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首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建成

文章来源:中山网 发布时间:2011-11-30
这块2亩的人工湿地,位于坦洲沙心村的沙心涌旁边,记者在现场见到,今年9月才种上的一株株美人蕉,香根草,芦苇等植物,郁郁葱葱,花娇叶茂,极具自然生态景观之趣.


坦洲镇沙心涌河涌综合治理项目已建成的人工湿地(如小图),收集污水后在此过滤处理,再排放到沙心涌。大图为经处理后排放至河涌的清水,远处河涌边蓝色的为沉沙井。

 

(来源:中山网)城市和乡镇人口集中,污水收集处理容易,但偏远且分散的农村如何治污还是让人头疼的问题。污水处理率高居全省前列的中山市,近日在坦洲沙心村建成了全市首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并取得良好成效。环保部门昨天表示: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中山今后将在全市推广这个项目,以破解偏远农村治污困局。

这块2亩的人工湿地,位于坦洲沙心村的沙心涌旁边。记者在现场见到,今年9月才种上的一株株美人蕉、香根草、芦苇等植物,郁郁葱葱,花娇叶茂,极具自然生态景观之趣。沙心涌边,数十个污水必经的绿色钢造格栅井 (沉沙井),每隔50米竖立一个,如油桶般整齐划一地竖立在沙心涌边,成为内河一景。正是这个人工湿地系统默默“消化”着这个900多人口的自然村产生的生活污水,从另一端流出潺潺清水,注入沙心涌。

“原来排出来的水很黑,现在清得很。”一位村民指着出水口说。坦洲环保分局局长郭桂民告诉记者,这个村的污水,原多是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流入河涌,无法达到排放标准,现经人工湿地处理后,水质标准可达到IV 类标准。

沙心村这个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和污水管网两部分。工艺流程包括:居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格栅井 (沉沙井)→厌氧预处理池→垂直流人工湿地→景观塘→排放。即居民生活污水由污水收集管网收集后进入格栅井,将污水中大部分固体杂物拦截后形成格栅渣清除;污水经过格栅井后,进入厌氧预处理池进行预处理,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然后污水引入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经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系统分解及植物吸收各种污染物后,处理达标后的污水流进生物景观塘,并经景观塘外排至水体环境。

据介绍,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处理污水规模为200吨/天,总投入超过400万元。它综合运用物理、生物等方式,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氮气、重金属等。整个“消化”污水过程全自动运行,无需专人看管,运营成本较常规污水处理低许多。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出发,中山今年试用这种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目前这个污水处理系统已投入运行,且效果良好,对解决偏远农村污水治理有重要意义,今后将在全市逐步推广。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