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化工热热得有点盲目

发布时间:2010-12-20

一股煤化工项目建设热潮正在山西省悄然升温,也引起了业内专家对环境承载力的担忧。

来自山西省化工协会的消息称,目前山西所有煤炭资源的地市都在紧锣密鼓地谋划“十二五”煤化工发展专项规划,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央企投资山西煤化工的动作也是空前的。目前,山西省已经与华润、中国海油、中电投、大唐、华能等10家大型央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已经明确的“十二五”期间投资金额将近8000亿元。

面对这一新动向,专家分析称,随着煤化工基地建设的快速推进,山西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环境承载力将有可能使目前雄心勃勃的煤化工规划泡汤。

业界皆知,煤化工项目由于工艺流程长,能源利用效率低,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渣、废水和有害废气数量大,是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以水资源和水环境为例,煤化工企业生产合成氨用水的复用率最高可达到90%,但每吨合成氨还需耗新水4.2吨,每吨尿素需耗新水18吨。煤制甲醇生产中,水耗是仅次于煤炭的限制因素。每吨甲醇的生产需用水10~15吨,按照一些地区的规划,每吨甲醇的用水量在12吨上下。一个大型煤化工企业年用水量一般高达几千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些地区十几万人口的水资源占有量或100多平方千米的水资源保有量。

山西化工协会专家白玉祥指出,对于已经发展了多年煤化工的山西省来说,在新一轮煤化工项目投资浪潮开始时,需要冷静看待煤化工项目在环保上的这些劣势。山西环保问题专家、省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李广信分析了山西发展煤化工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

水资源极度匮乏

水资源缺乏是山西的省情,可供煤化工生产利用的水资源相对匮乏。该省作为主要煤炭产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保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 1/10。2005至2020年可供水资源量低于需水量。大型煤化工年耗水量高,大规模的煤化工基地势必打破局部地区水平衡,水资源成为制约煤化工高产高效的瓶颈。

以太原市为例,目前,该省引黄工程供水区域主要集中在太原市,每立方米5元的成本价也超出了煤化工企业生产成本的承载能力。水资源相对富裕、发展煤化工潜力较大的晋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为626立方米。按照国际标准人均1000立方米以下,也为极度缺水区。

另外,煤化工生产对水资源污染是十分严重的。以晋城市丹河流域为例,2006年已投入生产的9个煤化工项目,年排放COD(化学需氧量)2543吨、氨氮1100吨。而丹河允许的纳污量为COD1472.63吨,氨氮73.76吨。仅9个煤化工项目就分别超出水环境容量近1倍和15倍。如果加上其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COD和氨氮的排放量,超出水环境容量的程度更为严重。

环境容量十分有限

从环境承载力看,山西要保证2020年实现GDP翻两番的目标且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必须在未来15年使单位GDP排污系数降低到2003年水平的1/4.58。煤化工产业是一个高污染、高安全要求的行业,其运行周期长、工艺流程多且复杂,每个环节都会产生污染物,虽然可以回收,但无法回收的部分大多有毒有害,稍有不慎还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安全事故。

而央企拟投资和山西规划投资的煤化工项目大都处在煤炭主产区,环境容量十分有限。一般来讲,排污总量已达到国家限定的指标,是否还有排污的余地,是新上项目的进门条件。据环保部门监测,山西主要炼焦区大气中颗粒物含量高达800毫克/立方米,苯并芘含量超标,附近地表水中化学耗氧量、氨氮等污染物严重超标。煤化工项目涉及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土地承载力超负荷

从土地资源承载力看,山西多为丘陵和山地地带,可供发展大型化、一体化和基地化现代煤化工园区的土地规划资源稀缺。目前只有从矿产资源承载力看,全省煤炭资源相对具有较强承载力;但根据粮食产量和小康社会不同阶段人均粮食消费指标,山西到2020年最大可承载人口2217万人,超载状况严重。

山西化工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建华认为,在对煤化工企业进行规划发展定位时,要充分认识到并不是有资源就可以大干快上煤化工项目。针对产品竞争力的研究,不仅要考虑生产成本,还要关注物流成本以及环境与资源的承载力和制约等诸多因素。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