也在积极运作,与各方联系合作。从长期发展来看,我国生物柴油原料将以木本植物油,甚至以藻类等为主。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