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须放眼长远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发布时间:2015-01-16
日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甲醇制烯烃技术(DMTO)科研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消息在业内不胫而走,引起强烈反响。

日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甲醇制烯烃技术(DMTO)科研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消息在业内不胫而走,引起强烈反响。其实,这项发明技术在煤化工行业早已有口皆碑,市场对这项技术更是热度不减,一等奖可谓实至名归。由此可见,真正受到市场欢迎的创新技术,一定也会得到国家的认可和政府的支持。

或许一些人只看到这项技术成果此刻的荣耀,却不知晓背后的艰辛。据笔者了解,甲醇制烯烃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历经30多年才成功实现技术转化。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世界暴发了两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的大幅攀升,促使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开始考虑以煤炭取代石油,并相继启动了以煤代油的科技攻关计划。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连化物所的研究人员了解到国际上有机构在研究煤制烯烃技术,敏锐地看到中国未来早晚会碰到相同的问题,也开始在这一全新的领域艰难起步。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这项“目前没用”的超前研究,大连化物所给予了大力支持。正是这种超前的眼光,使得当时没用的一项科研成果,在30年后的今天派上了大用场,创造了一个新产业,为化工行业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一组数字或许能够说明甲醇制烯烃技术对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自这项技术在神华包头项目成功投产以来,已先后在国内建成或开工建设了十几套大型工业装置,解决了17000人的就业问题;为国家新增产值1200亿元,可拉动上下游投资约2500亿元。而隐藏在这组数字背后的战略意义则更大:我国已从单纯依靠石油制烯烃的石化工业单一模式,迈入包括有煤炭经甲醇制烯烃的煤化、石化并举的工业生产模式。这项成果对我国实施石油替代战略、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和能源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业内人都知道,大连化物所的DMTO技术更加适合中国这片水土。DMTO和国外MTP属于同一类技术,我国也有一些企业原以为国外技术更先进,于是引进了了MTP技术。引进MTP技术的项目和使用国产DMTO技术的项目几乎同时投产,两者“PK”的结果表明,采用DMTO技术的项目不仅节省了大量投资,而且项目运转得更好,经济效益更为明显。例如神华包头煤制烯烃装置自投产以来,已经见到效益;而一些引进MTP技术的项目,反而要逊色不少。DMTO技术成为中国创造的一个鲜活的新样本。

更有意义的是,作为一项原创性核心技术,DMTO技术直接催生了我国煤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一些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路径。目前,已投产的7套DMTO装置的烯烃总产能已达到400万吨烯烃/年,2014年就有5套工业装置相继投产运行,新增烯烃产能280万吨/年,新增经济效益超过60亿元。而实现技术实施许可20套大型工业装置,烯烃总产能为1126万吨/年。这项技术由此带动了我国甲醇制烯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形成。

大连化物所这种超前的创新眼光和持久的研发耐力在今天看来显得尤为珍贵。时下,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更热衷于立竿见影的“短、平、快”项目,巴不得今天确定一个课题,明天就出成果,后天就见效益。虽说这种行为也无可厚非,企业毕竟也需要一些“短、平、快”的科研项目。但如果搞科研都去追求短期的行为和眼前的效益,再过30年,我们将再难见类似DMTO这样大成果和好项目。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