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调和汽油乱象”之痛

文章来源:中化新网 发布时间:2015-03-18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山东调和汽油乱象。在山东东营、滨州等地,许多不法厂商调和各种石化原料生产出调和汽油,年产量五六十万吨,以获取暴利。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山东调和汽油乱象。在山东东营、滨州等地,许多不法厂商调和各种石化原料生产出调和汽油,年产量五六十万吨,以获取暴利。这种调和汽油竟然还符合国家标准,加油站默许加到消费者车里。

此消息揭开了一些不法企业调和汽油生产的“秘密”。消息如重磅炸弹引起强烈反响,山东东营相关部门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措施,执法人员迅速执法,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山东丰源化工等企业和单位当晚便被查封,电脑资料等均被带走。

丰源化工是山东最大的调和油企业,其调和汽油年生产能力达到35万~40万吨。这一事件无疑成为了调和汽油发展史上最耻辱的一笔,并使得业界人人自危,很多企业选择了停工避风头。据山东省相关部门透露,目前绝大多数东营、滨州等地的汽油调和企业正在抛售库存调油原料,停止生产经营活动。这一举动也蔓延至华东、华北等地相关企业,汽油调和相关产品社会流通速度显著下降。有数据称, 3月16日,山东调和油企业开工比例为44.4%,较3月13日下降19.5个百分点;而调和汽油企业开工比例由3月13日的68.2%直降至36.4%。

尽管近年来国内调和汽油产量有所下降,但年产量仍达到惊人的1300万吨左右。不合格的调和汽油不但造成环境污染、油耗增加、对车辆造成损害,也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利益驱动是许多不合格调和企业铤而走险的根本原因。

中国成品油税费改革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来,国内一些不法经营单位为谋取超额利润,大量以芳烃名义进口汽油组分到国内生产调和汽油,逃避关税与消费税,获得低价的成本优势。现在,中国并没有对进口芳烃类产品及相关名义汽油组分开征燃油税,对该类产品的进口许可证管理也不是很严格,导致调和汽油偷逃税进入国内市场的现象愈演愈烈。

“3·15”曝光的劣质调和汽油事件对成品油行业带来的冲击和压力显而易见,那些没有资质、钻法律空子的企业面临“大清洗”。可以预见,大规模的企业关停风潮正在席卷而来,调和油市场面临洗牌,后期企业全面复苏的概率较低,最终能生存下来的应该是少数合格合规的大型调和油企业。

唇亡齿寒,调和油原料生产商如地炼企业等产品的消化也将受到不小冲击,因为随着装置扩能,深加工装置配套能力不足,炼厂将有更多的石脑油、90号汽油、重整生成油等产品产出,下游市场的衰败对其来讲肯定不是好消息。

同时,这一事件的发酵升级或将促使政府部门加强监察力度,促进消费税等相关税则的调整,从而引发范围更广、更为剧烈的行业震荡。不过,从长远来看,成品油市场的规范化将对整体产业环境构成良性支撑,对于消费者而言,油品经营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加油也会更为放心。为了成品油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要铭记“调和油乱象”带给行业的形象损害之痛。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