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白色污染再蔓延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发布时间:2015-01-30
基于残破地膜引起农田白色污染,新疆近期全面推广使用厚度为0.01毫米以上的高标准厚地膜。不得不说这是一项“利在千秋”之举,而这也为化工企业传递了一定的信息。

基于残破地膜引起农田白色污染,新疆近期全面推广使用厚度为0.01毫米以上的高标准厚地膜。不得不说这是一项“利在千秋”之举,而这也为化工企业传递了一定的信息。

众所周知,农膜之所以造成生态污染,主要是回收不利。现在农民普遍使用的农膜非常薄,仅0.004毫米或0.005毫米,比国标低了近一半。地膜越薄,越容易碎在地里,给回收带来困难,同时加剧了土壤污染程度。据介绍,在新疆、甘肃,长期累积的废旧地膜每亩高达20千克,相当于在土地中铺了5层塑料膜。土壤地膜残留使农作物减产10%~20%,昔日的“白色革命”正演变为一场“白色污染”。

在危害性日益显现的今天,全生物降解地膜是彻底消除地膜残留污染的理想途径,却由于成本高等问题,遭遇市场应用瓶颈。要实现大规模推广还需要数年。而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就是使用厚地膜。有实验表明,如果地膜厚度达到0.01mm以上,且在作物二遍水之后而不是等到作物成熟就揭掉地膜,地膜老化程度减轻,完全可以完全回收。新疆之所以全面推广使用厚度为0.01毫米以上的高标准厚地膜,原因正在于此。

增加地膜厚度是提高回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农民很在意成本核算,通过回收废旧农膜用于再生,既解决了农田白色污染,又有效利用了资源。这也向我们的化企提供了有效信息:一是不要再生产超微膜了。国家禁止使用0.008毫米以下的地膜,我们的企业就应按国家标准去生产,不能只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还要追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二是废旧地膜的再生利用。企业应加大残膜回收机械的研制,开发硬质塑料管、仪器装置壳体、多种日用品等多样化的产品,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三是开发可控全生物降解材料。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加速研制既能满足作物的保温保墒需求,又能在自然环境下可光降解、氧化降解与生物降解,价格还能让农户接受的可降解地膜,为治理白色污染、农用地膜残留等问题做出积极的努力。相信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地残膜回收及降解的推广运用,数年内还土地一个“清白”不是遥远的事情。

0
-1
收藏
相关文章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